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
新聞工作是項神聖的事業。它作為種意識形態,是與政治關係最密切的領域之,是宣傳教育動員人民群眾的種輿論形式,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我們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所無法取代的。江澤民總書記在接見《解放軍報》師以上幹部講話中指出:我們的報紙辦得好,可以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任務起到有力的宣傳貫徹作用,對群眾起到極大的動員鼓舞作用,對先進的東西起到積極的倡導弘揚作用,對錯誤的東西起到及時的製止糾正作用,還可以對科學知識起到廣泛的傳播普及作用。江澤民總書記的講話,不僅肯定了新聞工作的作用,而且對新聞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戰略實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步伐不斷加快。在這時期,我國的廣大新聞工作者,絕大多數能夠自覺地接受黨的領導,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致,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反映改革開放的新成就,兩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出現不少優秀的鼓舞人心的作品。中國《橋》雜誌社副總編輯王昕朋同誌的新聞報告文學作品集《境界》,讀後就能給人以時代氣息濃厚,貼近現實生活的感覺。
《境界》書,選入了作者年代末期以來發表在有關報刊的新聞報告文學作品餘篇,共多萬字,題材有新聞專訪通訊報告文學;其內容都是反映這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及兩個文明建設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上到國家領導同誌,下到基層的工人農民,他們中有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範五獎章獲得者,還有優秀企業家優秀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也有作家藝術家他們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兩個文明建設中,都做出了定的貢獻。王昕朋同誌忠實地記錄下他們的思想境界,理想境界,進取境界,藝術境界,相信會給廣大讀者以動員和鼓舞作用。
從王昕朋同誌這些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名新聞工作者,作者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感。書中的作品,有相當部分是反映國有企業改革農業發展黨群關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些熱點問題的。但作者堅持了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而且不是簡單地重複些政治口號,搞些空洞的東西,力求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過現實生活的典型事例,南持善窿;珊們同豪非糨枷攔的惜屠前導幬作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由此可見,王昕朋同誌在業務上也是很有追求的。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提出了到本世紀末和年未來年的奮鬥目標。全黨全國人民正在為實現這個偉大而光榮的目標團結奮鬥。可以相信,我們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將更加波瀾壯闊,我們的時代將會湧現出更多的新人和新事,廣大新聞工作者,應該繼續學習貫徹江澤民總書記接見《解放軍報》師以上幹部的講話,加強學習,深入實踐,深入基層,投身火熱的現實生活,寫出更多更好的鼓舞人心的作品。我相信,王昕朋同誌會有比劃夏好的作品問世,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個新聞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王昕朋,筆名彭曉彭鵬,年出生,安徽肖縣人,祖籍江蘇錒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當過。知青印刷工人創作員記者,現為中國(橋)雜誌社拍麗兼中文版主編。
年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迄今有餘萬字的新聞文學作品散見於全國有關報刊,並出版專著部。布赫副委員長談發展
今年元月中旬,布赫副委員長應邀前往江蘇考察。他冒著寒風,深入到經濟開發區鄉鎮企業車間農業豐產田頭普通農民家庭,同當地的幹部工人農民親切交談。他不辭勞苦,深入基層以及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深深感動著所到之處的幹部群眾。他的些關於發展的談話,也給所到之處的幹部群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記者有幸隨同布赫副委員長前往,並記錄下他的些談話。
布赫副委員長談到八五期間的發展情況時說:八五期間,我國各項事業都有很大發展。我不久前去過安徽省及江蘇張家港和其他些地方,看到的是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富裕,心裏非常高興。鄧小平同誌講過: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就沒有現在這種好的局麵。尤其可喜的是,通過改革開放年的實踐,我們黨甸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形成了有步驟地實現我國現代化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就是我們黨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描繪的跨世紀的宏偉藍圖。《建議》發表以後,各方麵反映很好,鼓舞人心,深得人心。可以說,隻要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都充分發揮起來,實現九五計劃和年遠景目標,是完全有希望的。
布赫副委員長此行考察了農業豐產試驗田農民家庭農村多種經營養殖場鄉鎮企業,因而對農業的發展司題談得較多。他指出:我們的農業這些年來也有了較大發展,表現在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去年,我曾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率領檢查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農業法》頒布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廣泛進行宣傳,認真貫徹實施。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有的地方還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製和菜籃子市長負責製,並采取了些有力的補農強農興農措施。各地還多渠道地增加農業投入,依法保護耕地,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製度,加大農業綜合開發,促進了糧棉穩定增長,多種經營全麵發展。事實證明,隻要我們真正重視農業,是有辦法解決農業問題的。當然,農業基礎還相對比較薄弱。農業的發展速度與工業的發展速度相比,農村農民收入與城市居民收入相比,還都存在差距。從去年對《農業法》實施檢查情況,以及我多年來在農業方麵的調查研究來看,我認為要切實抓好幾個問題:是進步加強農業窪製建設,強化執法和檢查的力度。二是要依法增加農業投入,增強農業發展的後勁。三是要調整糧棉購銷價格,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四是要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待遇,穩定農技推廣隊伍。五是綜合開發非耕地資源和非農產業,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貿工農體化經營。六是加強政策研究,妥善解決好農業發展中的新問題新矛盾。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的問題解決好了,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其他事情也就好辦了。
布赫副委員長在談到發展鄉鎮企業時說;有人形容鄉鎮企業是異軍突起。這就是說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乃至國民經濟中的支生力軍。事實上,發展鄉鎮企業不僅是解決我國耕地少人口多等困難的條有效途經,也是全麵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促進社會穩定的條有效途徑。這些年,我到過些農村,有比較富裕的,也有相對貧窮的。比較富裕的地方,是因為鄉鎮企業發展得比較快,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快;相對貧窮的地方,鄉鎮企業發展得比較慢,農民生活水平也相對提高得慢。因此,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戰略重點,是非常正確的。不過,有個現象需要引起重視,就是有些地方在鄉鎮企業的發展上不注重質量,隻強求數量,盲目鋪攤子,追求高產值。這就要求各地應注意提高鄉鎮企業的素質和水平。辦好個產品暢銷效益好的企業,比辦個產品沒有市場,效益差的企業都好,因為前者較為合算。尤其是現在相對貧窮的地方,發展鄉鎮企業剛起步時就應該注重甫場導向,切不可急功近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還應該重視鄉鎮企業的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