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洞陸塵嚐試控製著白洞內的天體意子返回時,卻出現了意外!
因為黑洞陸塵找遍了整個白洞內部,都沒有發現出口之類的通道,用句先前的話說,這真的就是一個封閉空間。
事實上,黑洞陸塵應該更早意識到這一點的。
畢竟此前,他早已找尋過白洞的出口,卻沒有發現任何通道,既然不存在通道,那自然是出口和入口通道都沒有。
這也意味著,一旦進入白洞,無論什麼事物都將無法返回。
得知這個情況後,黑洞研究項目組的科學家驚訝的道:“真是出人意料,沒想到白洞內部居然沒有入口,那很奇怪,黑洞內的物質或能量是怎樣形成白洞的?黑洞要保持平衡,又是如何將自身不斷增長的物質通過白洞噴發出去的?”
“這個現象確實很難理解……”
有個科學家分析說道:“不過,既然事實已然存在,那說明它肯定有一套我們不了解,或是與我們所知常識相背的內在邏輯,我們需要找出這個邏輯!”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千萬不能以自己的認知去強行解釋宇宙事物,如果是普通的百姓倒是無所謂,但我們做科學研究的,一定要謹慎與理性。就比如說這次的白洞出入口之說,無疑是我們以自己常見的規律去理解物質的交換,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地方的物質交換方式都和我們的世界相同。”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
黑洞研究項目組終於總結出了黑洞與白洞是如何相互聯動的。
這些科學家認為,黑洞向白洞輸送物質與能量的方式既然不是常見的通道方式,那應該是全方位的滲融方式。
科學家們推測,當黑洞的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後,質量凝聚的引力便會徹底撕裂空間或開創新的空間,形成白洞。從目前的資料來看,白洞是一個封閉式空間,而且一旦進入便不可返回或逆轉,屬於一種單方向的特殊空間。
由於白洞位於黑洞內部,被黑洞所包裹著,就好像海水包裹著一個球體一般,所以科學家們才會認為黑洞與白洞的物質交換方式是滲融式。要理解這個滲融式,我們要先知道滲透,眾所周知,滲透就是通過細小的孔洞向內流動的一種方式。拿上麵的海水例子來說,把一個布球放入海中,海水自然會通過布間的細孔滲透進布球內。而這裏所說的滲融是一種類似於滲透,卻又不同於滲透的方式。因為白洞位於黑洞內部,而且白洞形成的特殊空間是由黑洞的能量提供的,所以白洞與黑洞的關係,並不像布球與海水那樣簡單,如果非要類比的話,那白洞更像是一個由海水形成的水球,被黑洞這個大海包裹著。正是因為形成白洞的物質在一定情況下與黑洞的物質是同源的,所以科學家們才會提出這種全新的滲融方式,即有滲透又有融合的一種特殊情況。
盡管滲融這種學說目前沒有辦法直接證實,但卻有側麵的線索可以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