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初年,七月十九日。
“皇上,皇上,前方傳來戰報……”一個公公匆忙的跑進大殿,在門檻處右腳不小心一滑整個身子倒了下去,臉上立刻出現痛苦猙獰的表情。
“是戰敗了嗎?”莊嚴的聲音從帷幕後麵傳來,年老的君王重重的歎了口氣,眼前浮現出太子出征前的豪情壯語,難道是自己給他的曆練太少了嗎?
公公聽到皇上的聲音立刻爬起來,上前傾低身子:“啟稟皇上,太子兵敗,原國的慎王親自鎮守邊疆,宇國已失去了五個城池。”公公的聲音戰栗著,空氣中的氣氛更加的凝重了,從窗外射進的光線突然暗了下來,又要下雨了嗎?還是天公也開始同情他們的遭遇?
“沒有在繼續進攻了嗎?皇兒身邊還有多少兵力?”皇上的聲音中透著滄桑與疲憊。
公公的臉色暗了暗,“太子身邊還有三萬兵力,而原國慎王的身邊有十萬將士,不過……”公公似乎陷入了某種疑惑之中。
“不過什麼?”
皇上的話語打斷了公公的思考,“不過慎王沒有在繼續進攻,而是守衛在邊疆,似乎不想繼續前行。”
皇上聽了公公的話,陷入了沉思,他不繼續進攻,難道是提什麼要求?不管怎樣隻要不再繼續進攻,宇國就有喘息的機會,隻是他的目的是什麼呢?難道是等待時機一舉毀滅宇國?年邁的皇上突然看不清對手的真正意圖。
朝堂上,朝臣們人人自危,帶著深深的恐懼走上朝堂,文官們害怕讓自己去想應對的策略,武官們更害怕派自己去那修羅般的戰場。國人們的惶恐,宇國子民的不安就像一群受到驚嚇的小鳥,隻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生命。
金龍椅上的皇上看著下麵的臣子,從心裏浮出一種悲哀,如此的躲閃如何能保家衛國?
“報!”一個聲音傳入清和殿裏,帶著眾人的希望,一位將士跪在大殿之上。“奴才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君王的眼裏流露出一種希望,是捷報還是?
“啟稟皇上,這是宇國送來的信,太子殿下讓奴才快馬送進皇宮讓皇上定奪。”將士的頭低的快接近地麵,兩隻手高高地舉著信件,彷佛那是宇國的救命符。
“快呈上來。”君王的有些迫不及待,打開信封,細細的讀著信上的每一個字,臉上逐漸呈現出笑容。朝臣們看著皇上的笑容,心漸漸地放了下來,是戰爭結束了嗎?
“去回稟太子,朕明日就會送一位公主去邊疆,讓太子親自護送至原國的邊疆。”皇上的話語中帶著輕鬆和舒暢,一個女子就能停止這場戰爭,他還有什麼顧忌的呢?
皇上讓一旁的太監宣讀了這封簡短的信:“送一位公主到原國和親,慎王將不再繼續進攻,記住要快。另要太子親自護送。”
朝臣聽完心情異常激動,原來原國隻是為了一位公主。他們忘記了信本身的不敬,也忘記了讓太子護送的異常,隻是沉浸在這暫時的和平之中。
“啟稟皇上,後宮裏並沒有適齡的公主。”公公的話打斷了這片刻的歡騰。當今的皇上隻有兩位公主和一位太子,其中大公主早已出嫁,小公主還在繈褓之中如何能承擔起和親的大任?
一位身穿青色朝服的文官走了上來,“臣有事要奏。”
“準。”
“臣以為,皇上可以從京都適齡女子中,選出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認為皇上的女兒,擔任和親的重任。”奸猾的臉上帶著陣陣笑意,他不是別人正是後宮花容華的哥哥,一心想要替他妹妹出氣的小人。
“皇上,這樣恐怕會引起京都人家的惶恐,一般人家的女子又如何能擔當起和親的大任。”另一位看起年齡稍大的文官走了出來搶白道。
“如果這樣也不行,那麼臣倒是有一個人選。”年輕文官立刻說道。
“說吧,是誰?”皇上對於他們的爭吵絲毫不在意,朝堂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爭吵才讓他的皇位更加的穩。
“回皇上,是京都府衙的女兒--陸夕顏,此女子才貌雙全,更是菩薩心腸深得京都人民的愛戴,而且她經常出入皇宮更是懂得皇宮的禮儀。”他一說完,朝堂上響起了抽氣的聲音。
陸夕顏,京都第一美人,年方十五,因為母親的美貌受到皇上的青睞,不得已經常陪著母親出入皇宮,與太子有著說不出的聯係,世人都以為她將是未來的太子妃。
皇上的眼眸漸漸地垂下來,這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了,可是他如何去麵對夕顏的母親,如何去麵對兒子的質問,在國家存亡的時候,他沒有選擇。“擬旨,封陸夕顏為安國公主,明日遠嫁原國。”一道聖旨讓朝堂的紛爭落下帷幕,讓戰爭停止步伐,也改變了一個女子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