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佛門武術技法、功法
少林內外輕功秘訣旨要
由明代少林還俗武僧武尊者(隱名)所著的《內外輕功秘訣旨要》所戴之功均係少林真體,雖簡實深,如能依此勤習苦練,可臻大成望各位讀者,切莫因其簡易而小視。要知道簡可馭繁,易而生奇啊。因此書原文全係文言,古奧晦澀,編者特將其譯為白話文,且將殘破的圖式重繪附上,使之更加詳明易懂。
序
我中華大地的武學,奧妙精深。但從大的方麵來說,可分為內外軟硬,有形無形的區別。注重於外,修煉筋骨皮肉的是有形的功夫;注重於內,調養內氣;修煉精神的是無形的功夫。
這兩類功夫必須經過長期的苦練精研與聰敏穎悟才能達到極高的境界,這種人武林中稱為絕手。
舊凡學過一些拳功的人都聽過"力不打拳,拳不打功"這句話(它的意思是力量雖強,卻不如習練過拳技的人靈活敏捷:而精於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譬如挑夫苦力,負重力量很大,這是拳師不如的。但是他們要是與拳師搏鬥起來,就必然是暈頭轉向,手足失措,空有幾百斤的蠻打印無用武之地。拳技嫻熟的拳師.身手敏捷,身法靈活,對付一般笨拙的入。實在是輕而易舉。但是,如果遇上內外功達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們的攻擊就象螞蟻去搖動大樹一樣,一觸其鋒立刻潰敗而無還手之力。我們看山中猿猴狡兔。雖善於騰躍縱馳,一見虎豹之威懾則無不束手就擒。這就是一個明證。
道理人盡皆知,但是照此而行的人在武林之中是很少的,這都是因為練拳技容易而精功大艱難。再者如今傳拳的人,自秘其技,大多口教拳技不教真功。以致拳道衰微實在是不幸啊!
儒家亞聖孟子曾說:"養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充塞於天地之間"。古往今來的奇人異士,並非天生過人,都是曆經千辛萬苦。百煉而成的高超功夫。隻要功夫精純、達到一定層次,就自然會融彙貫通,神乎其技,並沒有其它的捷徑可言。
我所繼承的是少林一脈,少林門中自古練功法門眾多,為武林入所知的有易筋經、達摩羅漢十八手內功,大小無相禪,少林七十二絕藝,梅花樁、舍利子(暗器)、達摩渡江(一葦空行)輕功......等。各種神功的習練要真傳,要得潔,而且不是一天兩無可以練成的。練習神功首先應以軟皮術(柔軟法)來磨煉柔轉初學拳功者的肌肉筋骨,再煉憂陀那(今丹田穴,位於臍下腹中)中真氣內佐行功,方能有較高的成就。少林隱傳的《易筋教內錄》記載:"無相神勇法,是名易筋經。
示之於外相,堅強在內機。安慮似地藏,獅子急奮迅。法界廣大海,芥子勝須彌。"極言了拳功夫外相成,體用合-則威力無窮的道理。
現在,我將我所知道的一些內、外、輕功少林宗門裏秘傳方法記述下來,用以傳示後學,使其不要偏入歧途而空耗時光,僅以此微小的功德,願得到的人依照本書勤下苦功。而他的成就也將會真實不虛。能這樣的話,我寫這本書的初衷也就達到了。
附記
幾年前,我們這裏匪盜橫行,其中有幾個匪首,原來當過嫖頭或者從過軍。有一定的武藝。鄉中的兵勇每次與他們拚鬥總是落敗,後來從河南來了一位俠士,途經本地,聽人們述說匪盜為害,兵勇無力的疾苦後、於當天晚上領了鄉裏幾名體壯年輕的漢子,連夜殺入了匪盜的山寨,手提樸刀(注:古用長把短刀)衝入群匪中間,殺死匪首及眾匪近百餘人,叱吒神勇,所到之處,賊盜逃竄不及。自此我地盜患平息,鄉眾欽佩地的高超功夫,紛紛請他傳教鄉中子弟以強身禦寇。盛清之下這俠士在我們這裏留居了兩年有餘,傳弟子有六十多個。都練出了一身好武藝,到了他要走的時候,他向弟子們傳示了他手錄的秘本,由其中幾名文字較好的傳抄了出來。後來他就走了,聽他自己說是要去川西一帶會友。從此便再無音訊。至於他的姓名,他隻說姓施,子弟們都以"師(施)父"來稱呼地,據他所說。他是少林門下,師父自號"武尊者".原是少林僧人,後還俗。
