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詩詞文章,耳光響亮(第二更)(1 / 2)

林珝走到了場中,露出思索之色,片刻過後,忽然轉過頭來,對百裏息一笑。

這笑容中淡定,讓百裏息莫名地生出一股不詳的預感來,他猛地想起,自己剛才在與韓小仙打賭的時候,似乎忽略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準確的說,是一個人。

長孫湘。

在之前楚雲雨挑釁韓小仙的時候,長孫湘第一時間就了站出來,而剛才韓小仙以叩頭為賭注的時候,長孫湘居然不動聲色!

這意味著什麼?

百裏息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加快了。

此時隻聽林珝已經開口說話了:“我這裏有一段讚美荷花的短文,隻有寥寥數字,還請各位雅正。”

“寥寥數字還拿出來丟人現眼?你好歹也多湊一點!”池誌文立刻搶白了一句,周圍也響起了不少低聲的竊語。

林珝沒有理睬池誌文,不緊不慢地念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圍的竊語都小了下來,大家看著滿塘的荷花,耳中回蕩著這段文字,心中一種共鳴愈發強烈。

那不是花,而是品性高潔的君子。

確實如林珝所說,這段文字很短,卻比那些長篇大論更能打動人心,眾所周知,文章講求精粹,越是文字少,就越難寫好。而眼前的小陳先生將此道簡直發揮到了極致,寥寥數字,完整勾勒出了一位品性高潔的花之君子。

眼前的少年,仿佛與背後那高潔的荷花融為一體,是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敬仰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嚴翦的聲音率先響起,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字字珠璣,當之無愧!”

全場頓時響起一片讚歎之聲,剛才的好奇、猜疑、不屑等情緒都變成了歎服。有這段短文在,《新荷》根本沒有可比性。

池誌文傻眼了,準備好的一肚子譏誚的話硬生生地卡在了喉嚨裏。

百裏息呆若木雞,簡直難以置信:居然是這樣的文章!已經不見簡單的一個“好”字能概括!

他根本寫不出這樣文字!寫不出這樣的意境!

如果把這短文比喻成一位冰清玉潔的絕代佳人,那麼他剛才是詩最多隻是個泯然眾人的村婦而已。

“陳敘”在自己的如此算計下,竟然還做出這樣的文章來!

讚歎聲才小了下去,林珝的聲音又響了起來:“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邊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幹。”

這聲音入耳,剛才人們還因為那段短文而產生的敬仰和欣賞,此時不約而同地變成了悲涼的感覺,仿佛看到一位婦人在細雨之中與駐守邊塞的夫君相見,道盡相思之苦,醒來後卻發現隻是夢一場,隻能聽見回蕩在孤寂小樓裏的淒涼樂聲。

受到這種感覺的影響,眼前蔥鬱盛放的荷塘在大家的眼中仿佛也變成了秋風破敗的殘景。

須臾,眾人一醒,先前是詩,現在是詞!

而且這詞,居然有如此魅力!

“好一個小樓吹徹玉笙寒!”嚴翦忍不住站起來身來,讚道:“《荷塘紀事》合集之中,無一闕能及!”

嚴翦的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耳光,抽在了百裏息的臉上,臉色已經變得蒼白無比。

還沒有結束。

在場的眾人都有這種預感,全都安靜地看著林珝,屏息斂氣地期待著。

林珝微微一笑,說道:“適才百裏公子詠了一首《新荷》,我這裏也有一首《贈荷花》。”

果然!

剛才是文章和詞,現在,應該是詩了!

大家都豎起了耳朵,隻聽林珝不緊不慢地詠道:“世間花葉不相論,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有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第一句寫的是世人對待同根生的花葉不同態度,以“不相襯”承接出第二句的“天真”,讚美荷花花葉相襯,隨性自然,第三句不僅是寫荷花紅衰翠減依舊不離不棄,更有那一個‘愁’字,最是耐人尋味。

人生亦如花,有花葉之分,幸運者入金盆,萬眾矚目,懷才不遇者如被遺棄之葉,在風雨飄零中化為塵土。

何時才能被世人認可?何時才能有如荷花一般花葉卷舒、不離不棄的知己?

不少人反複念誦,如癡如醉,有人聯想自己的人生和際遇,不由淚流滿麵。

林珝對周圍施了一禮,走回了長孫湘和韓小仙所在的角落。

看著這依然保持著淡定的少年,幾乎每一個人心頭都湧起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