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來乍到(1 / 2)

2010.3.21

今天讀到一首詩,“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說到秦始皇讓我想到,他之所以能一統天下,並非秦軍多麼人強馬壯,而在於秦國的製度,智慧超群的秦國謀士製定出的製度使得秦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當今的社會競爭,同樣要靠智慧。

回想剛結束的新兵連生活,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無論貧富貴賤,都希望活的有尊嚴,或著得到他人的認可。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所以很在乎學習成績,因為隻有學習優異才能得到表揚。長大後,對擁有一份好工作的迫切希望,同樣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許。人們常說“高處不勝寒”,可是世人有誰能做到不追名逐利,誰不想往高處爬?在我看來,“錢乃身外之物”這句話,對死人講還挺在理。當然,靠名利獲得的認可是短暫而庸俗的,憑德行得到的尊敬是長久而高尚的。至於選擇庸俗的方式還是高尚的方式為尊嚴而活,那就得看個人的人生境界了。

新兵集訓期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尊嚴固然重要,可是部隊環境不適合自尊心強的人。挨罵受訓在部隊是家常便飯,大可不必受點批評就覺得傷自尊而鬱鬱寡歡。穿上軍裝就意味著把生命交給了國家,和生命相比,尊嚴算什麼?來到軍營,丟掉尊嚴,放棄原則,委曲求全是最佳選擇。

2010.3.22

今天一大早去軍分區家屬院出公差。正當在花圃裏埋頭苦幹的時候,對麵市四校的廣播裏傳來一首歡快的兒歌。那感覺猶如久旱逢甘露,說不出的一種美妙感受,從來沒有覺得兒歌這麼好聽。隨之,我陷入了無盡的回憶和幻想中,想到我剛上小學,背著軍用掛包去學校的情景;想到夏日在河灣玩水捉魚的情景;想到在玉米地挖野菜烤土豆的情景;想到在山裏野炊摘野果的情景……一幅幅小時候美好的圖景在腦海裏閃現,令我唏噓不已—人要是不長大,一直像小時候那樣無憂無慮該多好!可是,那些美好時光現在隻能追憶,心裏不痛快時,回憶一下來調節情緒。來部隊三個多月,已深切體會到軍營生活真的夠苦。要不然也不會聽到一首兒歌,就引起了如此這般的內心波瀾。

我需要繼續明確來部隊的目的,能否真如所期望的有所收獲。又或者像二哥說的,來部隊純屬自找苦吃,浪費時間。現在情願也罷後悔也罷,都必須堅持服完兵役,當逃兵我可沒那個膽。在部隊這段時間,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報答家人。他們為我付出最多,對我的期望最大,我不能辜負他們。我不希望“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劇發生在我身上,我得盡快成長自立。

我思來想去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到底靠什麼自立。我學的是機械專業,以此為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大三通過校園招聘獲得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第十七冶的工作機會。可是,我無意間了解到的一項征兵政策,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這項政策是把大學畢業生納入征兵對象,我沒做太多思想鬥爭就辭掉工作準備應征。現在我如願以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可是退伍以後,要麵對再就業的問題,或者說靠什麼維持生計的問題,我將來該如何謀生?人隻要有一技之長,謀生就不成問題。我學過半年日語,一學期吉他,一個月cad製圖,都是報培訓班學的。若能堅持學成一個,混口飯應該是可以的。但是,哪個都不好學,沒有三年五載的刻苦學習,絕對達不到謀生的水平,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有時候我喜歡寫點東西,靠寫作為生既自由又比務農體麵,是個好出路。不過,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毫無把握,再說喜歡寫不等於寫的好,寫的好不一定能賺錢。哎,自立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