這抄本便是他師父留下來的。鄉人得到這本書的都委托我把這些記錄下來成文,以明來源。特此為記。
內功章
第一
我聽傳言說,現在有內家武當,重在內修;外家少林純係外壯,這種說法太荒謬了。少林拳法首先以內功為他的精義,此外更有禪修悟道的法門.練氣行功《少林洗髓易筋經》就是少林派的內功大法。再說,武當派阻師張三豐真人,原本就是從少林龍、虎、豹、蛇、鶴五拳的精髓變化脫衍而成武當陰陽和合,剛柔互用。以柔反剛的拳法的。世俗的人僅僅從外形動作上視剛猛雄渾為外家,綿軟周流為內家,實在是不明內、外的含義。所謂外.是指少林是佛門,方外之人;所謂內,是指武當為道門,方內之人的意思罷了,其實,武當、少林本是一脈兩枝,到了他們的高深境界則必然有他們獨特精奧的內功修法,僅以一般粗淺皮毛的功夫是無法成為一代高手的。
凡是練拳習功的入,第一緊要的是固其精氣,守其元陽。精穩則真氣旺盛。真氣旺盛則精神煥發,化精轉氣,傳布到全身內外各處。則可身體健壯,百病難生,氣力強大。為練真功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守元這一步、最重要的是平心靜氣。提高精神修養,見色無心,心無雜欲,持之以悟)意欲不興則無陽自固。平日勤苦得來的功夫,切不要貪一時的歡樂而前功盡棄,否則真功難成,望學習的人時刻收束身心,謹記莫違。
拳法的內功,以止心係念,專心一致,心乎氣和為初步要求心念止住,精神就安定;精神安定,就可以專心練功習拳,自然技術易掌握而勁氣的周運也能細心體會出來了.如此也就漸漸進入。了神妙的境地。今有一種方法,我在這裏簡略的講一下。無論盤坐、倒臥還是站樁靜立,隻要一開始行功,就把一切雜務亂想都放下,將意念放出到無限遠與法界虛空相合,靜心保持沉穩安祥,一靈獨覺的狀態,直到漸漸地感覺不到自己和外界的存在。自覺要收功的時候,返回神意進入體內憂陀那(下丹田)片刻,使神氣回歸集聚而沒有遺漏。之後,再雙手疊合搓熱,裸露出腹部以臍為中心,正反各摩四十九轉,接下來浴麵,揉耳、拍頭散火以全功。止念靜定當中,神靜了下來就可以體覺到細微的感應,有的時候耳朵裏各種聲響越來越大甚至落針的聲音聽起來象個炸雷"經絡,皮下氣血串流或癢或跳。腦袋中光彩眩目,見到鬼怪仙佛。這些都是人功後自然產生的現象千萬不要驚慌恐懼,立即收功。隻要一心靜定,任其自生自滅,忽然精神一片空寂而心中感覺一片朗朗光明,又是別有洞天了
第一步養氣功夫:
一般沒有練習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氣虛就是氣實,身體虛弱的人元氣不足,血行不旺,叫做氣虛。而多數身體看似強壯的人,血氣方剛,但氣浮且燥,叫做氣實。這兩者都是不正常的狀態。因而內功第一步就是要糾正這兩種狀態。平衡氣血陰陽,使虛弱的人強壯,使氣實的人沉實,然後才能說到練習拳法武功。
(一)彌陀登天立足法:
本法可以調補身心,使人元氣充足,通達周身,轉弱小而成強壯。其法雖簡,效力宏大,素為少林僧眾入門必習的功夫。先選擇一個空氣清新的場地,收整身心使安定下來,兩足開支等肩寬。胸平背正,頭領目張,閉口抵舌。雙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後。擺好姿勢後,先深深地吐三口濁氣然後再盡量習、緩、深長地向憂陀那(丹田)吸氣,同時腳後跟提起。吸足氣後再緩緩以口呼氣,腳跟下落。初時以四十九次起落呼吸為度,日後漸增。
(二)立地成佛沉氣法
氣實浮燥的人雖然強壯,但稍經運動勞累就全身顫抖麵青嘴白,氣喘籲籲。這是因為他們的氣血運行狀態不穩定,後勁不足,元氣不沉實不牢固的結果。本法乃我少林高僧結合禪法而作的秘傳功夫,專門對治中氣不定氣燥浮揚。其法先用高位馬步樁,雙手合十於麵前鼻下,或係心於呼吸,或走念於憂陀那(丹田)、或想佛與菩薩的莊嚴寶像。總以有為人無為,念念不生,由靜而走散火收功的方法依舊是摩腹,浴麵,拍頭,不可馬虎、務必使氣盡歸氣海藏於芥子。此法行功以一時辰為度,若有餘時也可增加時間,總而言之是一分練一分功。
