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民間故事
序
民間故事是最直接的一種民間文學作品的形式。無論是在火塘旁、竹樓裏或是馬車上,你都會聽見老人為孩子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的故事。它們有童話、寓言、笑話等等。這些故事伴隨著孩子們一起成長,孩子們也從中懂得了假、惡、醜和真、善、美。
我國各少數民族中,有著豐富的民間故事,在這浩如煙海、多彩多姿的民間故事中,有的講述人仙相配,如朝鮮族的《紅鬆與人參》;有的描寫動物的特征與習性,如景頗族的《蝙蝠》;有的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如壯族的《漁夫和皇帝》,如此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民間故事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是民間口頭創作中敘事散文作品的總稱。狹義的民間故事包括民間童話、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動物故事和機智人物故事等。
第一章 充滿幻想的民間童話
民間童話是民間故事中幻想成分較多的故事,因而人們又稱之為幻想故事或魔法故事。由於民間童話具有神奇動人的情節、趣味性很強,適應於兒童心理,所以稱為童話。
童話主要是通過超現實的幻想來編織神奇動人的故事情節,所以許多童話內容往往是人們靠著奇異的本領或借助於寶物的能力來戰勝凶惡的敵人的。例如哈尼族的《小飛馬》、侗族的《寶籮筐》便是這一類故事。
《寶籮筐》講的是:從前有個土皇帝要建一座高高的摩天大樓,好把老百姓的金銀和糧食、美女都搶來裝進去。他派兵丁把百姓抓去砍木架樓,燒磚砌牆,害得百姓苦不堪言。篤哥的父母也被抓走了,隻剩下他撫養弟弟和妹妹,日子過得很苦,整天都在巴望著父母回家。有一天,篤哥從翠鳥嘴裏救出一條小鯉魚,他對小金魚說:"我們都是受苦受難的啊!我放你下河,回到你爸爸媽媽身過快樂的日子!"小鯉魚頭一點,尾巴一擺,不見了。
第二天傍晚,篤哥和弟妹又在大榕樹下盼望父母歸來。小鯉魚撲地跳到岸上一叢野玫瑰花後麵,一會兒變成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告訴篤哥,在黃牛山腳下有隻寶牛,它每年四月牛王節時要從山腳的白石洞鑽進去為牛王拜壽,隻要用大籮筐塞住洞口,它就進不去,然後再降服它,便可騎著它撞倒土皇帝的摩天大樓,救回父母親來。篤哥聽了姑娘的話,挑了個空籮筐上路了,路上他碰上了一條大蛇,在與大蛇搏鬥時他受了重傷。雖趕到了黃牛山,卻被寶牛翻倒在地,製不服寶牛。這時他又氣又餓,望著籮筐,心裏想,我為什麼不帶幾個玉米放在籮筐裏呢?他用手拍著籮筐說:"籮筐空、空籮筐,空空籮筐沒玉米,可憐餓壞我肚腸。"忽然,籮筐裏就出現了幾棒黃澄澄的玉米。篤哥見了,拿起就咬,香極了。吃完了,篤哥又拍拍籮筐說:"籮筐寶,寶籮筐,吹起一陣大南風,送我回家鄉!"話音剛落,一陣大風吹來,把篤哥和籮筐卷回了家。他見弟妹都餓倒在地上,便急忙拍了拍籮筐:"寶籮筐、籮筐寶,變出豬肉糯米飯,給我弟妹吃個飽!"轉眼,籮筐裏滿是香噴噴的豬肉糯米飯,三兄味吃了個痛快。寶牛雖未捉到,但有了此寶籮筐,篤哥決心用寶籮筐救回爸爸媽媽來。他拍拍籮筐說:"籮筐寶,寶籮筐,飛出一隻大鵬鳥,馱我到土皇帝那地方!"一隻大鵬鳥飛來,馱起篤哥和籮筐飛往土皇帝那兒。不一會兒,就到了。篤哥就這樣一次次得到寶籮筐的幫助,變出一塊大石頭把土皇帝的摩天大樓給撞倒了;又變出一隻大烏龍吃掉了土皇帝,救出了父母和其他百姓。最後,寶籮筐又變出一朵大紅雲,送篤哥和父母回到了家。
