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民國時期的土爾扈特部落
第一章 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廢除世襲土司,改行臨時任命的流官統治的一種政治措施。對加強官員廉政建設,發展地方經濟,開展文化交流,加強中央政府的統治起了一定的作用。民國時期,金樹仁、盛世才在新疆少數民族中,廢除汗、王製度和盟旗劄薩克製度。改行臨時任命可調動的官吏加強獨裁統治,借以搜刮各族人民的錢財,殘害民族宗教上層人士,遭到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並導致了農牧民大起義和三區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大總統孫中山先生被賣國賊袁世凱逼迫下野。民國政府的總統、總理就像走馬燈一樣更迭,無力西顧。楊增新剪掉辮子,由清政府新疆的鎮迪道、提法使一躍而成為新疆的省長、督軍和邊防督辦,對於新疆這個多民族的地區,楊增新實行平衡牽製的政策。對於各民族上層,他注意加強拉攏和利用。對於土爾扈特汗王製度和盟旗製度,他動都未敢動,沿襲舊製。楊增新統治新疆17年,清朝劄薩克製度一直未變。
1928年7月7日,"楊增新被革命派樊耀南等人刺殺身亡。"新疆政務廳長金樹仁,以替楊增新複仇為名,槍殺了樊耀南等人,金樹仁就任新疆省長。他所奉行的仍然是羈縻與牽製的民族政策,但具體實施中,不及楊增新穩健有效。
1930年,金樹仁決定廢除新疆少數民族的劄薩克汗王製度,進行改土歸流。在首先實行廢除哈密回王製度時,激發了哈密人民起義。同時,金樹仁還大肆搜刮土爾扈特人民的錢財,土爾扈特生欽五世活佛不甘心人民受其盤剝,進行抵製,以後雙方矛盾日益惡化。金樹仁竟然將生欽五世活佛秘密殺害。由於金樹仁統治無道,終於導致了新疆農牧民大起義,引發了甘肅土匪部隊馬仲英進新疆燒殺搶掠,使天山南北陷於混亂,金樹仁在各族人民的聲討中,假道蘇聯經哈爾濱逃到天津。
1933年4月12日,盛世才玩弄權術,竊取了新疆的軍政大權。他實行的是拉攏、鎮壓、改土歸流的獨裁的民族政策。由於土爾扈特部落自1932年滿楚克劄布汗王執政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提高,1937年8月,國民黨政府任命滿楚克劄布為新疆省政府委員。盛世才感到滿楚克劄布對己威脅。此時國民黨大員陳立夫來新疆慶祝雙十節,對滿楚克劄布抗日募捐讚揚倍至,盛世才由此忌恨,在陳立夫走的第二天竟然將滿楚克劄布和百餘名民族上層人士逮捕。接著對新疆劄薩克製度進行改土歸流。盛世才為佐證他改土歸流的正確性,又大辦各類學校籠絡人心。"滿楚克劄布的夫人烏靜彬,強忍悲痛,利用時機,捐資助教。"建立舊土爾扈特南路盟各類學校10餘所。
盛世才不但迫害民族上層人士,而且還殺害了積極、公道,為新疆人民辦實事的傑出的共產黨人毛澤民、林基路、陳潭秋等人;後又竟然殺害了我國著名的無黨派民主人士杜重遠先生,引起全國大嘩,頓失人心,1944年7月,盛世才在新疆各族人民的譴責中秘離新疆。
1944年8月,國民黨政府釋放了土爾扈特的王公近百人,並對土爾扈特人民極力安撫拉攏,對王公、汗王封官許願,以爭奪民心,借以阻止三區革命的蔓延。1947年又恢複了土爾扈特南路盟,因土爾扈特牧民大多投入了三區革命運動,盟王府成了空架子。為了重樹汗王的形象,國民黨政府又讓年僅16歲的恭本德吉特(滿光強)接替有病的父親承襲卓哩克圖汗。
1949年9月,恭本德吉特也走上了人民民主之路,國民黨政府的改土歸流徹底破產。
以下將與改土歸流有關的人和事略作簡介。
