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袁紹破公孫瓚於易京,領並,青,冀,幽四州,據河北而望天下!
劉備,呂布爭於徐州,烽火四起!
孫郎與周郎兼並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虎視中原!
劉表以蒯氏兄弟為輔,以蔡氏兄弟為爪牙,單騎平定荊州,伺機而動!
劉焉以張魯為門戶,封鎖益州,號為“國中國”,不臣之心路人皆知!
至於涼州,交州等地更是遍地狼煙!
高祖劉邦創立四百年的大漢已經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在這危急時刻!
太祖武皇帝橫空出世!
破黃巾,迎天子,斬呂布,滅袁紹,敗劉備,用申,高之法術,韓,白之謀略,掃平群雄,匡扶漢室!
西元195年,太祖武皇帝三敗呂布,破定庸,陶丘,平定兗州,大漢天子表太祖武皇帝為兗州牧,世人尊稱為“曹兗州”,同年,董賊餘孽李郭二人內亂,大漢天子被二賊劫持前往洛陽。
西元196年,大漢天子表太祖武皇帝為鎮東將軍,費亭侯,十月,讓大將軍與袁紹,改任司空。
西元198年,太祖武皇帝東征呂布,以奉孝之謀水淹下邳,斬呂布,殺陳宮,高順等人,降張遼。
西元199年,袁紹入侵幽州,與公孫瓚爆發“易京之戰”,公孫瓚不敵大敗,已無退路,命令趙雲離開去投奔劉備,隨後引火自焚,袁紹攻占幽州,並鞏固之前的青州,冀州,並州,攜四州之力虎視天下,成為大漢最強諸侯。
西元200年,太祖武皇帝誅殺董承,平定後方,親自征伐劉備,大破之,劉備倉皇逃離,同年,太祖武皇帝與袁紹對峙於官渡,史稱“官渡之戰,”
太祖武皇帝在戰爭初期不敵袁紹,並且後方空虛,孫策與周瑜此時已經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欲與袁紹聯手偷襲太祖武皇帝,在這危急關頭,孫策被人暗殺,莫名死亡,孫權即位,誅殺袁紹使者,並與太祖武皇帝求和,周瑜因為孫策莫名死亡心灰意冷,不再處理政事。
西元202年,因為許攸在官渡之戰的叛逃,以及張頜,高覽等人的投降,官渡之戰慘敗,之後的冀州之戰,袁紹四州大軍徹底崩潰,同年五月二十八日,袁紹病亡,太祖武皇帝攻襲河北等地。
西元207年,太祖武皇帝為了漢族人民的利益,千裏迢迢率領大軍征討烏丸,郭嘉由於身體不適,留於柳城,太祖武皇帝十戰十勝,得勝歸來之日,柳城一片縞素時,同年,聽說郭嘉病逝,南方諸葛亮正式出山,似乎驗證了那句流傳的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西元208年,太祖武皇帝用郭嘉遺計使遼東之主公孫康殺死袁紹的兩個兒子,公孫康俯首稱臣,太祖武皇帝由此徹底平定北方。
朝廷廢三公,改設丞相為太祖武皇帝,孔融多次表示不滿,太祖武皇帝憤然誅殺之,孔融被滅滿門,預示著孔子的直係後代徹底斷絕,也昭告著漢朝最後一個忠臣的消失。
同年,太祖武皇帝滅了孔融滿門後,率軍南下征伐荊楚,八月,荊州之主劉表病亡,劉琮即位,由於荊州世家大族的逼迫,劉琮無奈舉全州投降,太祖武皇帝不費一兵一卒占領荊州。
九月,爆發“長阪坡之戰,”太祖武皇帝大敗劉備,劉備再次倉皇逃離,
十一月,周瑜強忍孫策死亡的憤慨,率領江東子弟抗衡太祖武皇帝,雙方對峙於赤壁,史稱“赤壁之戰”,周瑜計謀百出,大敗太祖武皇帝。
太祖武皇帝仰天大哭:“若奉孝在,孤焉有此敗?”
(如果郭嘉還在,我怎麼會這樣大敗?)
西元211年,太祖武皇帝平定馬超,韓遂之亂,占領涼州,留夏侯妙才鎮守長安。
西元212年,荀彧與太祖武皇帝關係徹底破裂,十月,荀彧被太祖武皇帝逼的自殺,其後,太祖武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進攻孫權。
西元213年,太祖武皇帝與孫權對峙於濡須口,太祖武皇帝大歎“生子當如孫仲謀,”遂引兵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