《木匠和富人》江的是:木匠尼瑪和一個富人門對門。富人經常欺負木匠。一天,木匠為了報複,悄悄把富人家的大門砸壞了。富人沒看見是誰砸的,隻好叫木匠來重新做一扇大門。木匠說:"做大門需要好木料。"富人拿出一堆木料,剛剛夠做一扇門。
富人整天在家裏算帳。木匠進來問:"門做好了,還要做什麼?"富人以為還有剩餘的木料,說:"做一扇窗戶"。木匠把剛打好的門拆掉,做了一扇窗戶,然後去問富人還要做什麼,富人以為還有剩餘的木料,說:"再做一個鍋蓋。"木匠把窗戶拆了,做了一個鍋蓋。又去問富人還要做什麼,富人說:"再做一個砂壺蓋。"木匠把鍋蓋拆了,做了一個砂壺蓋。最後,富人問剩餘的木料還夠做什麼,木匠說:"可以做一個鼻煙蓋。"他把砂壺蓋拆散,做了一個小小的鼻煙筒蓋。
一天,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木匠拿著鼻煙壺蓋對富人說:"木料全部用完了,我們是好鄰居,工錢我就不要了。"富人咧開大嘴笑著說:"我今後會考慮給你工錢的。你真是個好木匠,沒有浪費一點木料。現在,你把大門、窗戶、鍋蓋、砂壺蓋、鼻煙蓋全部交給我的管家吧。"木匠好象十分驚訝,"主人啊,你說什麼,我用那些木料做好了門,問你還要做什麼,你說做一扇窗戶,但沒再給我木料,我隻好把門拆了做窗戶,然後又把窗戶拆了做鍋蓋;把鍋蓋拆了做砂壺蓋;把砂壺蓋拆了做鼻煙蓋。瞧,鼻煙蓋在這裏。"木匠說完,把小小的鼻煙蓋交給了富人。
《孔雀公主與傣族王子》講的是:1000多年前,奔流不息的瀾滄江邊,盛開著101朵花;茫茫的大森林裏,有101個國家。在這101個國家中,最美麗、最富饒和治理得最好的是猛董板,即人人都向往的孔雀國。據說,孔雀國位於茫茫森林邊緣,那裏的山最綠,水最清,花最清,花最香,人也長得最漂亮,並且每個人都有一件孔雀羽衣,穿在身上便可以飛,在這個國家裏,人人有事做,個個有飯吃,沒有吵架,沒有盜竊大人知書達理,小孩天真活潑,村村寨寨和睦相處,官家百姓都以善待人,這樣美的地方,誰不稱讚,誰不喜歡,誰不向往!
孔雀國王和孔雀王後是兩位慈祥的老人,他們共同生育一七個女兒,被稱為孔雀七公主。孔雀七公主長得一模一樣,每隔七天,她們便要告示別父母,飛到金湖裏洗一次澡。金湖坐落在茫茫森林裏,隱藏在綠色群山之間,湖的上空雲霧繚繞,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湖麵寬闊無比,一片碧波,像一麵鑲著寶石的明鏡,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四周的鮮花綠葉,孔雀七公主每次飛到這金湖裏洗澡,都十分快樂,總想多玩一陣,但又擔心父王母後掛念,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離去。
一天,她們照例來到金湖裏,七姐妹遊呀遊呀一會兒潛力入水底,一會兒浮出水麵,一會兒相互潑水,一會兒相互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差點兒忘了回家,當她們想起父母正在焦急等待,急忙近回岸邊穿衣時,最小的妹妹孔雀七公主南穆娜的羽衣卻不見了!她們找遍了周圍的草地,也找不到。這是怎麼回事呀,茫茫森林無人跡,難道是天神盜走了?孔雀七公主哪裏知道,盜走羽衣的不是天神,而是猛板加王子召樹屯。召樹屯王子七天前帶領隨從到森林裏打獵,為追逐一隻金鹿來到這碧波蕩漾的金湖邊,看見孔雀七公主正在金湖裏洗澡,那美麗的身影、花一樣的笑容,深深地迷住了他,他一見鍾情,愛上了最小的七公主南穆娜,可是,正當他想唱一首情歌表達愛意時,孔雀七公主穿上羽衣飛走了。