布彥蒙庫:辛亥革命時期,土爾扈特部落汗王布彥蒙庫正值年富力強。受楊增新委托征召南路舊土爾扈特盟汗旗騎兵250名,左中右旗150名,和碩特盟3旗100名,共計500名子弟,組成騎兵旅,並任旅長,和碩特盟長昆桑劄布任副旅長,並由貢戈那木劄勒統領。防守焉耆、庫爾勒要隘,後又駐星星峽,防內地軍隊幹涉新疆事務。"當時喀爾喀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的慫恿下,趁辛亥革命之機,進攻我國阿爾泰城和科布多城"舊土爾扈特南路盟與和碩特盟騎兵子弟500人,在布彥蒙庫帶領下,不遠千裏,往征侵略者。並為新土爾扈特盟盟長密什克棟固魯布親王南遷吉木薩爾,傳遞信息,使楊增新及時接納安置密親王及其屬民兩千餘人。並參加了保衛阿爾泰的察罕通古戰役,同各族人民一起,打敗了侵略者,由此新疆轉危為安。
1916年10月16日,布彥蒙庫在浩特蘇木會盟,因突然天寒誘發心肌梗塞去世,時年35歲。
滿楚克劄布:(1915-1967)在位十五年。1917年1月26日,布彥蒙庫長子滿楚克劄布由北洋政府蒙藏院批準承襲汗位,年甫兩歲,由其母色爾濟布吉特署理盟長印務。此間,滿楚克劄布汗王的叔父生欽五世活佛協助女盟長處理了許多盟務,深受舊土爾扈特南路盟人民稱讚。1922年,色爾濟布吉特病故,次年,北洋政府批準由生欽五世活佛攝理汗務,其主持盟政10年。
生欽活佛被害後,17歲的滿楚克劄布主汗位,理盟政,並兼任騎兵師師長。因滿楚克劄布領導有方,部落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騎兵師日漸強大,受到新疆省長盛世才猜忌。
1937年10月11日,盛世才借口滿楚克劄布犯"陰謀大暴動案",將其關押達7年之久,將其折磨成了精神分裂症,1944年獲釋後,東歸6盟人民看到滿楚克劄布汗的病體,義憤填膺,派代表參加了新疆人民控訴團,向蔣介石控訴盛世才迫害新疆各族人民的罪行。蔣介石竟然以"盛世才在新疆抗戰中還是有功的"為借口向新疆人民塘塞,後又提升盛世才當了民國政府的農林部長。1947年國民黨恢複了滿楚克劄布舊土爾扈特南路盟盟長之職,是年11月,國民黨政府又將汗位和盟長之職要其子恭本德吉特承襲,滿楚克劄布去塔爾寺、拉卜楞寺養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震、賽福鼎等同誌曾專程慰問滿楚克劄布。其多年一直在永安寺靜養,並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14醫院較好的治療,病情好轉,1966年8月,紅衛兵妄圖焚毀永安寺,他和解放軍戰士、北京大學學生及僧人,為保護國家文物做出了重要貢獻。1967年因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衝擊,病情惡化而逝世。
恭本德吉特:(滿光強)(1931-1992),承襲汗位兩年(1947.11-1949.10)期間積極和新疆進步人士包爾漢聯係,參加了新疆九·二六和平起義,其為保衛國家文物(卓哩克圖汗王府的大量貴重物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願要求加入勞動人民行列,立誌學習一種勞動工作技能。在周恩來、王震等同誌的關懷下,入中國音樂學院指揮係學習。畢業後,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歌舞團音樂指揮,其為人正派、工作勤勉、維護民族團結,深得人民尊敬,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協委員,1992年病逝。
烏拉泊蒙難:1937年,新疆土皇帝盛世才製造了所謂"陰謀大暴動案",大肆搜捕各族各界知名人士,土爾扈特汗王滿楚克劄布被秘密扣押。盛世才怕土爾扈特人民知道消息後,會起來造反救汗王和土爾扈特人民的一代思想家西裏克。但是消息還是經盛世才大女兒之口傳給了汗王的妻子烏靜彬,她又及時將消息傳給了土爾扈特部落與和碩特部落。人民知道後,義憤填膺,紛紛要求攻打迪化城(現烏魯木齊市),救出滿汗王。土爾扈特部與和碩特部商定,用土爾扈特人去攻打盛世才,怕引起盛世才懷疑而壞事,以和碩特部落騎兵赴迪化城進貢的名義,去攻打比較合適。和碩特佐領達錫郡王是焉耆專區警備隊中的騎兵連長,較有軍事經驗,就由他率領兩部落子弟258名勇士,去攻打迪化城。他們兵出和碩灘,經榆樹溝、幹溝,再經托克遜、達阪城。誰知這些消息早被盛世才的特務和密探偵知,當258名蒙部子弟到達迪化城郊烏拉泊時,被盛世才的部隊包圍起來。兩蒙部子弟雖猛力拚殺,力求突圍,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
