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民族武術文化
第二章 太極源起
自然育化天、地、人之後,天命伏羲立世,述自然至極真理,宣自然至上之德。伏羲第一位拿起筆來,繪製自然育化天地人萬類萬物的演化規律:一畫開天顯無極○。無極是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無始無終,無大無小的大自然真空,是不易之氣。○化一氣生太極 。太極是無極真空純至靜化生先天混元一氣,是分陰陽、判天地、一元周而複始的變易之氣。太極一動分兩儀 ,即混元一氣靜到極點清濁陰陽分,重濁者屬陰、成塵凝聚為大地;輕清者屬陽、成氣上升為青天。陰陽分天地成,天地交泰育皇極 。天之陰氣下降,地之陽氣上升,即是天地交泰,陰陽五行之氣顛倒化人倫、生動物、育萬物,它有形象、有質變,屬交易之氣。如日、月、星、火、水、風、山川海河、人類、動植物等等統屬暫存體、幻化身。
總之,大自然真空育化萬物萬類生生不息,周而複始:無極生太極,太極化兩儀,兩儀立叁才,叁才定四相,四相分五行,五行通六彌,六彌分七宿,七宿分八卦,八卦定九宮,九宮滿十又歸圓。一本散於萬殊,萬殊仍歸於一本。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伏羲對大自然一元複始的演化規律了然貫通,著《易經》用高度概括的符號(、、、)和名稱(無極、太極、兩儀、皇極)來教化後人明白大自然的演化規律,遵從規律辦事,奠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根基。承伏羲之後,炎帝黃帝發明叁分吃藥、七分養神的養生之道,《黃帝內經》即是教導我們養天賦精神,通自然萬化的法典。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有道明君引導萬民正心修身養神安天下。老子、孔子、釋迦、叁教聖人繼往開來續心傳。道感應,儒忠恕,佛慈悲,六字都不離心。道叁清五行,儒叁綱五常,佛叁皈五戒,說法雖不同,歸宗同是一個養神功,即是人人自身本有之叁寶精、氣、神、五官、五髒、五氣都在心性中。"性"、"命"兩字都依此叁、五之理數定八筆。
老子說大道無形,育地生天;孔子說理天真空純至靜,真空非空生有形;釋迦說天地日、月、河海湖沼、一草一木都在人人自我如來性海之中。這些與伏羲所說的無極生太極都是同一理。因為中華始祖、有道明君、叁教聖人都同對大自然演化的規律通達明了,他們在不同時期針對人類不同的思想覺悟,用不同的語言共同述說這一真理。
無極無所不極,無所不用其極。無極是萬聖真宗,萬理真源,萬象盡包羅。太極是先於天地的混元一氣,簡稱一元化,一元複始。天地萬物生生息息,永無了期,因而太極是天地萬物萬類之根,無極則是太極之源。太極是無極育化萬類萬象、即一本散於萬殊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萬類萬象複歸無極真源的必由之路,即所謂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於一本。這樣理解就不會被名相和文字所困惑。
第三章 保安族腰刀
"保安腰刀"的製作,迄今已有130多年的曆史。如今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品種不斷增加。其工藝流程有打坯成型、加鋼淬火、刻花刺字、鑲嵌磨光等,"保安腰刀"的種類繁多,腰刀的刀體是反複鍛打的精鐵再加鋼淬火而成。剛柔相濟,刀口鋒利,堅而不脆,韌而不屈,在鋥亮的刀麵上刻有七顆星、五朵梅、一條龍、一把手等圖紋,紋飾精細,圖案古樸。腰刀的刀柄,多由紅、黃鋼片、鋁片、牛角、賽璐珞等材料疊合鑲嵌鉚成。打磨後,便五光十色,猶如彩錦;腰刀的刀鞘,多為鐵鞘銅箍,還有銅鞘銀箍,配以裝插的銅製鑷子,增添了刀鞘式樣的美觀,還可防止刀體從鞘中滑出。現在,"保安腰刀"作為生活用具、精美的裝飾品、旅遊紀念品和饋贈藝術品,暢銷於甘、青、寧、新、川、滇、西藏、內蒙古等省區,並遠銷我國的港澳地區和日本、印度、沙特等國,受到許多國際友人的喜愛。
保安族腰刀曆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年間就開始製作。保安腰刀真正成為蠻聲中外的精美工藝品,還是在50年代。現在的保安腰刀,品種已達30多種。最常見的有"什樣錦雙刀"、"雅王其"、"波日香"、"一刀線"、"蒙古刀"、"哈薩克刀"。保安腰刀製作精巧,式樣雅致,分4寸、5寸、6寸等不同規格。刀身係用優質鋼鍛打磨製,再進行熱處理而成,刀鋒銳利,寒光閃閃。刀把用牛角、紅銅、黃銅、鋁片疊壓,再用五光十色的什樣錦鑲嵌,經銼磨成型其層紋交錯,瑰麗多彩、十分好看。保安腰刀現已成為當地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和裝飾用品。
