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前言(1 / 1)

單車在各個大城市蔓延,各個街道、路邊都在有停,給上下班白領、城市居民帶來了更多的出行選擇。於是,在原來轎車、公交、出租多到溢滿的公路上出現了紅、藍、黃各色的單車、為單調的城市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慢慢地,商家們發現了單車帶來的商機。早上有一撥個頭高大、坐扶舒適的單車隊伍在路邊無聲降落,下午它的對麵就有了一批矮小精致、靈活機動的另一廠家出品的單車。各大單車供應商不斷變換宣傳手段、提高車子的品質,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用戶、從而讓整個城市隻有它們品牌的單車。

有一家做智能產品的企業也發現了商機,老板認為搶占市場還得靠多樣的功能與完美的造型,而一直開發智能產品的經驗無疑會幫助誕生新型、智能單車,這是其它廠家所沒有的能力,老板堅信。

在5層的大型工廠裏,滿是自動化的機器人、家電、小型飛行器~在最高層董事長辦公室旁邊有一間封閉的玻璃室,每當有最新產品有待研發時,玻璃室就會站立一個處於最新進度的產品樣本。

此時玻璃屋裏的單車還是個雛形、像一隻雛鳥一樣光禿禿無修飾、呆愣愣像幼嬰。與其它成批量生產的高精密產品相比,單車它形單影隻、但是卻不缺乏在它身邊一批又一批走動的人群,他們是研發團隊、每周根據進度會為單車增加一項新的功能,目前就已經裝有自動補胎、大功率動能、伸縮體型、跳躍加速等市麵上其它單車並不存在的功能。

“它將是跨時代的精密傑作、它會給市民帶來更舒適的騎車體驗。它是一具單車、但是它已然超越了單車的範疇。”董事長在開會時時常提到這款最新研發的單車,但是對於媒體卻隻字未提,因為他們覺得驚世之作是不需要宣傳的,當單車一投入市麵,人們就會蜂擁得使用它。也為了不給競爭對手以絲毫研發方向的信息,所以全公司上下知道這款單車的隻有董事長和研發團隊的6個人。

研發負責人對單車十分上心,因為他之前創造了百千件讓大家嘖嘖稱讚的產品所以這次不能例外,也因為即將退休的他對於最後一件產品——如同回歸了童年般的自行車產生了別樣的情愫。那就像是40年前自己騎著自行車來上第一天班,而現在是他值的最後一輪班,他想把單車製作成總結他工作歲月的紀念品。“什麼是不被摧毀的最精致的工藝呢?”負責人心想:“可能隻有靠它自己,如果它始終能不斷修正自己,根據用戶體驗來修正自己的行為,讓內在的程序隨著‘自我意識’在調整,它就可以在那個時間段裏一直維持領先、不被打敗的地位啊!”

研發負責人背過手,看著玻璃房裏羽翼漸漸豐滿的單車:“那麼,我送你最好的禮物就是‘耳’了,讓你知道別人對你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