德尼事件:1938年,盛世才經常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土爾扈特王公,先後逮捕了東歸6盟的盟長4人,副盟長3人,旗長11人,王公近百人,秘密殺害15人。於是許多王公隻身逃旗,如和碩特劄薩克旗長阿拉冬貝代、改乃當代爾被逼流亡青海,新土爾扈特盟劄薩克旗長瑪克蘇爾劄布逃亡到寧夏阿拉善,舊土爾扈特北、東、西路盟也有逃到甘肅、陝西的。舊土爾扈特南路盟德尼旗郡王江布利道爾吉(西裏克的女婿)看到各路土爾扈特人心惶惶,他也產生了遠徙避禍的想法,與其叔父官蘇爾喇嘛秘密策劃帶領30戶人家,神槍手60名,逃入郎特爾山中。這件事被盛世才知道後,下令給當時焉耆行政長官於德一派人送信給逃亡者,限3天時間出山。信送3天過後,郡王沒有出山,於是盛世才又直接下令派了一連人馬到郎特爾山,包圍了一個時期,不但沒有打進去,反而消耗了一大批物資,死了很多送軍糧的駝馬。盛世才采取軟辦法,於1939年派舊土爾扈特南路盟代盟長爾德尼勸降。其進山後,聽了江布利道爾吉和官蘇爾的很多道理,覺得與其出去被陰險毒辣的盛世才殺掉,還不如就在深山中困鬥好,就是山中缺少生活物資,主張先堅持一下。爾德尼對盛世才彙報說:"江布利道爾吉不僅不投降,還大罵我,並差點殺了我。"盛世才的勸降又失敗了。江布利道爾吉郡王一直堅持到1941年冬天,達3年半之久。後山裏糧食斷絕,牛馬羊駝吃盡,正在走投無路之機,內部有人槍殺了其叔官蘇爾喇嘛和其父才仁。江郡王無奈,遂利用這一件事,借口說他受其叔官蘇爾喇嘛的欺騙與脅迫才逃入山中,為棄暗投明,指示部下槍殺了叔叔,攜其弟於1941年冬天才出了郎特爾山。盛世才將土爾扈特部汗王與和碩特郡王逮捕入獄之後,使兩盟群龍無首,諸王公受到極大壓力,新疆省政府為撤消盟旗、改土歸流進入籌備階段。
設訖縣治:1939年,焉耆區行政長官於德一提出了在南路舊土爾扈特與和碩特兩部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提出了實行縣治的過渡性方案,在兩部增設治局,同時保留蒙古族王公、固孜達、盟長等名份。盟長兼任治局局長,由新疆省委派治局副局長和秘書;原土爾扈特部與和碩特部各旗、蘇木改為區村建製,由固孜達、藏根擔任區長、村長之職,並推行10家連坐製。
對此提案,盛世才首先提出在從事遊牧生活的土爾扈特與和碩特蒙古人民中不宜推行10家連坐製;同時指示省民政廳長邱宗浚核查。邱宗浚提議土爾扈特汗王、和碩特郡王係有爵無職,唯兼任盟長始能治理盟務,令取消盟長,保留王爵;於設治局並無妨礙,為一勞永逸,使蒙古人走上政治道路,不如趁此機會,決定土爾扈特與和碩特兩部均設治局。所有舊名,如盟長、固孜達一並取消。"並提出最好土爾扈特與和碩特兩部頭麵人物召開會議,形成決議。但要暗中勘察,以免內亂。"
經過周密計劃,於1939年11月17日,南路舊土爾扈特盟代盟長爾德尼在公署召開全盟會議,到會的有郡王恭素、鎮國公阿拉西巴力吉、輔國公昆木拜以及固孜達、梅仁和宗教知名人士等共60餘人,商討改治設縣一事,於德一列席會議。會議由參加省民眾會議代表介紹東西兩路舊土爾扈特盟改盟旗設縣治的情況。經過熱烈討論,有的王公提出:卓哩克圖汗是民國政府的蒙務顧問,汗又是新疆蒙古的總的汗,是唯一的衛拉特人的汗,而盟是屬於道、府、專、州一級,將盟改為縣,是降級改土歸流,不合適。根據以上意見,形成了八項決議:一、同意改製,但南路舊土爾扈特盟轄境廣袤,人口眾多,請改設正式的縣。二、各汗、王、公、台吉生活費用,改縣後請政府從優,增加薪俸,民眾不能負擔其費用。三、每年為民眾念經祈福的春、夏、冬3次較大的費用,由政府負擔。四、政府設縣後,每年豁免各寺廟稅羊兩千隻,用作念經費用。五、汗仍然是民國政府的蒙務顧問。六,專區與盟務府合並後為同一級別.
