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東南西北四門之中,屬北門的主城門最大,比其他城門高了進三丈,有十八丈高,寬也比別的主城門大,有十四丈,副城門十二丈高,八丈寬。”(1丈=3.3333333333333米,一層樓大約2—3米)
“剩下的城門都一樣,主城門十六丈高,十二丈寬,副城門九丈高,六丈寬。”
“不過還好有副城門,不然北門要是隻有主城門一定會堵死的。”
“而且城門還是機關控製的。”
“說起城門那就不能不說城牆,高四十三丈,頂寬八丈,底寬二十四丈,整體看上去渾然天成,好似天生,其實不然,牆上暗器密布,我想除了公輸家和墨家知道完整的,其他人怕是不知道了,就算是那些當兵的大概也不知道全部。”
“而且我聽說書先生講,城池的東南西北四牆是一致的,每道牆都有五十裏長,可想而知當初建城時花費的不可謂不大。”
“城內布局以東西南北四條內馳道為界,劃分東西南北四大區域。”
“想買賣交易去北區,因為哪裏是主要與戰國對接的通道所以貿易極佳,但騙子和小偷很多。”
“想要認識英雄豪傑就去東區,哪裏沒有修建馳道,因為北邊再過八十裏地就直接出了人界,進入了荒野。”
“想要安靜祥和就去西區,就是我們要進去的那個城區,因為大多數喧鬧都在東區和北區。”
“至於南區,哪裏是軍營和軍械,還有軍工,我們這般人是進不去的。”
“.......哦,對了,在城中央,四條內馳道直連著的,那是將軍府,大將軍他一般就都在南區軍營中,所以在這裏一般都是幕僚,由他們負責處理大小軍務,然後稟報大將軍,最後由大將軍決定。”
“不過上麵這些都不算什麼,要屬我們這裏最厲害的還是機關。”
“在內馳道上每隔十丈就有兩座巨石柱,高二十五丈,它其實就是改良後的孔明車底座,它支撐這孔明車,專門從東南西北四座牆樓輸水。”“每隔五裏之地就有一座接水台,它們會把一部分水導入城中的各個水道,這些水道就能帶動整座城池的機關,它們還會導入每個街的水井之中,以供飲水,而且越接近將軍府巨石柱就越低。”
“而且每隔九天當午時來臨,北城外內馳道會打開城牆底部的排水口,排出的水剛剛好漫過青階,至北向南流過全城的大街小巷,在城南牆邊結束,每當這天都有許多的軍士在各個街道巡邏,防止出現亂戰,不過這是為了清洗全城,以防瘟疫,所以這樣搞大家也沒有什麼意見,隻是那一刻鍾不能在外隨意走動而已。”
“多的我也不多說,你去了你就知道了。”領事看輪回還要問擺了擺手道。
“你也不必問了,我知道的也差不多就這些了”說罷,一彈跳起,落於路旁走到了商隊的最前方,辦起事來。
輪回見其已走,收回心思雙手抱頭,換了姿勢抬頭望起來星空,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