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參典資格(1 / 3)

譚家村是鎮裏有名的勞動村,村裏的男丁勤勞能幹,婦女賢惠又明事理,一百多年來從未有人幹過有傷風化之事。

這名聲傳了出去,十裏八鄉的村民都認為譚家村是模範,是個好榜樣。

都說好事不出門,壞事穿傳千裏,可譚家村民風勤勞的消息卻傳的夠遠,一直落到了百裏外的仙人山上,讓仙人都聽到了。

都知道修煉一途講究的就是耐性和靈根,這靈根雖是關鍵,可這耐性也是舉足輕重。仙人哪能不懂這個道理,考慮後便決定每年開山大典給譚家村的參典名額增加至兩個。

消息一到,譚家村馬上炸開了鍋,村民都認為幾年內村裏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仙人。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村裏要是出了個仙人,那村民還用愁吃愁穿嗎,肯定是享盡榮華富貴,快活去了,說不定太守都得來拜見。

這些村民大都一個心思,前些年一個名額的時候,都想著“哪能輪到我家兒子,我哪有那福氣。”,而今年多了一個名額就都想讓自己的子女碰碰運氣,不管是天資聰慧的還是榆木腦袋,都趕去鎮上買來“遺落凡間”的仙人功法和修煉口訣,想讓孩子吸取些許仙氣,好被仙人看中,收入山門。

村子東部的這一戶是用泥坯築起的房屋,屋頂鋪滿茅草,看起來與周圍的房子格格不入。每日太陽落山,月亮陰晦的光照的這間屋子更顯破敗。

“鐵娃子,回來吃飯了”房門打開,一個穿著粗布麻衣,農婦模樣的婦女喊到。

“哎,來了。”話聲剛落就見一個小娃跑進茅屋,手裏還拿著幾塊亮鋥鋥的石頭。

院子裏一個中年男人看見後笑著說“你撿的石頭都能堆一座山了,再撿家裏可連住人的地方都沒了。”

“鐵娃子的福氣大,沒準能撿個寶貝回來。”

小孩名叫譚晧,那一對男女是譚晧的父母,取晧為名是想讓他將來當個清廉的大官,如皓月當空照清人間。而鐵娃子是怕小孩打絆子夭折了,給取得賤名。

不一會譚浩他娘上好一桌飯菜,便招呼兩人吃飯。

“晧兒,村裏就咱一戶人家是茅屋,爹沒讓你住的闊氣,你生爹的氣嗎?”

“爹,我不怪你,我知道咱家的錢都交給學堂,讓我上學了。”

譚晧的爹娘相視一笑說到:“晧兒真懂事。”

離譚家村最近的學堂在鎮裏,足有十幾裏地,譚晧每天老早就搭著鄉親去鎮裏賣貨的牛車上學。

學堂收費高,普通百姓負擔不起,都認為不如讓孩子早早的學門手藝,以後好養家糊口,可譚晧的父親寧願過得貧苦也堅持讓兒子上學,村裏不少人都在背地裏笑話,說他愚笨不明事理。

“爹沒讀過幾年書,但是爹知道讀書的好處,所以爹想讓你好好上學,以後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爹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譚晧眼神透出一種堅定。

譚晧說完忽然覺得氣氛有些沉重,看見父親突然變得鄭重起來,譚晧張了張口卻不知道說什麼。

似乎考慮了很久,譚晧爹開口道:

“爹問你,想不想當仙人?”

“什麼是仙人啊?”

雖說每年村子裏都會有人參加大典,可從來就沒人選上,都知道是個難事,所以少有人提起。

“仙人就是脫了凡胎,能飛天遁地,有神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