七、汗指導焉耆專署的工作不降級擔任和靜縣任何職務。
八、由汗的夫人烏靜彬擔任焉耆行政公署副專員兼和靜縣縣長。
1940年2月,於德一擬定了正式方案:和碩特設治局,南路舊土爾扈特盟王府駐地改為縣,縣府設在和通蘇木汗王府內。原有盟長、固孜達一律取消。正縣長、正局長由土爾扈特部落人擔任,副縣長、副局長由漢族人擔任。改旗為區,以旗名為區名,固孜達擔任區長,梅仁副之,改蘇木為鄉,以原蘇木名為鄉名,藏根擔任鄉長,昆都副之。保護汗、王、公、台吉的利益,增加其薪俸。優待喇嘛,免征稅羊兩千隻,用作念經費用。此方案得到新疆省財政廳、民政廳兩廳認可。報省府,表示同意,將南路舊土爾扈特盟定名為"和通縣",寓和平之意。當年4月,省督辦盛世才和省主席李溶批準了於德一的方案,6月正式成立和通縣,和碩設治局,隸屬於焉耆行政區。
設縣之後,對和通縣名議論不一,土爾扈特人稱"維吾爾人"為"和通",和通縣意為維吾爾人之鄉。各正副區長以名實不符為由,向於德一當麵提出異議。於德一迅速電告省政府,省民政廳長邱宗浚擬改為和順縣,以和平順利之意。"盛世才指令,查與山西省和順縣同名,應改為和靖縣。定名為和靖縣。""至196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名為和靜縣至今。"
在將滿楚克劄布汗王關進監獄,並將和碩特郡王班迪和北路舊土爾扈特盟親王殺害的威逼高壓之下,盛世才匆匆強迫部落頭麵人物同意了他的方案,將東歸6盟改土歸流,以求一逞。汗、王、公、台吉的尊號並沒有更動,並繼續支付王公們的高額薪俸,以保證他改土歸流政策的實施。其目的是為了製約喇嘛、汗、王、公等對蒙古人民的統治,防止土爾扈特人民尋釁鬧事,以安定社會秩序,使農牧民不向汗、王、公和寺廟交租,而向政府交稅。但適得其反,東歸6盟改縣和治局後,盛世才政府不僅收稅極少,而且支薪更多,出現了稅不抵薪的現象。
捐資助教: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盛世才上台後,接受了楊增新愚民教育和金樹仁鼓吹教育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認為興教育辦學校容易獲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並可佐證改土歸流的正確性,於是下令在全新疆轟轟烈烈地大力開展辦學運動;土爾扈特南路盟滿楚克劄布和夫人烏靜彬借機響應,認真籌辦,成立了如下幾所學校:
1、汗王府蒙古小學,1934年由滿楚克劄布汗王帶頭捐資興辦。當年9月開學,校長為王充仁,甘肅人,蒙族教師有貢伯、力克、布爾卡、巴士巴以爾等都是烏市蒙哈學校畢業生。還有漢族教師蘇炳茂。有學生350人和由宗教人士捐資修建的教室10間,每間30多平方米,木桌椅。沒有蒙文教材,由教師將漢語教材翻譯成蒙語教材後進行教學。主要開設科目有:主課語文、數學,副課曆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手工。師生一般下午走上街頭,進行抗日募捐,演活報劇等。經費:主要是王府的財產,滿楚克劄布幾乎到傾家蕩產也無法支持辦學經費的地步,以致"把汗王夫人烏靜彬的嫁妝首飾都變賣當做辦學經費"。以後部落的人民也都積極地捐牲畜、捐金銀以支持學生住校的費用和教師工資。這是中國西北、西南九省區,衛拉特蒙古曆史上出現的第一所小學,標誌著土爾扈特部落教育普及的開始,起到了開通民智,提高民族素質的作用。當時學生來源極其困難。隻得采取強迫命令的方法,各區鄉村按指定的名額保送學生上學。對上不起學的孩子,由富牧、牧主、王公、貴族捐資助學,做到有錢的出錢,有牲畜的出牲畜。如茶汗旗的恰克德依靠資助上完師範,鄂日甫送往北京大學,杜仙到蘇聯塔什幹大學留學。他們3人都很窮,是靠大家幫助才完成學業的。由於汗王和汗王夫人帶頭捐資助學,土爾扈特人民掀起一個興教辦學的好風氣。滿楚克劄布被監禁後,在烏靜彬的籌措下,相繼成立的學校有:
2、北哈拉莫墩小學,成立於1939年9月。校長加拉,教師巴玉林、桑戈、達什,有學生70-80人,教室和辦公室4間。1944年因經費困難一度停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開辦,今有學生200多人。
3、南哈拉莫墩小學,1940年9月開學。校長沙日木,教師卡格得爾等,有學生100-150人,教室3間,教師辦公室1間,由喇嘛廟出錢修建。1945年因經費困難停辦,1950年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又予以興辦,今有學生300多人。
