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看屋子裏的其他人,沉聲道:“除八個長老以外,其餘人等一律外殿等候。”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在大長老一聲輕哼之下,不情不願的退了出去。
寧書對著祖宗的牌位上好香後,這才看向他們。
“其實此次南下,寧書是奉了皇上的秘旨,不得宣揚。”
“秘旨?什麼秘旨?”
有人著急,連忙問道。
寧書還沒說話,大長老一個冷眼過去,那人就不敢多言了。
大長老盯著寧書看了半晌,最後深深的歎了口氣,道:“既是皇上秘旨,我們也不敢多問,隻盼著家主能立下大功,揚我寧家門楣。”
而後他又看向其他七人,沉聲鄭重的說道:“這件事,恐怕寧家知曉的人不在少數,消息也早已傳了出去。”
“那該怎麼辦?”
若是寧家私購糧草、兵器的消息傳出去,那就是一個謀反的帽子扣下來,誰也逃不掉啊。
一時間都急了。
“如今之計,就是要相信家主,既是皇上的旨意,我們便隻能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從此刻起,寧家誰再敢議論此事,就地處理。”
大長老說完,對寧書點了點頭,便轉身離開。
其他七人這會也明白了,不管是誰當家主,寧家私購糧草之事已成定局,當權者肯定不會因為他們交出一個家主,就原諒了他們。
謀反,這是誅九族的大罪。
心裏都沉甸甸的,但眼下也隻盼著寧書說的是真的。
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眼下這局勢,嶺南王和元德帝雙方相爭,這糧草自然是給其中一方的。
所以寧書眼下的選擇就注定了他們家族的命運。
成敗在此一舉,選錯了萬劫不複,從此世上再無蒞陽府寧家。
選對了,將風光無限,從此脫離商人,位列官家也不無可能。
接下來的幾日,寧家所有人都感覺到了緊張的氣氛。
很多人失蹤,下落不明,報到家主那裏,也是輕描淡寫的一句回複。
有人鬧過,怨過,最終都不了了之。
嶺南王進攻的消息傳來,是那麼的突然。
眼看著就要打到蒞陽府了,寧家的族老坐不住了,紛紛來見寧書。
想問他要一個答案。
如今那些管事都是寧家的親信,知曉糧草還在,並未交給其中一方。
“家主,可要三思啊!”
有人提議,寧書明白,嶺南王已打到了家門口,此刻他若是交出糧草,必為助力,最重要的是,眼下元德帝還未派人前來,讓寧家一眾人等心急如焚。
他們走後,茗煙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張紙,道:“你不會真的要另投明主吧?”
寧書輕哼一聲,將她手裏的紙搶了過來,沒好氣的說道:“我寧書是那樣的人嗎?”
隻見上麵寫著幾個字。
寧書臉上的笑意越發的明顯,而後將之燒掉,道:“初十,還真是會折磨人。”
說著話,外頭就有人急急忙忙來報。
“家主,外頭有人請見。”
“走,去看看。”
來人已被請到了正廳,寧書和茗煙前去相見,雙方還未說話,茗煙就直接跑了過去,急切的問道:“大公子,初十還好嗎?”
來人正是成元,本來初十讓人拿著她的玉簪與寧家令牌,沒準備派人來的,後來想想成元在翼王府的尷尬身份,便讓他跑一趟。
“你呀,還是這麼風風火火的。”
兩人確定了身份,便退到了一邊。
來人是吏部小官,還帶著宮裏的人,欽差的身份不言而喻。
如此,寧家所有的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兩日後,芮將軍親率十萬虎狼之師到了蒞陽府,在江陵一代與叛軍相遇。
打得如火如荼。
冰天雪地,天朝這邊有源源不斷的糧草、兵器運到,百姓們看到了希望,為了一口飯吃也積級的參軍,形勢一片大好。
寧書親自做陣,指揮清點,異常忙碌。
茗煙告辭,隨成元北上,去往帝都。
當元德帝收到消息的時候,嶺南大軍已退了大半,眼看著年關將近,這是一大喜事。
前些日子那些稱病不上朝的大臣們,也紛紛好了起來。
朝堂上一片歡騰,誰也沒有提及什麼。
但在這個並不平靜的夜,卻發生了一些大事。
兵部尚書橫死家中,帝都府尹與小妾死在後院。
更有一些大臣在青樓出事,端得是詭異無比。
一時間人心慌慌,不過有心人發現,這些都是前些日子稱病不上朝的官員。
如今剛上朝就出了事,讓一些人生出了心思,嚇壞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