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資料記載,早在8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秦嶺的淺山中;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淺山裏的先民已經走出山地,活動在沋河、零河和石川河古道兩旁,開始了原始的農業、畜牧業;老官台文化時期,渭南先民已經在使用磨製的石器、骨器和簡單粗糙的陶器,從事極原始的農業、畜牧業;仰韶文化時期,居住在渭南的先民已進入母係氏族社會;龍山文化時期,渭南的先民已進入父係氏族社會,並開始掌握鑿井技術和用石鋤耕種土地;商、周時期,渭南不僅開始通行文字,而且已用牛耕地。
渭南燦爛的文化造就了傑出的人才。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史聖司馬遷、隋文帝楊堅、唐代名將郭子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準、清代狀元王傑、愛國外相王鼎、現代愛國將領楊虎城、黨和國家****仲勳、著名政治活動家屈武、著名作家杜鵬程等彪炳青史。
渭南啊渭南,你真是個好地方,可惜我和你的初次相遇卻不是那樣的美好,一下車又得接著吐啊,黃膽水就快吐出來了,才來就你弄髒了您。
我報道的項目是在渭南的一個小縣城裏,地方不大,到了渭南後吃了一頓羊肉泡饃,就立馬又坐上了去縣城的車。
陝西的路不像重慶的路那樣彎彎曲曲,上上下下的,陝西的路是很直很平的,一路前行還算比較平穩,這裏的路都是一個樣子,前前後後,左左右右,讓我去區分我都分不出來,其實當地人應該也分不出來才對,所以陝西人給別人指路不會像重慶人那樣,這個的前麵,那個左麵什麼的,他們都是用東南西北來指路的,這也難怪,這裏的路張的幾乎差不多啊。
渭南的太陽也挺辣的,很多陝西人臉頰都紅彤彤的,其實那是曬傷或者凍傷,和年畫裏紅彤彤的胖娃娃一樣。哈哈哈。
坐了半小時車,終於要到項目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