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聘書(二)(1 / 3)

送走了鍾為民,李躍進開始思考。他透過小樓的窗戶,看著醫院大院裏來來往往的人群,他浮想聯翩,自己辦公的這座青磚灰瓦的小樓,曆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如今還在為醫院做著無聲的貢獻,小樓門前的兩棵針葉鬆,是當年福音醫院栽種的,如今已經有電線杆子那麼粗了,筆直的樹幹,墨綠三角椎體形的樹冠,像一把植入雲端的雨傘,為世世代代的醫院工作人員遮風避雨,藏涼納蔭,他又像小樓的兩個門衛,在白色大理石的台階下,一邊一棵,筆挺地高高地站在台階兩側,默默地守候著這座飽經世事滄桑的建築。它久經風雨磨礪,顯得成熟而莊嚴,如今它的牆上還保留著當年日軍闖進醫院時在牆上留下的彈痕和槍眼。可它依然屹立,它送走了無數個病號,也送走了無數個醫院的工作人員,一代又一代的醫務人員,承前啟後,薪火相傳,為平州市人民的健康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如今他變得蒼老了,市文物局掛牌把這幢小樓列入了市文物保護單位,它也由病房改成了現在的行政辦公樓。那兩棵蒼鬆棲息著許許多多的小鳥,有花喜鵲、灰喜鵲和麻雀,還有其他叫不上名字來的小鳥經常來造訪。就像這座醫院,多年來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老的退休了,年輕的又成長了起來,把接力棒接過來又傳下去。隨著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醫院的規模受到了限製,其他綜合醫院都在擴建或是外遷,可是這所醫院,由於是一座老院,規模小、人員多、退休的多、負擔重。在醫院競爭中,有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被挖走,在其他醫院或私立醫院享受高薪待遇。如果李躍進一走,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其他科室的主任也可能調走或是跟風跳槽,也就在前不久,血液病科的主任被一所私立醫院高薪挖走,緊接著血管外科的副主任和肝膽外科的副主任也相繼被其他醫院挖走,血液病科的主任一走,這個專業科室的技術明顯受損。李躍進是主管業務的副院長,也是平州市神經外科的一把刀,如果他一走,勢必引起新一輪的跳槽風波,醫院就會出現新的人才斷檔,效益滑坡,長此以往,用不了幾年,醫院就會出現虧損倒閉的危險,或是被其他醫院兼並收購。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麼這所具有百年曆史的、有著光榮傳統的醫院就會在平州市銷聲匿跡,那麼他和劉和平、張潔、孟得福、郭佳辛辛苦苦為這所醫院奮鬥幾十年的心血就會覆水東流,那麼張潔的外公、張潔的父母、張潔本人以及劉和平的在天之靈會為此而哭泣的,他們當初大學畢業的時候,立誌為老區醫院奮鬥一輩子的心願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張潔、劉和平對醫院的一片赤誠之心就會化為泡影。想到這裏他覺得自己如果離開醫院,去拿優厚的高薪待遇,無異於給醫院雪上加霜。想到這裏,他感覺到自己像一個臨陣逃跑的士兵一樣,在醫院最需要他的時候逃跑了一樣,他覺得自己在物質誘惑麵前像是一個背叛了信念的叛徒一樣,如果他要走了,他無異於背叛了醫院,背叛了海浦醫科大學一起來的幾位同學,更是辜負了二十多年來醫院對自己的培養。他來這之後,考上協和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他的學雜費醫院全部給他報銷了,希望他回來為醫院效勞。他回來之後,醫院先後讓他擔任了神經外科的副主任、主任,一直到擔任副院長職務,醫院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嗬護著自己,培養著自己,一直走到了今天。如今自己有了一技之長,有了點名氣,一看到優厚的待遇就離去,這讓醫院的職工怎麼看自己?人需要錢,但不能為了錢而活著,張潔和劉和平為了醫院把自己的生命都搭上了,而自己就為了那點高薪,就放棄培養自己多年的醫院合適嗎?

