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然從出身起就怕孤獨,不必一直抱她,但不能讓她獨處,否則就哭得像個小淚人,讓老來得女的七尺男兒林顯堂五髒六腑都痛,但是當有人陪著她,即使不用理她,雨然也能自得其樂。一直咯咯不停得笑。小雨然圓鼓隆冬得大眼睛就像兩隻水靈靈的葡萄,長得像極了雷婷,不太高的鼻子肉肉的揉在小小的嘴唇上。每次要哭時,小嘴一憋,臉漲得通紅,水葡萄似忽閃眼睛裏的眼淚就如海水淹沒般的決堤而出,為此雷婷一直非常煩惱,因為這愛哭的性格一點兒都不像她,從當初五十年代積極進取和掌握數理化知識的優秀女性到現在雷厲風行而思路清晰的女強人,雷婷很驕傲於她的性格。雷婷經常把她這種堅毅的性格養成歸功於自己生長在一個有7個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作為老三的雷婷很早就承擔了幫助照顧妹妹們的家務。對於雨然極怕孤獨又愛哭的這一性格弱點作為父親的林顯堂就寬容了多。隨著雨然的逐漸長大,他總是會有意無意的找女兒談心,每晚睡覺前會給雨然講述世界各國的童話故事,從《格林童話》,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小說《愛的教育》,和謝冰心的《三寄小讀者》。他還特別因為雨然喜歡謝冰心的作品,老是念叨著:“爸爸,我一定要見到謝奶奶,告訴她我有多喜歡她,而且要讓她給我的《三寄小讀者》書上簽名!”為雨然報名市少年宮的謝冰心答小讀者活動,從不請假的他還特地為此向單位領導請了半天假陪雨然去參加活動。活動之後到晚上吃晚飯時,雨然還哼哼著歌:“我滴好爸爸,下班回到家,工作了一天多麼辛苦啊,爸爸快坐下.啦啦啦.”雨然這種把歌詞中的“媽媽”改成“爸爸”的舉動,林顯堂心裏當然美滋滋的,可是一直在廚房裏忙活著的雷婷看到這對父女表麵不說什麼,可是心裏多少不是滋味:沒良心的丫頭,我下班後屁股都沒沾凳子就為了她燒愛吃的咕咾肉。也沒見唱“媽媽媽媽,辛苦了,哎,沒良心。邊想邊對這對膩在一起的父女倆嚷開了:“快擺桌子,準備吃飯!”林雨然聽到媽媽喊聲後嚇得急忙幫忙擺碗筷,順便還不忘親一下爸爸林顯堂。
林顯堂和雷婷的相識與結婚是符合五十年代的典型知識分子程序的,他們同在北京的一個重要機構工作。那個年代的青年無論是在價值定位和人生取向上和當代的年輕人是不一樣的,雖然是同事,但因兩人都執著於用自身的努力與知識為國家做貢獻,所以個人的問題早已不在他們的關心範圍內。所幸的是五十年代的領導也是最有人情味兒的,他們會張羅著替這些優秀的青年人才提供相識和相知的機會。一個夏季,機構組織青年們去北京的懷柔野營,林顯堂作為青年幹部發言時,雷婷聽到周圍女孩在小聲議論。“他叫林顯堂,清華大學就讀時由於成績優秀和作風正派被選送去蘇聯莫斯科大學繼續深造,學成後堅決回國,現在是動力室的總體工程師,才三十幾歲就當室領導了。”另一個女孩又補充到:“他還有點小資,他經常和秦甲,也是蘇聯的留學生,每星期天到附近茶樓喝茶聽戲。還說隻有在自己的國家才能真正感受到滿足和享受藝術的快樂。”雷婷聽到這兒突然打斷道:“你們有完沒完,小資有什麼好宣揚的?”不過雷婷雖然嘴上如此之說,但當她再次望向舞台中央正在沉醉於吹口琴的林顯堂時,不知是喀秋莎的旋律還是他專注的表情,雷婷突然的被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