王子一片茫然,站在湖邊發呆,此時,王子的好朋友神龍看出了他的心思,急忙跑來對他說,"七天以後,孔雀七公主還會再來的。你可以在湖邊搭一個樹棚,住在那裏,耐心等待。等到孔雀七公主再飛來洗澡時,你便悄悄走過去,取走羽衣,這樣她便無法飛走,你就有機會表達愛情了。"
王子召樹屯按照神龍的安排,搭了個樹棚,在裏麵等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早晨,像一道彩虹,孔雀七公主果然又飛來洗澡了!雲霧彌漫的金湖立即金黃色光閃閃,七姐妹脫下衣裙像七朵睡蓮飄入湖中。王子召樹屯想起好朋友神龍的話,悄悄地從樹棚裏走出來,取走了年紀最小的七公主南穆娜的羽衣,此刻,孔雀七姐妹已經洗完澡,踏上綠茵茵的湖邊,六個姐姐已穿好衣服,正在慌慌張張地幫助小妹妹尋找羽衣,王子召樹屯的心返而有點不安起來。"不能讓她們太著急!"他從容地從樹棚裏出來,走到七公主南穆娜身邊,很有禮貌地作了道歉,說明自已取走羽衣並無惡習意,而是為了表達愛慕之情,南穆娜公主台頭一看,見召樹屯王子英俊魁梧,容貌像寶石般閃光,心想,: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人,一定是個有理想,有智慧而又心地善良的青年。不覺一見鍾情,也深深地愛上召樹屯。於是,兩顆純潔的心碰在一起,兩股甘甜的水流在一起,倆人都用明亮的眼睛交流了相互愛慕之情。六個姐姐見小妹妹愛上了召樹屯,不知如何是好,更加焦急,一次又一次催促小妹妹快點從召樹屯手中接過羽衣,飛回孔雀宮殿。可是,孔雀七公主卻一動也不動,微低著頭,默默地站著,她已把占燃愛情之火的心,交給了召樹屯王子,無法再離開她,六個姐妹明白:善,能使人獻出一切財富去幫助他人;愛,能使人產生巨大力量去創造幸福。她們了解小妹妹的心,理解小妹妹的愛。六個姐姐都認為:不能拆散已經交了心的戀人,不能毀掉剛剛建好的花園。於是由大姐姐作主,同意將小妹妹南穆若娜留在召樹屯身邊。召樹屯和南穆若娜立即雙手合十,感謝六位姐姐成全了倆的愛情。六個姐姐姐又一次向小妹妹祝福後,揮淚告別,飛回孔雀國去了。
召樹屯與孔雀公的結婚大典剛結束,邊境便函爆發了戰爭,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召樹屯告別新婚的妻子,帶領士兵到前線抗擊敵人。臨行前,他一再囑咐妻子:"請多保重,如果感到寂寞孤單時,可回憶我們在金湖邊相見的情景,這樣,愛神就會飛到身邊,給你無限力量與溫暖。"孔雀公主牢牢記住丈夫的話。人間既洋溢著幸福,也充滿了災難。當召樹屯一離開心愛的妻子,災難就落在孔雀公主南穆若娜的頭上,負責祭祀的摩祜拉在國王麵前謅會飛的孔雀以主為"妖女"是她給猛板加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惡毒地說,"隻有用孔雀公主的血祭猛板加的神靈,猛板加才會消除災難。"老國王不明真相,誤碼聽了摩祜拉的讒言,決定忍痛處死自己的兒媳--孔雀公主。這突然降臨的災難,令孔雀公主南穆娜十分傷心,她並不怕死,但決不能被冤枉而死。那麼如何才能掊離危險呢?美聯社麗善良的孔雀公主在次冷靜地思索著。當士兵將她押到刑場時,她猛然想起丈夫臨走時的囑咐:"如果你感到寂寞孤單時,或回憶在金湖邊相遇的情景,這樣你就會獲得無限力量和溫曖。"哦,有了!正是在金湖邊召樹屯取走了羽衣,一想到這裏,她立即翩翩起舞,飛離地麵,在天空向猛板加的頭人和百姓告別之後,便飛回自己的家鄉--猛董板孔雀國去了。打敗了入侵的敵人,召樹屯王子凱旋歸來,一走進宮殿,就聽到妻子南穆若娜被謅害的消息,十分悲痛。父王為了安慰他,把全猛板最漂亮的姑娘都召到宮裏,任由他挑選一個做一個做妻子。但召樹屯一生隻愛孔雀公主,不會再娶加外的女人。他決心要去尋找妻子,哪怕孔雀國遠在天邊,沿途有無數艱難險阻,他也要去。愛情使他產生巨大的力量。召樹屯挎上戰刀,毅然離開了宮殿,踏上了漫長而又艱辛的尋找愛妻的路途。他走了999天,在神猴和神龍的幫助下,從巨蟒身上越過了能熔化刀劍的黑河,翻過了像風車不斷旋著的大風山,終於到達了孔雀公主的家鄉--孔雀國。