4、紮布素爾小學,1941年9月開學。校長桑格,教師阿拉等,有學生30-40人。1945年後一度停辦,後由甘傑喇嘛恢複該校。以後起名叫庫熱小學,教師工資、學生開支由庫熱(廟宇)資助。
5、巴侖區小學,1941年在焉耆七個星鄉建立,校長阿拉,教師金木提、謳日格新等。有學生120人,3間教室,1間辦公室。農區的蒙古子弟居住點固定,牧民也願意讓子女上學。經費由家長自付。學校一直堅持至今。
6、茶騰小學,於1941年9月開學。校長巴德木,教師阿拉徐代,有學生20-30人,隻有教室1間。由於學生太少,該校兩年後停辦,學生到七個星小學(即巴侖小學),寄宿上學。
7、開熱得小學,在焉耆四十裏城,於1941年9月開學。有學生70-80人,校長道爾吉,教師桑格吉、桑戈,蒙古農民自費送子女上學,學生固定。學校堅持至今。
迪化蒙古小學:1940年3月開辦,校長烏靜彬,教師為新疆學院蒙語班畢業生,有學生150-200人,學生年齡較大,為15-20歲之間,1944年7月因物價飛漲停辦。
蒙古語師資教育。1938年,新疆省教育廳在焉耆開設簡易師範學校,招收蒙古族學員40名為1個班,畢業生分到焉耆、和靜、和碩任教。1941-1942年,開辦了蒙語教員訓練班,地點在焉耆師範,胡海英為主任,洪固爾、尼滿為教師,學員是汗王府小學畢業後保送的,共40名,用漢語教學,教員任翻譯。"1943-1944年,在焉耆師範舉辦了第二期蒙語教員訓練班,有學生40人,畢業後分到各區任教或政府部門工作。"
高等教育和留學教育。1945年,汗王夫人烏靜彬從汗王府小學中選拔40人上了師範班之後,又從中選5人去蘭州大學上學,4人去蘭州師範大學就讀,還選拔了1名優異學生送北京大學學習。留學生是在送往烏魯木齊市讀中學的牧民學生中先選送讀新疆學院,然後選送蘇聯中亞塔什幹留學。1934、1935、1936年,共送9人去蘇留學。其中1人是舊土爾扈特北路盟,名叫達什。汗王府出資培養的這些留學生和大學生全是學習優異的貧苦牧民的子女或部落的孤兒。
牧民教育。1942年,汗王府相繼成立了一些社會團體。如蒙文會,是為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質和學習畜牧獸醫技術而設立的,很受牧民歡迎。蒙文會一次就成立了7所牧民業餘學校,有學生247名。部落有識之士給牧民學校捐資較多,盛世才政府也下令給和靜縣和碩治局蒙文會抽出草場稅中的百分之二十作為活動收入,1年就抽出大洋9629元,小麥13447斤,包穀12700斤,馬26匹,羊881隻,牛10頭,有力地支持了土爾扈特部落的牧民職業教育。
民國時期,土爾扈特人民用捐資助學的形式,讓部落大部分子弟享受教育,並選拔優秀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和出國留學。培養的大都是貧困家庭的子弟和孤兒。這種捐資興學的傳統,正是土爾扈特人民生生不息、延延不已的因素之一。
滿楚克劄布之爭: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尤勒都斯的土爾扈特牧民參加了如火如荼的三區革命運動。國民黨軍隊依靠武力鎮壓一次次都失敗了;轉而依靠慰問誘騙,但三區革命者有可靠情報,陰謀都被一一識破。國民黨軍隊在焉耆大修城牆。城牆高7米,寬14米,全以墒土打壘,名曰"幹打壘"城牆,"千年攻不破"。半年就把焉耆搞成城門緊閉,碉堡林立的土城;弄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國民黨軍隊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又從烏魯木齊市調來兩個正規團,加原來的1個正規師對焉耆嚴加防守。還把土爾扈特部落汗王滿楚克劄布接到焉耆城內。而這時的汗王滿楚克劄布已被盛世才折磨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光呆滯,語無倫次,一遇驚嚇,常發脾氣,甚至動手打人。"他堅決不住焉耆城,要住汗王府。就是這樣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國民黨政權還妄圖利用他王冠的光環,震懾尤勒都斯草原的土爾扈特子弟,作為阻止人民革命軍隊進攻焉耆的一塊有力的盾牌。