第二步調氣功夫:
元氣因養麵得到壯大,但仍然要經過調練才能使之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顯於外,或行於內,運使自如。因此養氣功夫練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加練調氣功夫。
閉息法:
姿勢取或坐或立,選取空氣請新的場所。先盡量緩慢地將全身濁氣呼出體外,再均勻地分三口吸氣入憂陀那(丹田)部位。如此反複十餘次後,再用吸氣、盡量閉氣保持,後以口發"撲"音噴呼體內之氣,再閉氣一會,吸氣,反複行之,多多益善,本法調節呼吸,調換全身清氣濁氣、
使氣血運行,內力充沛、實在是一大妙門
運使法:
此法在於練習拳術的過程中,采用柔緩慢練的方法,身心狀態自然而已著,將呼吸配合於拳法招式中。凡是出手出腳,就呼氣至手心(天空)、腳心(地空)、頂心(天極)凡是收束手腳身形就吸氣沉入憂陀那(丹田)。呼氣則舒展於全身,吸氣則收斂於內密務必使呼吸深長柔順,元氣自然通暢,綿綿不絕,不勉強、不鬱結,不喘息。久久純熟,拳技的運用就氣力充沛沉穩,收枚自如,變化莫測。
外功章第二
世人不知內壯則外強的奧妙,練拳習功所用都是較低級的純外功練法,例如插砂、擊鐵、石擔、石鎖等。凡練習外功首先必須具有-走的內功功底,再配合真傳外功秘法將氣血貫注在全身各個部位進行訓練,則內部堅實、外部鋼筋鐵骨,神勇無敵。少林宗門之下外功練法眾多,尤其是"遍體銅人"一法,世俗人很少知道,即使知道的也不很全麵,屬於"偷藝"之流:想當年師門高僧練功之時閃轉翻騰、如飛鳥穿林一樣靈敏飛縱;遍身芳是法,象猛虎撲食那般威猛,然而時至今日,真功絕技已將近失傳了,故此,我特將"遍體銅入"的練法又稱彌勒布袋活步功記述於下,以期前承後教,藝術絕傳。
體銅人法(彌勒布袋活步功)
布袋製法:
練功所用的布袋,要受到人量的衝撞擊汀,因此戍選擇堅韌牢實的劄料多層縫製,市袋的尺寸,高約一尺二寸餘,中空直徑約八寸在布袋中裝入石砂或鐵砂.重量由二十四斤、三十六斤、四九斤的數目增加)袋口牢牢紮緊後用一根粗繩約二尺許將布袋吊掛空中,袋高約齊人的胸口.這叫做"走馬一元袋",也林為"單袋"。當"單袋"練習純熟後,可再照前麵所說的製一個
布袋,將兩個市。袋用一根長的山丈六尺的粗繩,各係於兩端,繩上距離各袋口三尺高處各安放一個木抽(注:滑輪),吊袋空中,兩袋相距約丈餘,袋與人腰部同高,這叫做"雙環朝坤袋",又稱"陰陽袋"。在這之後則更有四方袋,九宮袋等法,均以上述製法多製布袋,在練功房中分四方或九宮懸掛、此不多言。
走馬一元袋(單袋)練法:
立步於袋前,以拳法招式出擊將布袋推動,待布袋蕩回之時,以頭、肩、肘、手、膝、足、胯、正側各麵迎擊布袋,將其再次衝出,如此循環練習,時間以長為妙、力盡為度,初習時用力應由輕漸重,僅以進退部練習。久後可以加練轉環步、七星步等活步擊打。
雙環乾坤袋練法(陰陽袋):
練習"陰陽袋"人立於兩袋之間。先以拳法攻擊招式打動前方之布袋,則後袋必然從後方蕩擊過來。此時應立即回身迎擊後袋,擊出後又迅速返身迎擊前提,這樣前後照應、眼明手快,往返衝擊,可以拳,掌各側.頭肩肘膝胯各部變化進擊,最關鍵的秘訣是步法身腰應靈活,眼盯麵前之袋,耳聽後袋風聲、·神凝氣沉·,不可浮動喘息以致步法跌撞無根,手足虛浮無力,稍一差遲,便易被布袋撞中而致傷、習者要千萬小心注意。
四方、九宮袋練法簡言:
四方袋即於練功房中四角吊袋,人立於中間以四方進退的五星鐵步步法用拳招擊打,要訣同上法。
九宮袋即於四方各懸三袋,居中吊一袋,總共九。人在其中縱橫曲折,反擰穿行,似鷂子入林。他的練法十分複雜,非有較深拳技功底為基礎、身法步法十分靈活的人不可習練。其中更要求有師父當麵口傳指點教示,故此我不多詳述;
附備:少林木人樁法
人製法:
