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遇仙(1 / 2)

元武國西南九嶺山脈,東西綿延不知多少萬裏,其間有一條河貫穿南北,這條河沒有源頭,也沒有盡頭,有人說這河起源於無邊海。

在這片群山之間,一座山腳下,坐落著一個村莊,這村莊不大,隻有六七十戶人家,一旁通天河滾滾而來,與村莊擦肩而過。

村口有幾間錯落有致的小破屋,屋前有一棵老槐樹,此刻有秋風吹過,卷起樹上的片片落葉,飄落在地上。

“王伯,你的書信寫好了,且看一下。”

這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麵黃肌瘦,身著一身洗得有些發白的淡藍色長衫,眉宇間隱隱透露著幾分英氣。

這少年名叫吳言,自小無父無母,又喜愛讀書,也能賣弄點筆墨,常有村民找他代寫書信,有時也上山砍點柴到集市上換點錢糧,倒也能勉強度日。

“我老漢大字不識幾個哪能看懂,你寫好就行,來,這錢你拿著。”老漢拿起桌上那張寫滿了文字的黃紙,抖了抖,小心翼翼地折好,又從兜裏掏出三個銅幣。

這老漢四五十歲的年紀,濃眉大眼,一身古銅色皮膚,看起來有點憨厚的模樣。

“這,王伯,這太多了,兩塊就夠了,這塊你拿去。”吳言忙拿起一個銅幣從破舊的小案幾後起身,跟著遞了過去。

他平日裏在村裏代寫書信或對聯之類,向來隻收兩塊銅幣,如今對方竟給了三塊,自然要退一塊回去。

“不用了,王伯知道你困難,這你先拿著,咱們村就你一個讀書人,日後還有麻煩你的時候。”老漢也不等他答話,轉身就往小院外走去。

吳言看了眼手裏有些發舊的銅幣,搖頭苦笑道:“那就當小侄欠你的,下次可不得再付了。”

他現在還欠鎮上林地主家十二塊銀幣,若下個月之前不能還上一部分,隻怕人家得找上門來了,眼下的確比較困難。

目前整個東洲大陸都以金銀銅三幣流通,一百銅幣換一個銀幣,一百銀幣換一塊金幣,一百金幣換一個元寶,不過平常人家一般都用不起金幣。

“看來明天又得上山多砍點柴了。”吳言看了眼對方遠去的背影,仰天長歎一聲,他這幾日去鎮上擺了兩天攤,又得躲著衙役和地痞,收效甚微。

回頭往小破屋裏走去,一旁灶台上是一口破舊的大黑鍋,鍋裏正冒著熱氣,吳言從一角已經見底的米缸中舀出小半碗米,打開鍋蓋將米倒了進去,都舍不得洗,如今已快到月底,他自是得省吃儉用。

灶台底下的炭火正冒著火星,吳言扔了幾根幹柴進去,灶中冒了一會兒黑煙,幹柴很快燃燒了起來。

就著火光坐下,麵色逐漸凝重起來,他現在很是迷茫,早年間父親也曾是村裏唯一的讀書人,奈何讀了一輩子書,趕考八次,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最後鬱結而死。

其母隨後也大病一場,最終隨父仙去了,許是擔心其再步父親老路,其母臨終前有言:“他日若未得功名,不得再尋科舉之路。”

時年吳言方滿八歲,卻將母親的話牢記於心,自從兩年前趕考失敗,他算是息了科舉的想法,母親的話又怎能違背?

“言哥,在家嗎?”門外突然傳來一聲略顯稚嫩,卻又有些粗狂的聲音。

吳言回過神來,麵上一喜,起身道:“趙平,你怎能來了?快進來吧。”

小院大門吱呀一聲打開,門外走來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手裏提著一隻野兔,一隻山雞,身上還背著一把長弓,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臉上笑嘻嘻的。

這少年十三四歲的樣子,皮膚黝黑,略顯矮小,但很壯實,看起來有些憨厚。

“喲,正煮飯呐,看來我來得正是時候。”趙平打趣一聲,朝灶台走去,他二人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故而彼此間沒有任何拘束。

“你若不嫌棄,就加你一雙碗筷又如何?”吳言笑道,又去米缸加了點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