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長沙左家壟。
三個身著粗布麻衣的老頭,低頭圍站在一片廢墟之上,霧氣中三支煙頭忽明忽暗。
“蔣校長,你說老林這…”其中那位頭發半白者指了指腳下已經被燒至碳化的屍體,擰了擰眉毛,似乎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眼前這東西:“咋個整?”
那位蔣校長眼神出離的看著他手指的方向,直到煙頭燒到了指尖才狠狠踩滅。
“唉,這老林也不知道著了哪門子魔了…”另外那位黑鏡框彎下身子,從地上拿起半截被燒黑的木棍兒,挑開了屍體放在胸前的兩條“胳膊”,一個畫框露了出來。
三人都不說話了。
那副“畫”是用土灰作的,畫的很潦草,畫者似乎很著急,更離奇的是,畫上人的姿勢,和老林屍體的姿勢,一模一樣!
“這是老林死前…畫的?”黑鏡框看著畫框邊角那些暫新的燒灼痕跡,聲音帶著顫抖。
蔣校長看著老林懷裏那幅畫,嘴角有些抽搐。
黑鏡框哆哆嗦嗦扶了扶眼鏡:“老…老蔣,你說那個事情,會不會…”他話到嘴邊,不知為何又咽了下去。
“胡說什麼!”
蔣校長瞪了一眼黑鏡框:“讓人把屍體埋了,畫交給市檔案館,另外,老林的名字從搬遷名單上劃掉,通知所有人,七點準時出發!”
將兩人打發走,蔣校長慢慢蹲下身子,輕輕摸了摸那幅畫,嘀咕道:“老林,這會,你可千萬別再回來了…”
1938年2月,時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所高學合並而成的長沙臨時大學,由於抗戰原因,舉校西遷昆明,隨行人員386人中,並無林姓人員,且未記錄搬遷前一夜倉庫失火事件,同年11月,長沙“文夕大火”,市檔案館毀於一旦,同月在長沙發行的人民日報全市範圍內召回,次日重新發行後,報道中長沙市市檔案館文物毀壞件數由3642件修改為3641件,並且移除第二版關於“大火前市檔案館奇畫被盜,空留滿館黑色腳印”的報道。
連年戰火中,再也無人過問此事,長沙市檔案館重組後,更名長沙市博物館,館中無任何“文夕大火”相關物件,而那副被盜奇畫,再次出現,則是在五十年後,長沙高廟村。
長沙高廟村,本地人稱之為“七十五人村”,因村裏隻有七十五口人,且數字萬年不變,有人死,必有人生,相傳民國時期有風水大師遊來此地,斷言此村乃長沙陰陽兩隔之界,陰陽平衡一旦打破,定有大事發生。
高人曾在村東頭修築一廟,黑匾上刻有“高廟”二字,還留話說,高廟在此,便可保半個長沙城。
這話隨著高廟村世世代代傳了下來,每逢月初廟會,全村人都會來廟中上香,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守廟人是個瘸腿老頭,已經沒人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出現在高廟村中了,但無論多少人來廟中跪拜,老頭始終有一奇怪的規矩,來者必須留下一畫,且這畫要當場親手所做。
沒人知道這規矩是從何說起,但因高廟在村中人心中地位之高,無人敢壞了這規矩,哪怕是半歲孩童,爹娘都會讓孩子拿著毛筆在宣紙上塗抹兩下,這便算作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