保安腰刀,造型優美,線條明快,裝潢考究,工藝 精湛。它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別致的裝飾品和饋親贈 友的上乘禮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歡迎,在阿 拉伯國家也頗有名氣。
保安腰刀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比較著名的腰刀 有"什樣錦"、"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線" 、"雙落"、"滿把"、"扁鞘"、"蒙古刀"、"哈 薩克刀"、"魚刀"等等。刀麵上,分別鐫刻著手、龍 、梅花等各種圖案,這是區別腰刀的不同風格、不同式 樣的標誌。其中最漂亮的要數"什樣錦",最有名氣的 則推"波日季"。保安腰刀鋒利無比。削鐵,刀口不缺,刀刃不卷。 削發,隻要把頭發放在刀刃上用口輕輕一吹,頭發立即 就斷。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腰刀把子。刀把均用什樣錦 鑲嵌而成,圖案協調華麗。金黃、翠綠、湛藍、黛黑、 銀白、桃紅......並夾有朵朵梅花。銀白色的刀鞘,包著 三道棗紅色的銅箍,分外璀璨奪目。刀鞘上端,有個小 孔,掛有別致的紫銅環子。拔刀出鞘,刀鋒閃閃發亮, 寒光逼人。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1 0 0 多年的曆史。隨著時 代的發展,能工巧匠們帶著各自的"絕招",在一起不 斷切磋打刀技藝,對於造刀的複雜工藝過程,像設計、 鍛打、淬火、鑲嵌、砸鉚等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近 幾年來,市場開放給保安腰刀打開了銷路,給這一曆史 悠久的民族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章 傣灑貓貓舞
傣灑是雲南省玉溪市傣族--花腰傣支係之一,人口約1.8萬人,占花腰傣人口的28.4%,主要聚居在新平縣境內戛灑江沿岸的戛灑壩、水塘鎮和腰街鎮。
傣灑人自古以來即是雲南的土著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習俗。貓貓舞就是傣灑人至今還保留著的古老的民間藝術和奇異風俗。對貓貓舞與傣灑習俗的調查,有助幹我們進一步研究花腰傣的曆史文化,挖掘民族曆史文化資源,繼承優秀民族文化傳統,促進新平縣民族風情旅遊的開發。
一、貓貓舞
貓貓舞是傣灑人在春節期間、婚喪娶嫁和祭祀活動時表演的一種動物情態舞與武術表演相結合的民間傳統舞,也稱跳老虎頭。是傣灑人從老古時候承傳下夾的一種驅趕疫鬼、祭祀祖先、鑲災納吉的宗教活動,是由儺祭、儺舞發展起來的宗教與藝術的結合,是娛神與娛人相結合的,原始、古樸、獨特的祭祀性舞蹈,是傣灑人原始宗教神靈崇拜的產物。是至今保留最為完整的一種民間儺舞。
貓貓舞表演主要以虎為主,民間武術相結合。
虎在貓貓舞表演中作為一個英雄的形象,在傣灑人思維意識中作為驅趕疫鬼、禳災納吉的神靈,具有崇高的地位。
虎的造型是根據真實的形象繪製的,具有凶悍、威嚴勇猛的實感。虎頭用鳳尾竹編製,裱以白布繪製而成;虎身用一塊長方形白布裁製,繪以虎斑紋而成,長約2米左右;虎尾用白布縫製,繪以虎斑紋,內塞木棉。棕衣或稻草。
跳貓貓舞者的服裝是根據民間此類人物的傳說來剪裁染製的。扮男性魔鬼者穿綠色長衫,扮女性魔鬼者穿紅色長衫;扮驅魔者的服裝均為一般傣灑人男裝。
貓貓舞的表演動作古樸、粗獷、原始神奇。表演時以大鼓、釯鑼伴奏喧染氣氛,由2至4人戴麵具扮"魔鬼",並通過躲避、逃竄等動作,來表現被驅趕的神態;由2至3人披上老虎形道具扮"老虎",並通過打滾、跳躍、攀登、猛撲等表演形式,來表現老虎的神態和性格,表演的套路有猛虎下山、惡虎追豹、餓虎捕羊等,表現出山林之王的威嚴凶猛;由2人雙手持長刀表演雜技,2人持三叉杆表演杆叉武術,2人持花棍演雜耍,表演的動作招式剛強有力,具有濃厚的少數民族武術特點。
二、貓貓舞麵具
麵具是貓貓舞表演中最具吸引力的一大藝術特色,在表演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每個麵具都有固定的名稱,都代表著傣灑人傳說中的一種神抵和鬼怪,都有一個傳說故事說明來龍去脈。
