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希球(1 / 2)

【公元2060年】

西亞地區首次發現一種新型的蟲類,這種新型蟲類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極其強大,生物學家將這種蟲類命名為啃食蟲。

【公元2061年】

啃食蟲大肆破壞農場作物,西亞地區超過半數的農作物被啃食蟲破壞,西亞大部分國家出現食物嚴重緊缺。

【公元2065年】

人類似乎已經阻擋不了啃食蟲的入侵。啃食蟲經過五年的進化,已經對特製農藥免疫。由於食物短缺,小草和樹葉也成為了啃食蟲的食物,也許再過幾年,地球上的草食動物將會被滅絕,而肉食動物也會因為草食動物的滅絕而餓死。

【公元2066年】

聯合國宣布啟動人類搬遷計劃,各個國家停止武器研發,轉而進行研發太空飛行器以及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公元2070年】

袁正國博士宣布,可以通過噅熱中子轟擊鈾-235原子來產生鏈式反應,最終達到釋放暗物質來製造出仿蟲洞,人類可以乘坐穿梭飛船通過仿蟲洞去到更遠的星係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同年,史蒂芬博士宣布飛船安裝仿蟲洞裝置已成現實,人類探索星際的時代即將來臨。

=====================

浩瀚星河,行星數以萬億計。

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人類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以至於一場特殊蟲災便毀滅了人類一直生存的地方。

距離袁正國博士發現仿蟲洞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0年,少數的人類登上了穿梭太空飛船通過仿蟲洞來到了銀河係。在人類就快絕望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蔚藍的星球,形如原始的地球一般。

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有水或者能夠代替水的物質。

2.擁有能夠保護星球的大氣層。這是為了防止宇宙碎片砸向星球,另外一個作用就是能夠保持穩定的溫度。

3.相對穩定的地質活動,地表至少得像岩石類堅硬。如果地表不堅硬,會引起星球長期不規律的劇烈活動,嚴重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

4.適宜的溫度,晝夜溫度差不能太大。

5.重力和引力合適,不影響人類正常活動。

6.沒有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的生物存在。

7.存在氧氣或者能夠代替氧氣的氣體,有害氣體濃度在人類所能承受範圍內。

雖然宇宙星球數以萬億計,但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卻億裏挑一。

這顆蔚藍星球的出現讓人類重新拾起了信心,數以千計的穿梭太空飛船開始朝著這顆蔚藍星球飛行而去。

=====================

【公元2100年】

這顆名為希球的行星在10年前迎來了第一批星際客人。

人類在絕望之際遇到了這顆適合他們居住的星球,這仿佛是上天的一種恩賜,使得人類避免被滅絕。

這顆星球除了重力隻有地球的一半,以及地殼中有許多地球沒有過的元素之外幾乎和地球一摸一樣。來到希球的人類數量不足5萬,他們帶著人類的希望來到了這顆蔚藍星球,所以他們將這顆星球取名希球,意為帶來希望的星球。

【名字:希球】

【北半球溫度:零下47攝氏度~零下3攝氏度】

【南半球溫度:零下7攝氏度~29攝氏度】

【生物探知:動物種類17種,昆蟲種類24種,禽獸種類14種,海洋種類39種,植物種類107種】

【新元素: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