愛情的力量最終戰勝了邪惡勢力,失散的夫妻又團圓了。此時,滿天彩霞。孔雀國的所有男人都有為純潔的愛情而歡呼,所有姑娘都為夫妻團圓而起舞。在孔雀國住了一段時間,召樹屯便告別嶽父嶽母和孔雀國的所有臣民,治國有方,猛板加年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全猛的百姓都說,這都是美麗善善良的孔雀公主帶來的。
從此,傣族人民更加崇拜孔雀,熱愛孔雀,把孔雀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征。由於這一緣故,又派生出一係例習俗:賧佛的時候,教徒們喜歡把朝佛的更多保佑和恩賜;家裏添了女兒,你父母親喜歡起個孔雀的名字,希望女兒的心靈有如孔雀公主一樣純潔;在城鎮裏,人們常常在主要的街道塑上一尊孔雀公主的雕像,認為吉祥的孔雀會給城鎮帶來繁榮和昌盛。
《天鵝仙子與蛤蟆神》講的是:相傳在很久以前,通甸壩子還是一片汪洋的時候,常有一群仙女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就會來到這裏洗浴,她們在黎明之前到達這裏,然後化身為一群美麗的白天鵝。從日出到日落,群結隊在湖中遊泳嘻戲、梳洗,一直到太陽落山晚霞映照時離開湖泊。
湖泊周圍居住著世代耕作的白族先祖,他們在湖邊勞作放牧,卻很少有人知道湖裏的天鵝是仙女的化身。直到有一天,村裏的放牛人落到湖裏又被救起,人們才他那裏聽到是一群仙女。
我奶奶說,那是很多年前的正月十五,一個叫阿琰放牧人在傍晚時分到湖邊找丟失的牛,突然他隱隱約約聽見女孩子的聲音從湖中傳來,起初他還以為是村裏的女子在那兒,心想也許可以從她們那裏打聽到一點牛的消息就尋聲而去,誰知那聲音卻越來越向湖中心移動,阿琰始終沒有看見人影,隻見一些可愛的天鵝在泛著金色波浪的湖麵上隨波蕩漾。這時太陽快落山了,阿琰正要離開這裏,不想腳下的泥土被踩崩了,阿琰驚叫一聲掉進了水中,他拚命掙紮、呼喊。他的腳卻深深嵌進淤泥裏就象被什麼東西拽著,水漸漸地淹沒了他的頭。
就在他快要絕望的時候,他感覺有十多個有著甜美聲音和漂亮身影的女孩從水中冒了出來,她們在阿琰快要失去知覺的時候擁著他並把他托上了湖邊的草地。當阿琰從昏迷中悠悠醒來,已經是黃昏時分,他清晰地記得自己落水獲救的情形,而且他堅信他聽到的聲音和救自己的少女的聲音一樣甜美,他仔細地在周圍的草地上尋找可能留下蹤跡,以表明自己卻確實遇到了天鵝仙子,但是除了空氣中彌漫的芳香外什麼也沒有。
阿琰奇跡般的獲救後逢人就說自己被仙女救過,但是村裏的大人小孩都笑他瘋癲。因為阿琰身高不足五尺,一張瘦瓜臉上長著的五官就象是給人胡亂捏上的泥巴,年近三十沒意嫁他。姑娘見他從不正眼相看,她們生氣的時候就故意用手打他的頭部欺負矮小;男孩子常常罵他是縮瓜、醜八怪。所以他一說自己被仙子救過,大家認為是癡人說夢話。阿琰氣不過,天天把牛兒趕到湖邊,日複一日地盼望能再看見那群仙子,有時候他就衝湖裏其他天鵝說話,希望它們當中能有一隻是救過自己的,但是他的舉動更加令村裏的人厭惡,不敢接近他。然而阿琰就是一個執著的人,他相信自己沒有說謊,也不是做夢。依然每天在湖邊放牛,不停地尋找著認識他的白天鵝。