以假製人形訓練技擊功夫,少林一門自古就有了。隻不過過去寺內以黃銅澆鑄成銅人用來操功,可以使練習的人各處堅硬無比、與人技擊可謂如摧枯拉朽一般,當之者無不立即筋斷骨折。落荒逃竄,由於澆鑄桐人耗費資財,而且麻煩,故傳習到今天已用木人替代,雖功效比不上銅人,但足以應用於博鬥了。
製做木人要選用杉木、樟木之類有韌性的木料。木人為"十"字形。高五尺三寸餘。製好後埋底部在土內,踩牢。木人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位均應以紙屑棉絮之類外包拘皮等物。包紮裹實,以免操功時傷及皮肉。
不入樁練法:
以所習的拳技形式,前後左右反複變化用手、臂、足、腔等部位操打木人,日久功深則出手攻擊人不可抵擋,抵擋則手足必折。
真傳少林武僧打虎湯秘方:
凡習練外功的人,練後必用此方搽摩,如有紅腫青瘀、抹之更妙。藥方:
滇三七五錢,延胡索四錢,乳香四錢。
自然銅四錢,沒藥四錢、川斷續四錢
廣木香三錢,當歸尾五錢,血竭三錢,
骨碎補四錢,無名異五錢,加皮四錢。
以上藥物用清水兩碗,煮沸後,再用菜根一斤搗細,加白醋一斤,和藥裝於瓦罐內,浸泡三天後取汁去渣,備練功時用。(此為一付量)
少林正宗內功
(一)靜禪功
靜禪功是少林氣功中內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個僧人都會做。因為禪宗的宗旨就是空無,所以入禪則靜,靜中求純,純則為安。其法分坐禪、站禪和臥禪三種。
1、坐禪法:分端坐勢、單盤勢、雙盤勢和插花勢。
端坐勢:端坐於凳或椅上,膝關節屈成90度,全腳掌著地,兩手自然放在兩大腿上,上身端正,兩眼微閉,目視鼻尖,舌頂上齶,意守丹田。初學者一次可先練30分鍾,以後逐漸增至一小時。
單盤勢:盤腿坐於蒲盤或較寬的木具上,左腳放在右腿膝關節上麵,腳心向右,腳尖向前;右腳放在左腿膝關節下。兩掌在腹前平臍相疊,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兩掌心均向上,拇指外展,其餘四指並攏,如端彌陀印。上身端正,兩眼微閉,目視鼻尖,自然閉口,舌抵上齶,用鼻呼吸,意守丹田。初練每次半小時,以後逐漸增至兩小時。
雙盤勢:坐在蒲盤或較寬的木具上,兩腿屈膝相盤,先將右腳外踝放在左膝上,再將左腳外踝放在右膝上,兩腿交叉,架身而坐。上身端正,兩眼微閉,目視鼻尖,自然閉口,舌抵上齶,腰部放鬆,兩手按在兩大腿根部。氣由丹田發,上運百會,下走背中,岔分兩路,循兩跨外側下行,緩達昆侖,後達腳心,然後收於丹田。久練之後,兩手可改為腹前平臍相疊,如端彌陀印。
插花勢:兩腿交叉盤坐於蒲盤或較寬的木具上,腳尖向前,上身端正;兩手在腹前平臍相疊,如端彌陀印。兩眼微閉,目視鼻尖,自然閉口,舌抵上齶,用鼻呼吸。每次練半小時左右。此練法容易掌握,知者較多。
2、站禪法: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稍向裏扣。兩臂抬起與肩同高,五指自然分開,兩掌心相對,距一尺左右,形如抱球。然後兩手同時緩緩下行,落於下腹,兩手中指相接,掌心向裏。身體保持端正,兩眼微閉,目視鼻尖,意守丹田。
3、臥禪法
仰臥:仰臥於床上,兩腿自然伸直,兩腳尖自然外撇;兩手心向下,平放於兩腿外側,五指稍屈;兩眼微閉,目視鼻尖;自然閉口,舌抵上齶,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側臥:身體向右,側臥於床上,兩腿前屈,大腿與身成鈍角,右腿著床,左腿放右腿上,稍向前提;兩掌放身前,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著床;頭稍向前鉤,形似螳螂。兩眼微閉,目視鼻尖,自然閉口,舌抵上齶。用鼻呼吸,意守丹田。此法容易掌握,每次練功半小時,對治療心髒病和神經係統疾患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