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班牙內戰

西班牙內戰是本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民為抗擊國內外反動勢力、捍衛革命成果、捍衛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革命戰爭。西班牙在16世紀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19世紀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獨立革命戰爭風起雲湧,沉重地打擊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使它失去了絕大部分的美洲殖民地。

1898年重新瓜分殖民領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又以西班牙的慘敗而告終。從此西班牙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列強。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落後的西班牙,引起通貨膨脹,工農業生產陷於紊亂,人民群眾非常不滿,國內各種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製,建立了共和國。可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真正解決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異常尖銳,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很薄弱。1935年歐洲政局風雲變幻,戰爭的威脅逐漸逼近。麵對法西斯日益猖獗的狀況,共產國際提出了建立人民陣線,團結無產階級以及其他一切進步力量,以抗擊法西斯勢力的號召。西班牙共產黨經過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黨聯合組成了人民陣線,並在1935年2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獲勝,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支持下實施了一係列進步的社會改革。這些初步的社會改革引起國內外反動勢力的極端仇視,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幾乎所有反共和的右翼黨派和反動軍官都在積極尋求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幫助和支持,陰謀策劃叛亂,以顛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駐西屬摩洛哥梅利裏亞的軍隊首先發動叛亂,次日,駐摩洛哥殖民軍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飛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揮叛軍,另一反動將領莫拉則在西班牙北方發動反叛。叛亂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這時共和國軍隊的80%官兵被叛亂者所控製。叛亂因為早有預謀,而且是在國際反動勢力支持下進行的,所以一開始進展頗為順利。佛朗哥統率的摩洛哥軍團由南向北,莫拉率領的正統派和保皇黨軍隊由北向南,企圖南北夾擊首都馬德裏,迅速奪取政權。然而,廣大人民群眾痛恨君主製度和法西斯主義,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積極響應人民陣線的號召,紛紛自動起來保衛共和國,民警部隊和忠於共和國的軍隊同叛軍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鬥。愛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使得馬德裏、巴塞羅那、巴倫西亞等中心城市的叛亂先後被迅速平定,叛軍的速勝計劃破產。

正當叛亂幾乎失敗之時,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動派的叛亂難以獲勝,便不惜撕下偽裝,於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亂,並武裝幹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武裝幹涉西班牙有其險惡的用意。一是想控製住成為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咽喉的西班牙這塊戰略要地,以便在未來對英法作戰時能處於極其有利的地位;二是想以西班牙作為新武器的試驗場,以便為未來發動世界大戰做準備。德、意法西斯公開的武裝幹涉開始時,首先用飛機、船隻把佛朗哥的叛軍主力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本土。與此同時,大批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彈藥源源不斷地送給叛軍,並出動轟炸機闖進西班牙的領空,對和平城市和居民實施狂轟濫炸。接著法西斯正規軍也踏上了西班牙國土,與叛軍一起進攻西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義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國內戰爭就演變為一場具有國際性的反法西斯戰爭了。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進行大規模武裝幹涉,是世界法西斯勢力對民主勢力的又一次猖狂進攻。這場戰爭對於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可是,這時英、法、美政府卻采取縱容侵略的"不幹涉"政策,表麵上禁止各國向西班牙輸送武器和軍用物資,實際上是封鎖西班牙共和國,聽任德、意援助叛軍,夥同德、意共同扼殺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國。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無忌憚地擴大武裝幹涉的規模,在整個戰爭期間共有5萬德軍、15萬意軍在西班牙直接參戰。叛軍在得到德、意公開支持,取得了大量軍事裝備和人力補充後,於8月13日攻占了西南重鎮巴達霍斯,南北兩支叛軍會合,然後揮兵直指馬德裏。共和國處境逐漸惡化。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聯合勢力的戰爭,贏得了全世界進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世界各地紛紛舉行集會,譴責德、意的武裝幹涉,要求英、美、法放棄"不幹涉"政策。為了反法西斯鬥爭的共同目的,來自54個國家的4.2萬名誌願者組成"國際縱隊",與西班牙人民並肩作戰。9月,馬德裏開始遭到轟炸。11月初叛軍進至馬德裏城郊,馬德裏保衛戰進入緊張階段。7日,叛軍開始全線展開進攻。共和軍頑強抵抗,狠狠打擊叛軍,使叛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叛軍進入馬德裏市區的企圖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月,叛軍和德、意侵略軍又先後發動了兩次強大的攻勢,都遭到失敗。其中在著名的瓜達拉哈達阻擊戰中,共和軍和國際縱隊的戰士給意軍和叛軍以迎頭痛擊,經數小時的激戰,意軍損失慘重,潰不成軍,死傷近萬人,被俘達數千人。經過幾番較量後,法西斯侵略軍和叛軍被迫暫時放棄占領馬德裏的企圖,將其主要攻勢轉向北方。1937年夏,叛軍和侵略軍在集聚兵力後轉入進攻。參加這次進攻的兵力有15萬人,佛朗哥叛軍主力集中在畢爾巴鄂方向作戰。共和軍僅能集結6萬軍隊分散抗擊敵人。6月20日,巴斯克地區的首府畢爾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軍在重工業區阿斯圖裏亞斯的最後一個據點希洪城陷落。隨後,法西斯指揮部把作戰重點轉向了東線。1938年3月,叛軍轉入進攻,突破共和軍防禦,推進到地中海沿岸,切斷了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中部以及南部地區的聯係。接著叛軍分兵出擊,南攻巴倫西亞,北進巴塞羅那,共和國處於多方受敵的危急局麵。這時英、法政府卻封鎖法西邊界,扣留共和國從國外購買的大批軍火。12月法西斯聯軍集中30萬重兵進攻加泰羅尼亞。1939年1月26日,加泰羅尼亞首府巴塞羅那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