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數一數我的老人緣(1 / 2)

在我出生的前一天爺爺就離開了人世,我便失去了與爺爺一起生活的機會;後來奶奶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離開了農村,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中,沒有奶奶的痕跡。姥姥、姥爺隻是在我很小的時候見過一次,隻覺得姥姥很慈祥,臨走時給我兩塊錢,那是留給我最後的印象;姥爺似乎隻是一個稱謂。在我生命的前三十年裏,我似乎沒有太深的老人緣。既沒有受到過老人的教誨,也沒有享受過老人的寵愛。

真正與老人結緣是我隻身來上海求學以後。與導師章培恒先生相遇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身為他的關門弟子,我感到無比的幸運,除了努力上進、不斷進取之外,我找不到其他可以回報恩師的方式。當時,我是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唯一的俄語生,研究方向又是少人問津的先秦文學。為了讓我完成專業外語這門必修課,章先生自己出資為我從外語係請了一位俄語老師專門給我上課;為了讓我學習《楚辭》這門必修課,章先生從浙師大請來了楚辭專家黃靈庚先生給我上課,也因此,我和黃老師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我曾經自稱,章先生是這個世界上我最怕的人,不是怕生活中的先生,而是怕先生問及我的學問。讀了幾個月的書,站在章先生麵前,也禁不住他的連續幾問。每次回答不出時,我都覺得十分難堪,自覺淺陋得無地自容,愧對先生對我的悉心栽培。其時,先生已逾古稀之年,並身患癌症。心中無數次想去探望,卻每每被心中這一“怕”字阻隔,不敢登門。聽聞先生離世,悲痛不已,難掩心中遺憾。第一次見到先生,因未領教其治學之嚴,與之交談竟也侃侃而談,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味;隻覺得他很像自己的爺爺。三年讀研的生活裏,與先生單獨會麵機會極少。然而他已然把我領進門裏,至於學到何種程度,還需自己不斷上進才是。對先生的感激愛戴之情一直深藏於心。此種緣分是上天對我的眷顧與垂憐,我會用一生去銘記、去珍惜。

畢業後正趕上就業難,對於一個沒有上海戶口的大齡研究生,要想順利就業真是難上加難。經過不斷碰壁不斷嚐試,不斷失敗不斷站起的反複過程,我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一個人打拚的日子固然艱辛,但總是能遇到善良的貴人。當我在徐彙區的教師公寓“安營紮寨”時,我已經是徐教院附中的一名語文教師了。教師公寓裏住著徐彙區年輕的女教師們,都沒有成家,可以稱之為“待字閨中”。有了新的工作,我躊躇滿誌,努力不輟。住進不用交多少租金的公寓裏,漂泊的我更是喜出望外,自然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新家。就在這裏,我認識了季叔叔。一位淳樸善良,慈祥和氣的老人。年齡與我父母相仿,剛來的那一天我搬了許多東西,叔叔見我搬起來頗為艱難,就熱情地幫我一起搬。認識之後,我總是親切地喊他季叔叔。季叔叔見我每天下班都很晚,便主動承擔了為我做晚飯的任務。每月我會給他一些錢,沒有定數,他把我當成女兒一樣看待。晚飯一做就是三年,季叔叔就像我的老爸,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當我要搬離教師公寓的時候,他說什麼也不同意;後來,為這件事還反反複複嘮叨了很久。季叔叔,如同所有的老爸一樣,阻止不了女兒要離家的腳步。現在,我已為人妻、為人母,再不能每天下班陪他吃飯,但隔一段時間會給他打電話,陪他聊聊天。叔叔的親人都在國外,隻剩下他一個人在****鄉下生活。我們都勸他去新加坡與妻子女兒團聚,可老人家就是不聽,說在自己家裏自在。我知道,老人的想法總是難以改變的。與其和他爭辯得麵紅耳赤,不如讓他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