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已經過去十幾年,在此期間,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沿海地區,高樓大廈林立,馬路上車來車往,人們都在感激國家政策為人民所創造的有利條件,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然而,這一番繁榮昌盛的景象,僅僅存在於沿海地帶,在祖國的更多地方,他們不僅電還沒有接通到家,有些地方甚至好一點的路都沒有,人們出行,更多的是靠腳力。偶爾出一次遠門,也許翻山越嶺之後後,看到的還是崇山峻嶺。
在這些地方,人們過著男耕女織的勞苦生活,許多家庭因為入不敷出,婦女孩子齊上陣。靠天吃飯是人們的生活現狀,如果老天爺給點麵子,風調雨順的話,那麼來年莊稼可能收成還不錯,如果什麼時候老天爺不開心了,雖不至於餓殍遍野,但餓肚子什麼的,更是家常便飯,毫不足奇。
······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個萬物複蘇的季節,也許在城市中,人們更多的會於忙碌之中,抽空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景,也許更遠一點的,估計會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感慨。
不過,在農村來看,他們不懂那麼多的欣賞,他們隻知道,春天,是一個播種的季節,如果在這個時節上,不趕緊把莊稼種在地裏,錯過了最佳播種時間的話,意味著來年隻能餓肚子了。
春雨貴如油,每一個莊稼漢都不願也不能錯過的黃金時間。而這所有的一切,人們更多的是期待冬天的一場雪。
瑞雪兆豐年。
如果是冬天的時候有一場大雪,所有人都會很開心,城裏的人們期待雪,也許是想著可以在院子裏,或者是門前堆一個個漂亮的雪人。
但是在鄉下,樸實的人們可沒有多餘的心情去顧及那麼多的銀裝素裹,他們也欣賞不了那些風花雪月,他們更關心是這個冬季的一場雪,在雪化時,能否將土地給浸透。那樣的話,春節後他們在翻耕土地的時候也輕鬆一點,而地底浸透了雨水,來年莊稼的根係就能吸收足夠的水分,莊稼的長勢就會更好一點,隻要夏天的太陽溫和一點,那意味著他們來年就會有一個好收成。
······
安樂村,是一個以趙姓為主的小村子,地處中國西南雲貴高原的一個偏遠山村,剛好是雲貴兩省的交界地帶,這兒的人們出門後看到的,入眼的全是一座座的大山,人們寄情於田地之間,畢竟,那是他們的命根子,一輩子於山為伴,很多人這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見識下外麵的車水馬龍,生於大山深處,葬於大山深處。
1990年的冬天,這場雪下很大,安樂村很多農民的臉上也不自禁的帶上了一點微笑,雖然天氣很冷,不過他們的內心卻很熱,嚴寒遮擋不住他們對來年有個好收成的向往。
由於天氣寒冷的緣故,很多人早早就上床睡覺了。
而在一間破舊屋子的外麵,一個樸實的村民卻在焦急的來回走動,眼睛時不時飄向那破舊屋子,而在那屋子裏,不時散發出一股臭味,聞起來讓人忍不住想要嘔吐。可能是由於是在深夜,也可能是煤油燈的光線太暗,在外麵隻能看到裏麵的點點光亮。
再看這間破舊的屋子,大約隻有十五個平米,那昏暗的燈光暫且不去說,隻見在屋子的一側,幾捆苞穀草平鋪在地上,中間被人用床單隔開,裏麵傳出一個女子痛苦的慘叫聲,不過卻不敢叫得太大聲,仿佛害怕驚動了什麼一般。
伴隨著女子的慘叫聲,在屋子的另外一邊,也傳出了哼哼唧唧的聲音,而順著那哼哼唧唧的聲音看去,隻見兩隻小豬仔蜷縮在角落裏,仿佛是被女子的叫聲給嚇到。
是的,這是一個豬圈,你沒有看錯。
而發出慘叫聲的女子,則是快要分娩,而產房,則是在一間豬圈裏。
至於為什麼選擇在豬圈裏分娩,實則是有一定的原因:躲避計劃生育人員。
在解放前,由於戰爭的影響,我過人口急劇下降,新中國建成時期,我過人口不足4億,而這些人口中,又以老弱病殘居多。那個時候的中國,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而在第一產業中,又以農業為主,想要發展農業,勞動力是必不可缺的一環。鑒於此,國家鼓勵生育,當時人們的口號是‘人多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