有一天,阿琰同往常一樣在湖邊放牛,突然那熟悉的聲音響起來了,盡管不是很大,但阿琰聽得異常清楚。他朝湖中望去,呀!一群白色的天鵝在湖中央自由自在嘻戲,甜美的笑聲就是從那兒飄來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阿琰瘋狂了,他揮著手縱情呼喊著。天鵝被這突然發出的呼喊驚嚇得都朝他這個方向張望,她們的笑聲嘎然而止。任憑阿琰怎樣呼喊,天鵝們即不飛走,也不理采。湖邊的農人不禁哈哈大笑,都以為阿琰這次是真的瘋了。可憐阿琰就這麼喊著,圍湖蹦跑。一直到了傍晚,農人們都已歸去,田野顯得空曠寂寞。正在這時阿琰看見一隻天鵝離開鵝群朝他遊來,隻見天鵝遊到跟前,當她輕盈地登上湖岸時,站在阿琰麵前的已是身著白色衣裳的美麗姑娘。她的臉兒象早晨的桃花,眼睛閃著迷人光芒,笑容象旋轉的旋渦把阿琰、草木、空氣和一切都吸了進去。隻聽那姑娘微笑著對自己說,她和姐妹們都是觀音菩薩身邊的伺女,每年都要下凡給菩薩的淨瓶裏盛水,因為這裏的湖光山色實在太美,所以遲遲玩耍,舍不得離去。仙界中人本有禁令不許與世人相見的,隻因前次不忍看阿琰落水淹死,才與姐妹一起將他送上岸邊。
今日相見,隻因為姐妹被阿琰的真誠和執著感動,但又怕被人發現泄漏天機,所以等到現在偷偷相見。阿琰仿佛已沉睡在夢中,呆呆地著這一切生,心裏已是異常興奮,嗓子卻發不了聲。這時湖心的白天鵝們也從湖中冉冉升起離開水中,她們一離水就現出了原先美麗的身影,白色的紗衣長裙在風中飄揚。活潑得象一蝴蝶,很快就飛到離湖岸很近的地方,一邊嘻笑一邊喊她們的妹妹一起回去。她們個個容貌俊俏,明眸皓齒,體態輕盈。太陽已經西沉,天空的最後一抹雲霞也變得暗淡,阿琰隻聽身邊的女子輕柔地說了聲道別的話,然後輕盈地從身邊飛起,跟別的仙子一起很快消失在天空中。這一次阿琰知道了仙子的來曆,更加高興。回村就跟幾個平時最看不起他的少年人誇自己再次遇見仙子,還說了她們明年正月十五一定會來湖上取淨水。
又到了來年正月十五,阿琰早早來到了湖邊。天快亮的時候,一群白天鵝從天空中落到湖裏。突然一支支箭從蘆葦叢中射向它們,天鵝們被射中,發出淒慘的哀鳴,在水中撲騰一陣後,白色的軀體飄泊在淡藍的水中。阿琰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眼睛,看這一切突然生。原來是村裏的少年聽了阿琰的奇遇,但他們根本不相信會有什麼仙子,所以早就準備了弓箭埋伏在湖邊的蘆葦中獵殺天鵝,還興高采烈地嘲笑阿琰想美人想瘋了,編故事騙人。
因為阿琰的無知泄露了仙女的行蹤,讓人類殺死了天鵝仙子。他經受著內心痛苦煎熬,在湖邊徘徊了整整一天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他。聽說有人看見他在當天跳進湖裏淹死了,人們隻當世上少了個瘋子,他的瘋話從此沒人提起。
說來也怪,那一年天一滴雨都沒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很多人在這場饑荒中死去。不久湖水幹涸了,原來流過這裏的瀾滄江從此改道,原本向南流的通甸河也從此倒流向北。湖水幹涸之後,在裏留下一座孤零零的石山,它跟周圍的砂石山截然不同,於是人確信這是阿琰變成的石山,幹旱是上天對人懲罰。盡管人類受到了嚴重的懲罰,但人們總是不願輕易承認自己的殘忍與自私,把阿琰的死說成是"癩蛤蟆吃天鵝肉,海枯石爛不悔改",從此便把這座山叫做蛤蟆山。
《龍公主戲神珠》講的是:燕窩島有個小仔,家裏很窮,十五六歲就到老板船上去當夥漿仔(漁船上燒飯、做雜工的男孩子)。夥漿仔敦厚老實,手腳勤快,還吹得一手好漁笛。
一天早晨,漁船揚帆出海,撒網捕魚。可是拉上來一看,網袋空空的。他們換一個洋地又一個洋地(漁民出海捕魚的漁場),撒了一網又一網,千萬不肯空船攏洋。
老大看夥計們一個個愁眉苦臉,便對夥漿仔說:
"夥漿仔呀!吹曲笛子吧上讓大家消消愁,解解悶!"
