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晏陵新帥(1 / 2)

大興寧德三年的秋天,對於這個歲祚初新的帝國來說是一次十分嚴峻的考驗。

北安宇文氏為了扶持前朝餘孽,以此打壓興國,數萬軍馬在內應引領下入寇江左,安興兩國經過數場廝殺之後,終於在湘州城外排開陣勢,迎來了最後的決戰。

湘州本是新置州府,地處天台與老君兩山交界,而天台山下是一道相對平緩的開闊地,太平時這裏是湘州境內百姓進山踏青的必經所在,戰亂之時卻成了兩軍相抗的絕佳戰場。

北安的大軍本想經由此處占住老君天台兩山地勢,意圖控製整個湘州,而大興軍馬雖然不比北軍甲胄殷實,卻占盡了輕裝上陣的優勢,搶先一步到達了這裏。

這次相遇對雙方來說都是稍顯倉促的,是以兩軍之中善用奇謀的那些將帥手段都受到了限製,隻能硬著頭皮上陣。

經過了短暫的戰前準備,雙方於那個秋日的正午排開陣勢,決戰開始。

大興參戰的這支部隊是原本負責戍守建康城防的晏陵軍,統兵總管是久經沙場的大興虎將徐皖之子徐衾。

晏陵軍統帥徐衾,是前統帥徐皖的次子,出身將門,自幼便跟隨在父親身邊,雖然江左徐氏位高權重,在他的身上卻絲毫沒有其它養尊處優的名門公子身上那股驕奢的習氣。

雖然這位少年將軍才隻有二十出頭的年紀,卻已經襲爵父位,成了晏陵軍新晉統帥,更憑借卓越的武藝權謀深受前丞相段澈韋的賞識,使得兩家結秦晉之好,迎娶了丞相孫女,富有江左國色盛名的段錦娘。

徐衾十七歲開始為將,年歲尚淺卻智計卓絕,同晏陵軍新貴副帥尚書右仆射趙謹之子趙北孤配合的堪稱珠聯璧合,幾年之間將帝都建康城防與江左社稷拱衛的固若金湯,拒敵蕩寇屢立戰功,可謂戰功煊赫,也因此得到了先帝垂青,贈賜了一道一品君侯也垂涎不已的免死金牌。

江左百姓無人不知,建康名士還為此作了一首極為有趣的詩歌:“戍國第一晏陵軍,少年徐帥蓋雲宇,迎得段娘真國色,孰若及之死不屈。”而此番與北軍的博弈對這位少年將軍來說,自然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

江左兵馬與北軍最大的區別就體現在甲胄馬匹之上,宇文家的金戈鐵馬之所以能夠橫掃天下,除了悍勇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衣甲厚而不拙。

若是全副披掛的重步兵在戰陣廝殺中向前穩步推進,遠遠望去渾似一江青潮,任你前方阻攔是哪路神仙,都能不留餘力盡皆吞沒,這也是大興方麵最為頭疼的事情。

搶先到達這裏紮營之後,徐衾帶著趙北孤和帳議參軍崔綰等將領詳細研究了天台山上下的地形地貌,最終發現了一處距離戰場中段最近又不易被發現的勾連小徑,雖然容不得數千騎兵,但施展奇襲倒是綽綽有餘。

北軍統帥宇文豫也是久經沙場,還曾大破陀族於漠北的悍將,這條道路他也並不是全然不知,隻是他並不相信,自己的中軍有數千近衛鐵騎守護,會有哪個瘋子敢單憑幾十騎人馬就來抄後路,幹這種以卵擊石的蠢事。

徐衾就是這樣一個瘋子,他抓住了當時連孩童都知道的一件事實:江左騎兵尷尬的作戰能力——大興馬軍與北朝騎兵對陣的場景幾乎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騎驢打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