三區革命政權尤勒都斯政府為了向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宣傳革命的道理,在人民思想上消除國民黨宣傳尤勒都斯人民起義是"土匪暴亂,共產共妻"的謠言,用活生生的例證,把各階層、各種政治力量吸收到革命戰線一邊,三區革命政權對土爾扈特部落的卓哩克圖汗滿楚克劄布采取了團結、聯合的策略。三區革命政權經過多次秘密地和滿楚克劄布的第二夫人西謀珍聯係,想把汗王滿楚克劄布接到尤勒都斯革命根據地去。1946年5月,三區革命政權派出40多名和滿楚克劄布有較親密的關係的牧民子弟,去反複勸說汗王上山參加人民革命運動。和靜縣政府的護衛隊聞知後,一麵堅決阻止,雙方為爭奪汗王幾乎打了起來,因政府衛隊力量不足沒有打,就連夜去報告焉耆的國民黨軍隊。國民黨軍隊聽說來人很少,就迅速集結兵力去抓捕土爾扈特部落的尤勒都斯牧民。尤勒都斯牧民得知這一消息後,迅即撤離和靜城。國民黨政權恐土爾扈特牧民將滿楚克劄布搶走後,將成為土爾扈特人民反抗國民黨政權的又一麵旗幟,後果不可收拾,趕快下令,"以給滿楚克劄布治病為名,送往蘭州。"
恢複盟署:1947年國民黨政府出於政治的需要,拉攏少數民族上層貴族,挽救即將滅亡的國民黨政權,恢複了舊土爾扈特南路盟與和碩特盟,但仍然保留了和靜縣與和碩治局,未恢複蘇木的建製,以保留改土歸流最後一塊招牌,而盟長公署實則是一個空架子,就是恢複這個空架子的盟政權,民國政府還要汗、盟自行報告,呈請恢複,原文如下:
舊土爾扈特卓哩克圖汗滿楚克劄布專電,南京蒙廳委員長許副委員長鈞鑒:
竊查部落向以盟長公署管轄所屬,但民國二十八年間為主持新政之盛世才強迫取消,茲因民眾要求恢複,於本年七月九日正式成立,等分兼正副盟長,除分呈外,特此電傳監核備查,乞時於俾仿遵許。
新疆舊土爾扈特南部落烏納恩素珠克圖劄薩克盟長滿楚克劄布、副盟長烏靜彬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僅僅過了3個月,國民黨政府更換滿楚克劄布僅16歲的兒子恭本德吉特為盟長。當時三區革命軍已解放了巴音布魯克山區,在那裏建立了尤勒都斯革命政權。從牧區到焉耆馬行4日可以到達,民國政府深恐三區革命軍襲取焉耆、和碩,使南疆失控和唯一的南北疆通道斷絕。為挽救危機,企圖利用汗王、盟長的形象緩和矛盾,"當時汗王滿楚克劄布已精神失常,失去了利用的價值,隻好讓年輕的恭本德吉特承襲汗王爵位",借以籠絡和震懾土爾扈特人民。又讓恭本德吉特(滿光強)自行電告國民黨政府。烏納恩素珠克圖盟盟長代電,為電速襲職日期由和靖縣政府勳鑒,敝承父命及全體蒙民之請求,於十月二十六日襲汗王及盟長之職,敝年幼識淺,才菲德薄,至祈時賜教言,以匡不逮為感。
新疆舊土爾扈特南部落烏納恩素珠克圖盟劄薩克汗王兼盟長恭本德吉特十一月四日恭秘。
國民黨政府不僅恢複了舊土爾扈特南路盟,同時恢複的還有東、西、北3路舊土爾扈特盟和新土爾扈特盟,當時因這4路盟都在三區革命的轄境內,妄圖借恢複盟長製度來分化三區革命政權。以上4路盟均回電反對,使國民黨政府"以夷製夷"的政策遭到破產。
1949年7、8月間,舊土爾扈特南路盟人民積極參加了新疆和平起義的準備工作。焉耆、和靜的土爾扈特人民多次為三區革命政權傳遞情報,想方設法保護三區革命人士。在新疆省政府九·二六和平起義前夕,他們又自動地組織起來,保衛有大量金銀財產的蒙王府,保衛部落的人民和牛羊。尤其是年輕的汗王恭本德吉特,其母老汗王滿楚克劄布的夫人烏靜彬、第二夫人西謀珍,積極配合新疆省主席包爾漢,參加新疆省政府的九·二六和平起義,並支持當時的和平起義部隊平定焉耆國民黨軍隊的暴亂,積極維護了焉耆、和靜、和碩的治安,為和靜舊土爾扈特南路盟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
保衛卓哩克圖汗衙門:1949年9月26日,新疆宣布和平解放,但焉耆原國民黨駐軍128旅鍾祖蔭手下的一批反動軍官、特務仍然負隅頑抗,並於9月30日晚上在焉耆城內發動暴亂,一時槍聲大作,火光四起,到處一片敲門砸門聲,一場浩劫開始。老百姓四處躲藏,被抓的人拿不出錢來就遭到毒打,店鋪拿不出錢來就被燒掉。"這些暴亂的國民黨官兵想要錢西逃印度,臨走前,實行一次大搶劫,城內許多店鋪成為焦土,38人被毒打致死或被槍殺。"
