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
第一章 棒球
如果你到日本,有機會乘坐一下早晨上班高峰時的電車的話,你就會發現大家都在閱讀些什麼。除了一般的報刊雜誌之外,不少日本人在閱讀印有鮮紅大標題的體育報。日本是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亞洲國家,在日本體育活動十分普及。有不少運動項目已成為職業體育運動。
長期以來,棒球一直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職業體育運動。除了曆史悠久的傳統角鬥--相撲之外,棒球是第二受歡迎的體育運動。
棒球是由兩個隊分別進行攻守轉換的體育運動。每隊9名隊員,兩隊交替攻守9次。與其他球類比賽不同,棒球的比賽場地是扇形的。
棒球賽的賽季是每年4月至10月,賽期中幾乎每天都舉行比賽。日本的廣播、電視都進行實況轉播。深夜的電視新聞節目和第二天的報紙也詳細介紹比賽情況。賽季的最後階段--10月下旬舉行日本棒球聯賽,決定全國的冠軍隊。在1994年的聯賽中,由讀賣巨人隊和西武獅子隊對陣。這兩支名隊的爭雄,使電視收看率大大提高,特別是晚上的三場比賽,平均收看率達40%以上。
現在日本有12支職業棒球隊。每隊約有70名選手。這兩個隊分屬兩個組織,"中央聯盟"和"太平洋聯盟"。每個聯盟領有六個球隊。這些球隊的總部分別設立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兩個聯盟每隊各自共進行26次交戰,共計130場比賽,然後由兩個聯盟中的優勝球隊,爭奪全國冠軍。
日本的職業棒球差不多都隸屬於一家企業或一個企業集團。用企業名做隊名。例如有名的大報社《讀賣新聞》、巨大企業集團西武、大型商品流通公司大榮、飲料公司養樂多、鐵道公司阪神電鐵等。
由於廣大日本人喜歡棒球,職業棒球賽就不僅僅是體育比賽,同時也成為能驅動巨額金錢的商業活動。每年一次的冠軍爭奪賽,六場比賽的門票收入達十億多日元。再加上廣播、電視的播放收入等,總收入超過了18.5億日元。以1994年為例,取得優勝的巨人隊得到約9640萬日元,敗北的西武隊得到約6420萬日元。主辦比賽活動的職業棒球隊組織除掉各種費用之後,約有八億日元的收入。1994年朝日電視台為了取得三場比賽的實況轉播權,為每場比賽付了1.4億日元。全部製作費用約為5億日元,但廣告收入達9億日元,因此朝日電視台賺了4億日元。即使是賽期內的選拔賽,隻要有巨人隊上場,電視實況轉播權的價格就會漲到每場比賽0.5~1億日元。廣告價格每分鍾約2000萬日元。
球隊的收入主要靠在總部所在地進行比賽時的門票收入和電視播放收入及商標費等。名氣的大小直接影響球隊的收入。雖然沒有公開的數字資料,但據日本報界估計,1988年有8個球隊有盈利,巨人隊得到80.7億日元,養樂多隊得到12.8億日元。阪神隊得到12.4億日元......。剩下的四個隊分別虧損了8~10億日元不等。不過,對於他們所屬的公司來說,通過媒體對自己的球隊進行報道,公司的名字變得人人皆知,這種宣傳效果卻是10億日元所買不到的。日本火腿公司原是地方企業,後來因球隊而名聲大振,企業形象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發展成全國性的大企業。大型商品流通公司大榮1988年收買了一個入不敷出的球隊,並將其總部設在九州的福岡。對於大榮來說,九州不僅是一個大市場,而且也是今後同亞洲進行貿易的據點,很有發展前途,大榮公司把建立球隊當作整個企業經營戰略的一環。
日本的一流棒球手像電影明星一樣引人注目。他們都有高額年薪。據1993年的調查,12個球隊選手的平均年薪(外籍選手不包括在內)為1963萬日元。年薪的數字是逐年增加的。1993年的賽期終了時,棒球界導入了"自由選擇製",即隊員參加職業球隊一定年數以後,選手可以自由選擇球隊。在這種情況下,享有高額年薪的選手便多起來。目前日本選手年薪最高的是巨人隊的落合博滿,年薪達3.6億日元。差不多相當於公司職員一生的收入。其次是大榮隊的秋山幸二,年薪為2.1億日元。再次是西武隊的石毛宏典,年薪為2億日元。年薪超過一億日元的共有29人。被認為有發展前途的新選手在參加職業球隊時,還可以領到高額的簽約費。
各球隊在每年賽期結束後舉行新隊員選擇會。每個隊可以列出六人左右的名單,進行入隊談判。從1993年開始,允許名列前一二名的選手自由選擇球隊。於是,為了獲取優秀的選手,各球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當然簽約費也扶搖直上,被分別指定為第一名的12名選手中,具有大學畢業資格的選手的簽約費一般都在一億日元以上。其中最多的是一位投手,簽約費達1.6億日元以上,最低者是一位高中畢業的投手,簽約費為8000萬日元。
然而,由於年薪和簽約費的增加,使選手內部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為此,每年都有與新入隊的隊員人數相同的老隊員被迫宣告引退。合同每年續訂一次,被認為能力較差的隊員,其合同往往被改成"自由合同",這就意味著被解雇了。
