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暖對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保持命定的態度。
九歲媽媽去世,爸爸忙著工作,又見她是個女孩,自己也照看不來,就直接把她送到鄉下老家,讓爺爺奶奶幫忙照顧。
一直到16歲。
那一年,發生的事情很多,多到讓顧暖連忘記都很難。
在那個年代,顧暖上學的年紀算早的,十六歲的她剛好要中考,而40歲的爸爸要再婚了。
新媽媽是一名名氣不大的小演員,在娛樂圈沒有前途之後選擇了結婚生子。奈何早年喪夫。一人把孩子拉扯到大。
作為一名單親媽媽,梁文心算是成功的了。
一手帶大的古策學習好,又很自立,但也有著不低於梁文心算計。
家裏要多了位新成員,先不說這件事情的過程是怎樣的,但在孩子最為叛逆的青春期,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不是罵一句胡攪蠻纏就能解決的。
更何況顧暖的青春期叛逆行為一直沒有體現,更不可能是胡攪蠻纏的孩子,充其量是一隻沒有主見性的,會自卑的小白菜。
不滿是有的,她也想據以理據。但一看到爸爸嚴肅的臉,所有的憤怒轉變成了腹誹。然後她會安慰自己,這樣也不錯了,總比找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小後媽靠譜一點吧。
在顧家,作為一個孩子而言,家長做的一切都有他們的想法,是不能違逆的。
所以,作為顧暖的小閨蜜,兼同桌,蘇錦同學,也給她展開了思想課程。
她告訴顧暖,她也有個新媽媽,她的新媽媽很漂亮,也很溫柔。還給她買了好多好吃的,新衣服,並且,新媽媽還帶了一名帥哥哥。
這一點倒是讓顧暖稀奇的,因為蘇錦總是在說她媽媽怎樣怎樣好,沒想到也是個後媽。
所以,她卸下了包袱,卻不想人家根本沒有這麼對過她。
不知道梁文心怎麼想的,竟然背著她去開家長會,把她考高中的資料改了,順理成章的把她推進了二流學校,而且必須住校。
已經獲得爸爸歡心的古策,再加上梁文心的推波助瀾,很快以高分進了顧暖早前選好的那家私立高中。
好,這些都不重要,她可以忍了。因為她知道梁文心這是在報複她早前跟顧良泉說,要吧顧陽接回來的那件事。
顧陽是她親妹妹,媽媽去世的時候,顧陽才一歲多點。一歲大的孩子除了“麻麻,姐姐”之外,什麼也不會喊。顧良泉得知又是個女兒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隻忙著工作,連回家的次數都少的可憐。
所以,姑姑看不下去了,把顧陽接到了她的身邊照看。顧良泉好像也認準這種模式,以工作忙碌為由,連顧暖也打發去了鄉下老家上學了。
從小學到初中,直到快要畢業的初三。顧良泉好像才認識到他還有個十六歲的姑娘。這才把她從老家給接了回來。當然那個時候,因為自己的膽怯,所以家裏很快變天了。
這些都可以不提,但並不代表可以磨滅。顧暖從上高中開始就知道,自己在這個家裏已經沒有什麼地位可言了。
她開始變得寡言少語,連別人一提及敏感的單親家庭或者繼母的話題,她都會坐如針氈。不知道是怕別人笑話,還是害怕別人看她的眼神充滿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