貓貓舞的麵具用風尾竹編製,再婊上白布或白紙繪製而成,代表男性的麵具繪以紅臉白鼻,代表女性的麵具繪以綠臉白鼻,兩耳墜上圓形大耳環,頭發用鬼劍草染擊。
貓貓舞的麵具製作工藝原始,線條粗獷,色彩單一,其表現手法凶悍狂傲。並運用五官的局部變形,如眉毛上揚、加粗、眼窩加深、眼球外凸、頭上長角等誇張手法,以求其凶,以示奇特,以顯性格,以表神秘。這種變了形,風格化,幻想可怖的形象設計,具有凝重神秘的實感,使人感到一種神秘的威力和原始、獰曆的美,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畏、原始的,不能用概念語言表達的,原始宗教感情、觀念和思想。
三、貓貓舞與出門節
貓貓舞參與出門節活動,是以表演展示、娛樂、比賽技藝和傳授技藝的形式參與。
傣灑人的出門節,是每年的正月初三或初四日。
每當出門節這天早晨,各村寨都要在寨門前舉行莊嚴的出門儀式。儀式由寨子裏專管祭祀的夫婦主持,屆時主持者各點燃一注香插到寨門兩側,然後敲響釯鑼,高乎出門大吉,招呼全寨子的人到寨門前集中。隨即,全寨人各家各戶的男女主人,各燃上一注香插到寨門兩側,祈求開年大吉,事事順利。隨後,男人們各自扛上獵槍,婦女們各自挎著腰籮、帶上捉魚的工具,聚到寨子門前。等各家各戶的人都到齊了,主持者敲響釯鑼,燃放三響衝天炮,宣布出門開始,同時男人們舉槍齊鳴,接著人們跨出寨門,婦女們下河捉魚、摸蝦,男人們上山打獵、采山菜。到了太陽偏西的時候,全寨人把覓到的魚蝦、山菜和獵物全部湊集在一起,由老人們收拾烹製。為了使晚宴的酒菜更加豐富,各家各戶還盛來自家米灑好菜。開飯前,老人們牽來牛、馬,套上犁耙、架上馬鞍,在空地上牽著牛、馬轉圓圈,祈求牲畜肥壯好使;然後把上年采選來的香糯穀穗分給各家各戶,並祝各家各戶獲得豐收;最後把原先采集好的木棉籽挑來,由主持者撒向人群之中,全寨的男女老少紛紛爭著接木棉籽,以接得多者為吉。晚宴開始,擺上酒菜,全寨人八至十人圍成一桌共進晚餐。席間全寨人相互敬酒,唱酒歌祝福,猜拳對調子,分組輪流表演貓貓舞,比賽和傳授貓貓舞技藝,吃喝唱跳融洽在一起,歡聲疊起,充滿了團結、和睦的歡樂氣氛。
四、貓貓舞與掃寨子
貓貓舞參與掃寨子活動,是以驅魔除邪、保平安的角色參與。
掃寨子是傣灑人自古承傳下來的驅魔除邪的原始宗教活動。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四或初五日,傣灑人都時興舉行"掃寨子"祭祀活動,其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人丁康泰。
掃寨子活動由一個巫師和村子裏專管祭祀的人共同主持。這天早上,由專管祭把活動的夫婦二人把預先準備好的祭祀用品搬到寨子中心一棵大青樹下,請巫師念經做法。做法事前把一隻大公雞關在一張用山竹編製的桌子下麵,桌上擺放一升穀子、一瓶白酒、一碗清水;穀子上麵放兩個雞蛋、二至五元錢,插上三炷燃著的香;大青樹腳拴一條狗、一隻山羊,放一個大"洞達了"①。一隻大籮筐。狗和羊背上各紮一個稻草人,意為"變西竜"(long)②、"變西罕"③兩個妖魔;"洞達了"作為掃寨時的驅魔用具,上邊用紅線紮一把黃泡樹枝;大籮筐作為掃寨時收裝各家各戶的驅魔用具所用。巫師做法時把一串銅鈴、一把水煙袋放於桌上;桌邊放一背籮,意為神籮,籮內裝許多泥人、泥牛、泥馬、泥羊等,意為巫師的神靈。做法事時巫師手搖一把青綢扇。當巫師做法的時候,各家各戶都需準備5個小"洞達了",並用紅線紮一把黃泡樹枝於上麵,意為各家的驅魔除邪用具,分別插到家門頭、雞鴨廄。豬廄和牛馬廄上,丟在家門前一個。巫師做完法事後,掃寨子活動接著開始。掃寨時巫師手持銅鈴法器在前,管祭祀的人持"洞達了"緊跟其後,隨後是拉狗、牽羊的人和跳貓貓舞的隊伍以及戴麵具持棍棒的少年兒童,最後是抬大籮筐的人。掃寨的順序從樹頭第一家開始,直到寨尾最後一家出寨門。掃寨時巫師和主管祭祀的人都必須走進各家各戶,用法器掃打房間的每個角落,戴麵具持棍棒的少年兒童則到關養牲口、家禽的地方隨便攆打,跳貓貓舞的隊伍邊跳邊行,抬籮筐的人在最後並撿走各家丟於門前的小"洞達了",傍觀的人則把預先準備好的沙石、木棉籽、枇把果等物朝狗和羊身上的稻草人打,有時參與活動的人也挨打,整個掃寨活動充滿了娛神與娛人相結合的原始宗教活動色彩。過去,若在掃寨子活動時發現有未婚先孕的女子,就拖著用沙石、野果攆打出寨子外麵,不得在家分娩生育,待生下孩子並滿月後才能回家。掃寨活動搞完後,全寨人到寨子外麵支鍋搭灶、殺狗宰羊,到了晚上,各家各戶盛來米酒、好菜,燃起篝火,在野外共進晚餐,共同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