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漫確信小命可保,趕緊抓住機會討好:“臣願將功贖罪。”
秦侯道:“善,望愛卿能亡羊補牢。”蔡漫磕頭謝恩。
卻說尉遲釋義引誘士鞅事成後,馬上離了晉國,搶在眾諸侯會師前入了秦國,且主動肉袒負荊向蔡漫請罪。
蔡漫被對方的偽裝及花言巧語騙過,竟還將尉遲釋義留住府中。
當日退朝後回府,蔡漫第一時間把朝中的事與尉遲釋義訴說,尉遲釋義聽了,表示願犬馬之勞,感動得蔡漫連連稱讚道:“真是我的好兄弟。”
是夜,尉遲釋義輾轉反側,他清楚,一旦九鼎入成周,外加秦國的厚禮、離間,他苦心經營的一切,都有可能付之東流。
“不行,萬萬不可讓蔡漫事成。時間緊迫,我必須得想出個好法子來製造事端。”尉遲釋義絞盡腦汁地想。整整思考了一個晚上,他想出了一條詭計。
次日,蔡漫率兵七千,仍由子虎任將軍,護送九鼎返回成周,秦侯同時派大夫龐忌攜文書、金帛等物前去麵見晉君。
十多日的行程,多國聯軍行至蒲津關(今陝西大荔縣東)五裏處,準備渡過黃河。同日,秦軍也剛停在渭河邊上,將寶鼎裝上船,待天亮渡河。
這一天,尉遲釋義早等候多時,他今晚的行動是否成功,可以說直接關係著秦國未來的命運,影響著接下來的曆史。
九月中旬,白天的日子漸漸變短,酉時剛至,天色已變得暗淡。日間還算規紀的秋風,乘黑跑出來放肆,每一陣吹過,總留下“呼呼”聲。
渭河岸邊的小船緊緊相連,以為這能靜靜地呆著,仍被秋風吹得搖搖晃晃,也正是考慮風勁,過河有危險,子虎才下令秦屯紮河連休息一宿。
除了放哨的士兵,大多數人已坐下來休息,尉遲釋義卻有意地忙碌起來,粗活自然是與他無關的,他要做的是想方設法灌醉蔡漫與子虎。
讓蔡漫喝醉,對尉遲釋義來說是易如反掌的事,倒是行伍出身的子虎一直對他心存戒意。
“明的不行,就隻能暗地裏動手了。”尉遲釋義考慮好兩種方案。
子虎提防尉遲釋義,卻不提防身邊的士兵,給了尉遲釋義可乘之機。
晚飯,子虎吃得“特別地香”,“香”得他雙以往都提前入睡,“香料”是尉遲釋義偷偷叫人加入的。
蔡漫也醉倒後,尉遲釋義憑借他的特殊身份,竟當起了秦軍中的“老三”,他本人及隨從,自由出入秦軍營寨,甚至還登船叮囑秦兵好好看管好船上的寶貝。
亥時,風越發的冷,吹得越發地起勁,不分方向地卷來烏雲,千方百計地遮住本來昏昏欲睡的月亮,黑暗一旦主宰了空間,往往就是幽靈現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