日本棒球選手落合博滿現屬於讀賣巨人隊,在這之前他已經換過兩個隊了。以前因要求高薪他曾與前兩個球隊鬧過別扭,他宣布自行流派,一直是單獨行動,按自己的方式練習。他與日本過去的選手不一樣。過去體育界的英雄們都是品行端正的人,被日本人奉為楷模。盡管落合改變了這個形象,但他鮮明的個性正逐漸得到日本球迷們的認可。
第二章 相撲
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大概都了解大相撲和歌舞伎。這兩種文化形式把日本的古老傳統帶進了現代社會。相撲被稱為日本的"國技"。大相撲競賽會上,頭挽發髻的力士、一付古代武士裝扮的裁判員、身穿短外衣和裙褲的工作人員,使人不禁聯想起歐化之前,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相撲選手下身僅圍一塊兜襠布,在直徑4.56米的摔跤場上角逐。如身體接觸地麵,或被摔出角場為輸,它是按一種極其單純的規則進行的競技,往往在數秒鍾或一分鍾之內即可決定勝負。
"大相撲"是為了區別專業相撲表演和業餘相撲競技而使用的語言。大相撲的大會每兩個月舉行一次。即每年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福岡等大城市舉行六次。每次為期15天。與其他的格鬥競技不同,日本的相撲不按重量級比賽,而是通過按順序分成的小組進行循環賽,以決勝負。
進入上位賽組的競技,電視、廣播都將進行實況轉播。尤其是深夜的精萃剪輯節目十分受人歡迎。日本的相撲愛好者老幼皆有。最近女性崇拜者也在增加。每次大會級的比賽都在能容納一萬人左右的會場舉行。自1989年11月的九州大會以來,連日滿座的盛況一直不衰。每至售票的前一日的夜晚,人們便排起長龍般的隊伍,要能買到一張靠近摔跤台的座位是很幸運的事。在東京大會,四人包廂坐席"鬥形觀席A"定價是四萬日元左右。這類票往往得通過特殊組織才能買到。據說實際上的票價是10萬日元。
日本的相撲與祭神活動有很深的聯係。力士兜襠布上裝飾的"穗子",與用於日本神社的係帶十分相似。另外在雙方力士格鬥前入場時的"上場儀式"和格鬥前後力士的動作中,也包含有祭神的含義。在格鬥場上,力士的拍手動作和日本人參拜神社時的拍手動作完全一樣,即表示對神的問候。力士在格鬥場上高舉一腳,用力踏地的動作,即有鎮住地下惡靈的意義。格鬥前,力士把鹽撒在格鬥場上,表示以此淨化格鬥場。
經營大相撲的"日本相撲協會"現在擁有850名力士。力士自上而下分為"幕內"、"十兩"、"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序之口"等等級。十兩以上的力士被稱為"關取",可作為一個獨立的力士被同行業承認。關取力士為月薪,配有"侍候人",力士的發髻也變成了"大銀杏"一種優雅的式樣。
入相撲之門的年輕人極力推崇的幕內一級的力士約由三十人組成。最高級別為"橫綱",其次是"大關"。對於力士的升格,不僅要看成績,還要審查技藝、品德等。現在位的兩位橫綱是"貴乃花"和"曙"。貴乃花的伯父曾是日本著名橫綱,父親也曾當過大關,他的哥哥現為大關,一家可稱相撲門第。曙出身於夏威夷,他的師傅"高見山"也生於夏威夷,曾是最早成為關取的外國人。而曙則是外國人中最先登上相撲最高位,實現師傅夙願的力士。
大關共有三位,一位是生於夏威夷的"武藏丸"。另外兩位為"貴之浪"和貴乃花的兄長"若乃花"。貴乃花、若乃花、貴之浪屬同一培訓所。他們各自實力相當,極受歡迎。相撲熱使力士的收入在逐年增加。力士的收入基本上是月薪製,關取力士以上級別方可領取。工資標準為橫綱198.7萬日元,大關165.3萬日元,十兩72.9萬日元,另外還有獎賞金等。1994年力士中收入最多的橫綱貴乃花為9356.6萬日元。以下依次是橫綱曙,為5522.9萬日元,大關武藏丸為5496.5萬日元,大關若乃花為4083.1萬日元。幕內的上位力士也都可以順次得到高收入。
當然,同其他職業競技比起來,力士的收入並不算多。但這個數字僅僅是公開發表的數字,除此以外,還有優勝時的附加獎,大會以外的表演獎金以及從後援處得到的"賀禮"等。據說金額很大,有的甚至超過薪金。隨著入相撲門的人不斷增加,日本力士的總人數超過1000人。
日本的相撲世界,與其說是集體主義,莫如說是極端的家庭主義。力士們所屬的相撲培訓所就是最好的例子。
入門的力士都要拜"年寄"(所長)為師,以徒弟的身份進入職業相撲培訓所。所長由退役的力士擔任。培訓所既是鍛煉場所,也是力士們的生活場所。所長不僅從事相撲的指導工作,而且要對力士成長為社會人承擔責任。沒有名次的力士被稱為"力士培訓生",尚不是真正的力士。原則上他們沒有工資,隻是在每年六次的正式比賽時領取交通費、各種補貼和獎金等。這些費用一般支付給所長,而不是他們本人。
力士必須絕對服從所長。除所長因退休,去世等原因而退出職業相撲界外,力士不得調換培訓所。如果所長令其退籍,即等於力士被驅逐出相撲界。若力士惹事生非,所長亦被追究責任。
培訓所內除擁有帶相撲台的訓練場地外,還有廚房及住宿設施。力士、所長及家屬都生活在這裏。力士們不僅要勤奮練功,而且每天同吃同住。所長同力士的生活是名符其實的集體生活。
一般情況下,低名次的力士們住在大房間裏。關取力士才可以擁有自己的房間。力士就寢的場所、吃飯的先後順序等,均由力士的年齡、名次、入門順序而定。力士之間亦有上下級關係。年輕的力士要侍候前輩,充當"關取"的隨從,照顧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