但在總體來看,“一個人車站”的故事基本屬實,車站的留存確實考慮到了“通學”的因素。
也許有的企業家認為,做生意就應該當出現境況不佳之際停止一切的生產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湯暖很佩服,敬重鐵道公司在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麵前,選擇了後者。
“一個人車站”的事情感動湯暖不是在於事情本身的美好,而是它在於觸動了一個公共的議題,無論企業還是政府,究竟應該如何對待自己國家的民眾?就像是網絡上傳著一句頗有生命力的“國不知有民,而民亦不知有國”這句話,它依托出了故事或有附會和話中引發的共鳴確不容否認。
湯暖認為“一個人車站”能讓中國人感動,更認為中國,無論大小,善待國民才有未來。民,無論貧弱,有了國家庇佑才有安全感,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怯懦,也不會感到卑微和無助,因為他們背後有國家的力量支撐著。
慢慢的,湯暖回憶起了藍城連接A市的火車鐵軌建造好的那一天,藍城開通火車站的那一天,藍城足足放了一天一夜的禮炮。
藍城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是非常的開心,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他們終於可以接觸到外麵的世界,為了生活奔波和求學的學生不用在那麼麻煩坐船花上好幾個小時到A市了。
湯暖是第三次坐火車,第一次坐火車是在三歲的時候和爸爸一起去A市參加爸爸朋友的葬禮。第二次坐火車是返回藍城,第三次則是現在帶著相認不久的家人一起回藍城見養父養母。
以前藍城還沒有開通於A市的火車站時,湯暖就聽爸爸說過火車載著礦石,轟隆轟隆的穿過山洞,在群山之間繞行著。車頭冒著濃濃的白霧,吼叫著,帶頭朝前奔馳。鐵路兩旁的白楊樹一棵棵地向後掠去,遠處的山頭上,籠罩著淡淡的霧。漸漸地火車速度加快,風馳電掣般地飛馳向前。
那個時候聽完爸爸所說的火車後,她就想見見火車到底是長什麼樣的,是不是和爸爸所描繪的一模一樣。
自己三歲時和此時此刻見到的火車,湯暖知道爸爸沒有騙她,隻是唯一不同的是火車沒有載著礦石而是載著幾百個人。火車頭“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憤怒地吐著發亮的火星,它像一頭疲憊不堪的老牛,拖著十幾節車廂,帶著火車上坐著的乘客衝破無窮無盡的黑暗,沿著鐵路的路線駛向夜色蒼茫不遠的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