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番外(前世傳)(1 / 3)

東楚安帝五十五年秋,東楚皇都西山城梧桐秋葉開始脫落,舉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悲涼中。

安帝霍清燁駕崩,在位五十五年,享年八十五歲。

安帝生前遺詔,陪葬隻需西山三秋梧桐一葉,錦帛金銀等世間俗物,及陪葬之宮女太監士兵,一律免之。安帝後宮無妃,因而無後妃陪葬一說。

貴為一世人君,卻無妻無子。自己一輩子打造的這繁華萬裏好江山,他竟也絲毫不留念。

有臣不明,問侍從多年之宮人:“何故?”。

宮人答曰:“情也!帝十八弱冠之年,為睿王,得遇西蜀靖王之女江芙郡主,江芙絕世之姿,睿王喜之,兩情相悅,然楚蜀交戰,蜀國滅,郡主殉國身亡”。

安帝臨終前,朦朦朧朧隻見一衣著金秋之女子,腳踏蓮步,款款而至床頭。

那金秋女子麵容堪稱絕世無雙,安帝老眼泛淚,看著那絕色女子,唇邊吐語:“芙兒,你來了!”。

那被安帝喚作芙兒的女子淺笑不語,坐上安帝之榻上,徐徐伸出一隻白淨如瓷的手,手上有一梧桐葉,似新落初拾。

安帝拿過梧桐葉,揚唇一笑,仿若回到年少氣盛之時,三秋梧桐一葉,美人傾心相隨。

此時,哪裏還有什麼暮年垂死的帝王,分明就是一形貌昳立的弱冠少年,傲氣淩神,威風凜凜。

“清燁,天要亮了,走吧!”

金秋女子似帶著傾世柔情而來,挽上少年手臂徐徐出宮,腳踏虛空而去,太監宮女,恍若不見,任他二人,生煙離去。

隻聽的一陣嚎啕大哭傳遍整個東楚皇宮:“陛下駕崩了!陛下駕崩了!”。

深秋的風,蕭條的嘶鳴宣告一代霸主的離去。

..................

東楚惠王十年,夏末秋初。

國君楚惠王庸而不昏,在位十年之久,南方發洪澇,北方鬧饑荒,東有強敵進犯,西方瘟疫橫行。

惠王糊塗大半生,難得在此時英明一回,南北開倉濟糧,安撫百姓,東派大軍抵禦強敵,西譴醫者,為民抗瘟疫。

然多年的弊病豈是一朝開明就能根除的。

救濟難民的糧食經各層官吏層層苛扣,到了百姓手中,不過是半碗涼薄之粥。

軍隊將士更是食不果腹,潰如山倒。

西譴之醫者,雖有心懸壺濟世,但藥材資金卻涼薄到令人扼腕長歎。

惠王三子封睿王,小名清燁,形貌佚麗,略懂醫理,因諫言國之禍亂根源,冒犯惠帝,被譴於西部治理瘟疫,瘟疫不除,不得歸朝。

睿王愛民如子,深得民心,一入西地便不顧疫病猖狂,整日奔走於疫民中,控製疫病,初見成效。

楚之西地,臨近西蜀靖親王封地,靖親王乃西蜀帝王嫡親兄長,傭兵百萬,鎮守蜀西一帶。

靖王膝下無子,有雙生二女,皆為絕世出塵之容,為世間不可多得的奇女子,為蜀國皇室之驕傲,蜀國帝王視如掌上明珠,二女地位猶勝公主。

長女江流兒喜刀槍劍戟,豆蔻之年揚言:“誰說女子不如男,我看世間有幾個男子能撼動我江流兒半分”,於是女承父業,守西靖之地。

次女江芙兒喜人間美景,尤愛三秋梧桐,她道:“若不看盡天下之秋景,此生枉自人間走一遭”,豆蔻之年便一身男兒裝走過多國山川。看盡秋之景,奏盡秋之律。

這年初秋,江芙兒輕握秀筆,在宣紙上寫下:楚之西山梧桐待吾而落。

靖王見了,勸:“不可入楚,楚西瘟疫如虎。”

江芙兒巧笑嫣然,回道:“女兒每每定了一處行程,那便定是要去的,區區瘟疫怕甚,女兒攜一郎中去便可!”

“癡兒,你當真是噬秋如命,誨不教你名為秋兒”。

靖王爺知女兒脾性,隻得派府中門客君俞先生與她同往。

一路入楚,人煙稀少,隨處可見殘牆斷垣。

西山城外,雖有梧桐成片,卻不見秋之美,倒見秋之涼。

江芙兒心生歎息,招呼君俞先生策馬揚鞭往西山城內而去。

至城腳轉彎處,一華服美冠少年身背藥箱突然出現,他似在思量什麼!。

“讓開!”

江芙兒一身大喝,霍清燁聞身抬頭,隻見一個麵容堪稱完美的孱弱少年正試圖拉住白馬的疆繩,卻又無能為力。

當下起身,腳尖點地,落入馬背,環住少年腰身,拉過疆繩,終將馬兒拉住。

霍清燁手久久觸及少年腰身,不禁思量:“哪家男兒,生的如此孱弱絕色,就連腰身也如女子一般纖弱!”。

馬兒停下,江芙兒鬆了口氣:“還好還好,沒傷人!”。

聞得她言,霍清燁回過神來,不悅道:“兄台不該行得如此快,此地病人多!萬一傷及無辜可就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