焉耆被劫的消息傳到和靜後,起義軍官昌生祥領導的383團,卓哩克圖汗王衙門-盟長公署與和靜政府三方召開聯席會議,迅速派383團3個連到八棵樹和上遊兩地,阻止叛軍進入和靜;由舊土爾扈特南路盟自衛團和383團兩個連保衛和靜的安全。"焉耆副專員烏靜彬,383團團長昌生祥帶領3個連隊立即趕到焉耆阻止叛軍繼續破壞,並組織焉耆人民自衛隊武裝彈壓,共同維持焉耆城內秩序(同上書)。"焉耆叛軍雖多,但由於恭本德吉特、烏靜彬、西謀珍、昌生祥等人措施得當,使近在咫尺之地的和靜未受損失,使擁有許多財富和文物的卓哩克圖汗王衙門保存完好。
3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先遣隊趕到焉耆,迅速改編了國民黨起義部隊,震懾了亂兵,安定了民心,穩定了社會秩序,恢複了生產。
第二章 砥礪察罕通古
20世紀初,中國西北邊疆的變化,使土爾扈特蒙古駐紮之地不再是清政府安定的後方和穩固的邊疆,我國的唐努烏梁海、烏裏雅蘇台、科布多、阿爾泰、伊犁已成為邊防前哨,土爾扈特部落人民密切注視著俄國在我國西北邊疆的侵略活動。俄國主要的侵略活動是:
策動外蒙獨立:
首先是經濟滲透。
1861年俄國和清政府蒙古地區的貿易額僅為218萬盧布,1900年就達到了171萬盧布,是1861年的78倍,到1911年達到580萬盧布,半個世紀增長了268倍。俄國在科布多的商號,1861年僅1家,到1911年增長到13家。其中較大的商號年貿易額為50萬盧布,小的也有3到10萬盧布。大批俄國商人深入牧區,他們往往將"貨物作價賒與土爾扈特牧民和其它蒙古牧民,然後收取皮毛以為償,是皮毛未離牛羊之身,而已為俄人之皮,俄人之毛"(楊增新著《補過齋文牘》甲集上)。蒙古市場每年向俄國提供一百多萬隻牛羊駝馬,幾百萬斤駝羊毛。蒙古成了俄國毛紡業、皮革業、肉類加工業的重要的原料基地,而俄商在庫倫和科布多,"充斥市場,狡不完稅、財用暗消,漏厄難塞"。導致了清政府在蒙古外貿稅源全部流失,牲畜日益減少,人民日益貧困。
其次是政治幹預。
1901年到1910年,清政府準備在蒙古和新疆土爾扈特部落居住地區推行新政,將庫倫、烏裏雅蘇台、科布多3地設行省,這純屬中國內政,卻遭到沙皇俄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沙俄駐華公使科索維茨聲稱"清政府在蒙古設行省,威脅俄國安全,表示強烈抗議"。俄國駐庫倫領事向庫倫辦事大臣提出:"貴大臣向清朝政府提出的改革辦法......本人不能同意,不能承認其實行。"態度極其蠻橫。
1911年初,沙皇俄國政府竟然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將科布多領事館移駐土爾扈特人民聚居區阿爾泰,為此遭到清政府的強烈抗議。他們就是賴著不走,反而為外蒙古獨立要求駐軍,以此進行外交訛詐和軍事侵略。
再次是文化侵略。
1900年後,沙皇俄國政府組織了大批的考察隊,前來外蒙古和土爾扈特人民聚居區考察。清政府如不同意,沙俄聲言要進行軍事考察。這些考察隊有托木斯克大學鮑戈列波夫、索鮑列夫教授率領的科學考察團;有俄國地理學會的地理科學考察團;有俄國總參謀部的社會文化考察隊;"有俄國73家商行出資、以巨商梁申斯基為首的商業考察隊等幾十個考察團"。他們名曰考察,實為進行間諜活動,除擔任一般的科學文化考察外,主要是搜集外蒙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情報,並有籠絡蒙古王公和土爾扈特部落王公的使命。他們進入庫倫,唐努烏梁海、烏裏雅蘇台、科布多等地,為俄國政府蠶食我國領土提供了戰略情報,為外蒙古獨立進行了大量的精神上、物質上、思想組織上的預謀。
外蒙獨立:
沙皇俄國政府一方麵在中俄邊境赤塔和伊爾庫茨克等地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炫耀武力,一方麵利用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等人對清政府的不滿,支持其分裂中國的陰謀。
1911年7月10日,哲布尊丹巴借蒙古王公僧侶會盟之機,召集外蒙古四部王公、上層喇嘛杭達多爾濟,察克都爾劄布、棍布蘇倫、東林濟布特等18人,舉行秘密會議,密謀外蒙脫離中國,依靠沙俄實現獨立。俄國駐庫倫領事柳巴參加了會議。同時決定派遣以杭達多爾濟為首的、車林濟布特喇嘛為副的代表團秘密前往俄國,尋求沙俄政府的庇護和援助。新土爾扈特親王密什克棟固魯布得知這一消息後,迅速密報清政府,清政府緊急往庫倫和烏裏雅蘇台等6將軍駐蒙古府邸,派兵4000人,以加強邊防力量。俄國政府竟然以威脅俄國安全為由表示強烈抗議,可謂無賴之極。
