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敕星馳封寶劍 辭君一夜取樓蘭】1、強盜使臣(1 / 2)

樓蘭,西域三十六古國之一,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漢代西出陽關第一國,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自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對漢朝稱臣,後改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

因王莽篡權亂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又有綠林赤眉造反叛亂,生靈塗炭,及至漢光武帝劉秀統一中原,遷都洛陽,史稱東漢,西域諸國當時因各種原因與中央王朝沒有聯係,又被匈奴所控製。

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後,實力大增,屢次進犯河西諸郡,使得邊地百姓不堪其苦。光武帝之後,明帝劉莊繼位,史官班固上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帝即下詔,令奉車都尉竇固帶兵攻伐匈奴,班固之弟班超隨軍出征,任假司馬之職。

班超在匈奴交戰時,攻城拔寨,屢立戰功,竇固很賞識此人,於是派他和從事郭恂帶軍中精壯隨從三十五名一起出使西域。而出關的第一站,勢必要先到鄯善,離陽關也有一千幾百裏的路程,出使的車隊又帶著絹帛、陶器、青瓷等禮物輜重不能片刻而至。此時正是嚴冬季節,偏偏天公又不作美,風雪交加,不能再向前行。

郭恂便提議:找個避風的地方安營紮寨,等風雪過了,再趕往鄯善。放眼望去,見前方有一座不算高的小土坡,方圓不過百尺,雖然不高,但風雪從北吹來,剛好南麵容易紮營,郭恂見狀大喜,率先催馬趕到小坡下,隻盼著先一步避一避風雪,好停下來搓搓耳朵,揉一揉手。

班超要照顧車隊,見他如此,隻好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回身對隨從說道:“郭大人要先一步去看看情況,你們把東西都看好了,可別叫風吹跑了那些好絹!”

等郭恂到了小山坡後,才發現那裏早就駐紮了一個毛氈帳篷,一名穿著裘皮的美婦已經在帳前支起了幹柴,木架子上還放著一條羊腿,正準備生火。帳篷的一側停著兩匹高大駿馬,渾身火炭一樣的紅毛卷曲著,腿短蹄肥,與中原的馬匹大不相同。

郭恂覺得奇怪,這麼大的風雪,那兩匹駿馬,昂頭挺立,不見用樁子拴著,也不怕丟了?不過最叫郭恂覺得奇怪的是,那婦人見到生人,也並不如何驚慌,回頭看了他一眼,並不理睬。

郭恂皺了下眉頭,料想西域女子好大的膽子啊,見到陌生男人,也不怕嗎,問道:“無知蠢婦,你做什麼的?把這裏讓一讓,沒見到天朝的使者到此嗎?”

那婦人也不看他,手裏拿著兩塊燧石不住敲打,打算生一團火出來,可惜風雪這麼大,無論如何也點不著那些柴,郭恂冷笑道:“果然是個蠢婦,引火需要在避風之處,你們這的人連這也不知道嗎?”

過了一會兒,那婦人反問道:“天朝使者又能怎麼樣?這裏又不是天朝。”

“豈有此理!”郭恂聞言大怒,他雖然是個文官,人卻驕橫,鄯善是蠻夷之地,郭恂打心眼裏瞧不起這裏的人,當即甩起馬鞭,也不懂得什麼憐香惜玉,對著那夫人的臉上便抽了下去,那婦人早已飄然轉身,似有意,似無意,郭恂一鞭子打空,在雪地之中發出啪的一聲。“睦哥哥,也不知哪裏來的愚人,說這火根本點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