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仙道凋零另開山(1 / 2)

自大漢武帝劉徹登基,開創察舉製選拔人才,頒行推恩令削弱藩王,教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麵,使東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堪稱千古一帝。

自此,東土更加安定和樂,物阜民豐,乃天下向往之地。

儒道作為大漢欽定治國道統,人才輩出一派欣欣向榮之狀,如若繼續發展下去儒道自此天下大昌已無疑義。

本來天下自亂世戰果七雄到先秦以來都是百家爭鳴,道法儒治世,自來都是道魁首。

正所謂道高一丈,此說由來已久,自女媧造人伊始的部落時期到聯盟時期再到國家,南贍部洲從來都是道家之論作為平家治世之道統。

天下易主到大漢,自漢高祖始,持續至漢武帝祖母竇太後,仙道一直是大漢治世不二道統。

可自竇太後歸去,竇太後倚重的“黃老派”被大漢武帝打倒後,仙道失去帝王支持,人心不歸,天下仙道道場要到清查騷擾如同喪家之犬人人自危,徹底失去了往日鼎盛,就連人間香火都漸漸消薄。

仙道自鴻鈞傳道再到最近的三皇五帝之時就天下昌隆,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源遠流長。

如若不是因商周時期闡截兩教為仙道魁首之爭,大打出手,煮豆燃豆萁讓仙道中青一代接連隕落,以至於不得已走了神道致使南贍部洲仙道元氣大傷,也不會被儒道鑽了空子,落得如今落寞光景,不得不退居人後。

帝為天之子,坐擁帝位乃為人皇,承受天之大運,詔書一下,受天道庇護,其中規則錯綜複雜,仙道亦不能強自查收,插手的後果商周闡截之爭就是前車之鑒,所以眾大佬也隻能徒呼奈何。

可眼看南贍部洲仙道青黃不接,一日不如一日,山門道統求道之人鼎盛不複,短短數年,人間道廟香火急轉直下。

眼看大漢朝廷新一輪對仙道道場的清查在即,南贍部洲各山各廟的仙道巨擘也無法坐法參禪下去了。

一日,仙道人間各地道場掌事之人均接到一封密詔,內詳曰: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詔諭:

“旨朕欽奉,十洲之祖脈水簾洞洞天,密議南贍部洲仙道出路,各道摒棄前嫌,聚首。特諭。”

……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此時的東海月朗星稀,天高地遠,忽然有雲團自東麵而來,白虹掛尾好不輕快,隻見上麵人影綽綽,原來行的是騰雲駕霧之法。

忽然靜謐的空間被打破,有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

“祖師,其餘仙道道場及道廟凋敝,但我東嶽香火鼎盛,儒道之爭與我東嶽影響不大,我們為何出東嶽故地而去西牛賀洲?”

雲團由遠及近,上麵約摸有三四十人,其中前頭是一個寶相莊嚴仙風道骨的老道長,其身旁有一個留著髽髻雙絲綰,其身寬袍兩袖,麵目明眸皓齒的童子侍候在側,老道長身後參差不齊約摸三四十人,看他們行貌應該是老道長門人弟子,而適才開口之人定是那童子無疑了。

童子年約幼學,看其對老道長很是崇敬依賴的樣子,定是老道長最親近之人,應就是他口中的祖師了。

隻見童子把話說完了,那祖師手執浮塵在閉目養神,萬慈全神之貌古井無波,似乎是沒聽到一般,雙眼像是鐵幕沒有睜開的意思。

約摸四個呼吸後,祖師眼簾輕啟,眼神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