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3章 尾章(3)(1 / 1)

聞聽葉萱的決定,向東的眼裏流露出喜悅的光芒,微微點頭道:“這樣當然是最好的結局,也算是時乙博士對社會所做的一次巨大的貢獻,時乙博士的死固然令人惋惜,但他在死後依舊能夠發揮自己的餘熱也是一種榮耀。”

“我不管別人如何看待我丈夫時乙的死,我固執地認為他並不是一個窮凶極惡,一無是處的的罪犯,他隻是在某些時候失去了本能的判斷,做出了一些違背常理的行為。”葉萱再次強調道。

葉萱把自己將要著手寫係列報道的事情跟社長林一舟進行了簡單的溝通,社長林一舟對這個報道自然是期盼已久,非常期待的,同時,他也擔心以葉萱現在的狀態能否堅持完成這項工作,畢竟,他也看得出來時乙博士的死對於她的打擊太大了。

葉萱雖然外表溫柔,內心卻也是一個堅強和執拗的人,既然她已經決定的事情,她就會努力去完成,不會因為一些意外發生的事情,中途停頓,或有所改變,這如同一如既往地執著去愛一個人。

因為準備時間充分,手上的資料又很充足,所以她的報道寫起來自然就很順暢,並且飽含激情,充滿力度,她夜以繼日,馬不停蹄,懷著一種悲壯決然的心情,對Dousen(道爾森)公司表達了最強烈的控訴。

第一篇報道順利完成,在江城晚報刊載之後,反響強烈,民眾震驚,並且很快被新華社轉發,繼而陸續被國內各大重要報刊轉載,初步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緊接著後續報道相繼在江城晚報刊發,引發持續關注,一時之間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並且也引起了國際輿論界的注意。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世界三大著名通訊社對此次事件也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並且也相繼轉發了葉萱的紀實新聞稿。

就在葉萱的第四篇新聞稿刊發之際,駱嘉川醫師的醫學論文也艱難落地,並且順利地刊發在了國內醫學界的重要專業性刊物上,不過,駱醫師的論文卻遇到了與葉萱新聞稿迥然相異的命運。

一些腦外科專家對於駱醫師的手術臨床記錄表示出了質疑,更有甚者直接批評駱醫師是在虛構,這一切根本就不是事實,倒像是他自己創作的科幻小說的構想。

一個死去的人的意識思維,通過腦外科移植手術,植入新的腦組織中竟然能夠繼續存留,甚至是達到控製被移植者的意識思維,這從理論和實際情況來看根本就是說不通的,甚至有的醫學專家尖刻地批評了駱醫師對於腦外科醫學研究的專業態度。

駱醫師百口莫辯,可是,實際情況是它確實就發生了,這是自己親身經曆,並且深切感受到的,不是憑空捏造,毫無根據的幻想。

駱醫師的腦外科研究和探索有待於進一步證實,暫時不被認可,葉萱的新聞報道卻產生了顯而易見的效力。因為輿論的揭露性報道,Dousen(道爾森)生物製藥公司所在的各國分支機構都開始著手調查他們了,並且適時地啟動了司法程序,公司高層的幾大核心領導麵臨多項罪名指控,最終,在內憂外患的困境中,輝煌一時的大型跨國製藥公司逐步走向了覆滅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