1911年8月,杭達多爾濟帶著哲布尊丹巴的信件到達彼得堡,受到俄國代理外交大臣的接待,表示欲與沙皇政府簽訂外蒙獨立條約,以及鐵路、郵政、建設、貿易等協定,並請求沙俄政府給予援助和保護。沙俄政府總理斯托雷平召開了遠東問題會議,專門討論蒙古問題。認為:"支援蒙古反對中國,完全符合俄國的利益。"1911年10月,俄國軍隊800人,開進庫倫,還有數千人在恰克圖待命,同時調撥給伊爾庫茨克軍區15萬支步槍和700萬發子彈,準備隨時支援庫倫的外蒙獨立。
1911年10月10日,中國武昌起義爆發,俄國認為時機已到。11月中旬,沙俄政府派軍隊護送杭達多爾濟回到庫倫,並向外蒙古親俄集團散發武器,煽動獨立。
1911年11月30日,外蒙哲布尊丹巴派王公和喇嘛來見庫倫辦事大臣三多,聲稱他們已決定建立"大蒙古帝國",推舉哲布尊丹巴為皇帝,發布驅逐令,限清政府大臣三多和軍隊3日出境。
1911年12月1日,哲布尊丹巴宣布外蒙獨立,遭到清政府以及土爾扈特、和碩特、輝特、喀拉沁、科爾沁、鄂爾多斯等蒙古各部落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堅決反對。
沙俄政府給外蒙提供快槍4萬支,子彈4000箱,大炮8尊用以武裝庫倫集團。
1912年1月15日,庫倫分裂集團的軍隊在俄軍的配合下,進攻烏裏雅蘇台。烏裏雅蘇台將軍奎芳領兵2000餘,竟然不作任何抵抗,棄城經西伯利亞回國,全國人民大嘩。科布多為之震動。因科布多駐軍不足300人,而且武器落後。這時庫倫軍隊和沙俄軍隊卻向科布多城進攻,全城在參讚大臣溥潤率領下,各族軍民準備據城固守,反擊入侵,一邊報請中央政府,請求速派援兵,許多土爾扈特部落的子弟主動請求參加保衛科布多的鬥爭。
1912年6月,在沙俄的支持下,俄國間諜丹比占參率所部會同海山、馬格薩爾劄夫所率領的庫倫軍隊進攻科布多城,久攻不下。1912年7月4日,沙俄駐阿爾泰領事會見中國科布多參讚大臣溥潤,要溥潤和庫倫分裂集團談判,迫使溥潤投降,遭到溥潤拒絕。7月25日,丹比占參等4000多人包圍科布多城。8月18日,新疆督軍楊增新派出的援助科布多的軍隊抵至離城下僅30裏的地方,遭到丹比占參軍隊和庫倫軍隊襲擊,並重重圍住科布多城。在軍事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溥潤同意談判。8月20日,俄軍和庫倫軍進入科布多城,他們殺掠官兵,蹂躪人民,焚廟毀城,將印信、軍械、財物盡皆掠奪。不少土爾扈特的優秀子弟被殘殺,俄軍和庫倫軍將中國守城的官兵剖胸掏心,用他們的鮮血塗染軍旗。
1912年,沙俄與庫倫當局秘密談判,簽訂《俄蒙條約》及附約《俄蒙商務專條》,竟然無視中國主權,使外蒙古成為其保護國。
1913年5月,簽訂了《中俄聲明五條》,中國承認蒙古自治權而產生的權利,俄國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外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俄國不得幹涉中國自治地方蒙古的內政製度。中俄條約簽訂後,沙俄政府表麵上承認中國對蒙古的宗主權,實際上通過這一條約,達到了沙俄侵占外蒙古,將蒙古淪為沙俄殖民地的目的。
1917年,俄國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由沙俄策動,由蒙古封建王公、宗教上層發動的蒙古獨立運動宣告結束。
1921年7月,蒙古人民宣告獨立,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帕勒塔的功與過:帕勒塔(1882-1920)新疆烏蘇縣人,是舊土爾扈特烏納恩素珠克圖東路盟巴木巴爾六世孫。光緒三十四年(1898年)襲爵為親王,1903年賞來京乾清門行走。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振武學堂學軍事,1909年回到北京,就任清政府陸軍貴胄學堂蒙旗監學,後又被清政府任命為科布多辦事大臣,未到任即發生辛亥革命,起初不認共和,1912年2月1日表示擁護共和,並以"自難免誤會之端"中的"誤會"一詞,開脫自己原不認共和的立場。"1912年5月17日,被民國政府任命為阿爾泰辦事長官"(中將軍銜),旋以封疆大吏身份走馬上任。"1914年1月9日民國政府同意其治病休假。"同年3月14日入京醫治喘疾,10月7日批準辭職,並免去西北防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