李躍進經過痛苦的思索和靈魂的鬥爭,覺得自己是不能離開的,他好像看到了劉和平、張潔的在天之靈,默默地看著他一言不發。是呀,他們為了醫院死而後己,終生不悔,無聲地為醫院奮鬥著,直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張潔也是平州市知名的心內科專家,在她去世之前,也曾經有私立醫院高薪聘請她,但被她婉言謝絕了,她說:“這是我外公曾經創建的醫院,是我的母親曾經戰鬥過的醫院,是救我父親生命的醫院,我不能走,我不能背叛它,我要為它而活著。”這就是張潔。李躍進反問自己,自己的妻子能做到的,難道自己就不能做到嗎?你愛你的妻子嗎,那就不要離開,繼續為這所古老的醫院奮鬥,他暗暗下了決心。

他站起身,隔著辦公室的後窗,看著至今還保存著的那幾排紅磚紅瓦的平房,那就是他和張潔、劉和平、郭佳、孟得福剛剛來醫院的時候,住的單身宿舍。那裏有醫院單身職工的宿舍,也有剛剛分來大中專畢業生的宿舍。

還記得,在郭佳和趙會來結婚前,醫院當時已經沒有了職工宿舍,當時張潔和郭佳住一間宿舍過單身,張潔主動搬回家去住,騰出房子讓郭佳和趙會來做婚房用。

在郭佳和趙會來結婚的那天,是趙會來坐著輪椅與郭佳舉行的婚禮。郭佳用輪椅推著他,也是在這座小樓的一樓會議室舉行的婚禮。郭佳、張潔、劉和平、孟得福、李躍進他們幾個同學,用彩紙剪了許多彩色紙條、紙球和喜字,還有彩色的鮮花以及各色鮮豔的燈籠,掛在了會議室的屋頂上。彩色斑斕的會議室,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當時的書記和院長親自給他們主持婚禮,為他們證婚。在婚禮上,趙會來用他那東北漢子嘹亮的歌喉,為前來參加婚禮的醫院職工獻上了一首《英雄讚歌》,那是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那首歌整整流行了半個多世紀,曾經激勵了無數的熱血青年,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爭當社會主義建設的突擊手。當時,來參加婚禮的同誌們都感動地留下了熱淚,他們都為這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忠貞不渝的戀人所感動。他們在心裏默默地為這對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青年夫婦祝福。那時候趙會來還在部隊,當時他軍帽上的閃閃紅星,衣領上鮮紅的領章和他在胸前佩戴的一級戰鬥英雄勳章,交相輝映。他雖然身殘坐在輪椅上歌唱,但他卻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高大形象。幾年後趙會來申請轉業到了平州市工作,那時他已是那個英雄團的團長。平州市房管局,專門給他安排了兩室一廳的公有住房。

也就在郭佳和趙會來結婚不久,李躍進和張潔也結了婚。他們的婚禮根據張潔的父母要求,很簡單,也是在這棟小灰樓的一樓會議室裏舉行的。之後,張潔的父母帶他們倆去延安接受了一次傳統教育,用張潔父親的話說,我在戰爭年代就非常向往延安,後來傷好之後去了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那裏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帶你們到這裏來是讓你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後來,他們生下了兒子李世達,郭佳生下了兒子趙明,趙明比李世達僅僅小幾個月的時間。兩個孩子一起上幼兒園,一起上小學,一起上初中、高中,都在一個班級,非常要好,就像親兄弟一樣,如今兩個孩子又一起考上了大學,用郭佳的話說就是:“這叫革命自有後來人。”孩子們又一起步入了他們的母校,又開始了風華正茂、生機勃勃的大學生活。

而今,他們已經老了,光陰如水,歲月如潮,潮起潮落,人生短暫,而生活卻一代又一代地延續著。李躍進正在沉思著的時候,讓嚴力院長的電話驚醒了,嚴院長讓他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