夥漿仔坐在船頭上,吹響了漁笛。婉轉動聽的笛聲在海麵蕩漾。一個曲子吹完,船老大才叫大夥去垃漁網。可是,漁網一節一節拉土來,全是空的。大夥心裏冰涼,拉起最後一節網袋,猛地往船板上一摜。忽然,網袋裏衝出一道金光,把漁船照得通亮通亮。大夥嚇呆了!仔細一看,原來捕到了一條金燦燦的魚。這條魚渾身金鱗閃亮,背脊上有一條鮮紅鮮紅的花紋,頭頂紅形形,嘴唇黃澄澄。唇邊還長著兩條又細又長的胡須。
這是什麼魚?隻有船老大一個人知道。他告訴大夥,這是一條非常稀罕名貴的黃神魚,吃了這種魚能補身強筋骨。有黃神魚的地方,一定有魚群。船老大望著黃神魚,笑嘻嘻地說:"夥漿仔,你去剖魚燒魚羹請大家嚐嚐鮮補補神,捕個大網頭,一網魚裝三艙!"夥計們聽了滿心歡喜,有的搖檜,有的撒網,隻有夥漿仔看著黃神魚發愣:這樣好的魚殺掉燒魚羹,多可惜啊!他心裏舍不得,手裏卻拿起刀,在磨石上擦擦地磨了兩下,嚇得黃神魚亂蹦亂跳。
夥漿仔張開雙手丟捉魚。你往東,它跳西,你往西,它跳東,怎麼抓也抓不住,夥漿仔累得直喘氣。突然,他聽到一陣女孩子的哭泣聲,感到奇怪,船上哪來的姑娘?他驚疑地四下一望,隻見黃神魚躺在艙板上,嘴巴一張一閉,雙眼噗噗流淚。夥漿仔看呆了,自言自語
地說:"黃神魚呀,老大要殺你,我可心不忍啊!"
黃神魚忽地跳到他的腳邊,苦苦衷求:"放我回去吧!放我回去吧!"
夥漿仔越發驚奇,蹲下身子問道:"莫非你通靈性?"
黃神魚點點頭,眼淚簌簌流下來。
夥漿仔心腸軟,用手揩揩黃神魚的臉。這一揩,黃神魚哭得更傷心,眼淚像一串珍珠斷了線。夥漿仔鼻子一酸,同情地說:"別哭!別哭!我放你,放你歸大海!"
夥漿田手捧黃神魚,走到船舷邊,黃神魚尾巴一翹,頭一抬,撲通一聲躍進了大海。海麵上咕嚕嚕一陣響,泛起一朵朵銀白色的浪花,浪花中間冒出一個姑娘,嬌滴滴,水靈靈,長得又年輕又美麗,一雙大眼睛直盯著夥漿仔,噗哧一笑:"夥漿仔,你怎麼哭了?"
夥漿仔窘得滿臉通紅,急忙用剛才替黃神魚揩過眼淚的手,揉了揉眼睛,定睛再看,姑娘不見了。
原來,這姑娘是東海龍王的三公主。她在龍宮裏玩膩了,化作黃神魚,悄悄地溜出龍宮,混在魚群裏到處遊蕩。突然,一陣笛聲自遠而近,她側耳細聽,喲!多麼婉轉,多麼動聽!她循聲找尋吹笛人,尋呀尋呀,一個不小心,撞進了漁網裏。
這時,夥漿仔呆呆地望著浪花出神,以為自己看花了眼睛,又用手揉了揉。突然,眼前一亮,海底下的海藻泥沙、龜瞥蟹蝦,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正感到奇怪,隻見一群黃魚迎麵遊來,就高興地大聲喊道:"黃魚!一群大黃魚!老大,快下網呀!"
老大不相信,搖搖頭,沒理他。
眼看黃魚群從船底遊過去了,夥漿仔婉惜地說:"可惜,真可惜!"
話聲剛落,又看見一群黃魚朝漁船遊來,他大喊起來:"老大,快下網,是大黃魚呀!"
老大半信半疑催大夥撤下漁網。不到一袋煙功夫,夥漿仔拍著雙手笑得合不攏口:"進網了,快拉網呀!"
漁網往上拉,嘩啦一陣響,網袋浮上海麵,金燦燦,亮閃閃,滿滿一網大黃魚。撩呀掏呀,一夜掏到大天亮,足足裝了一滿船。從此,島上的漁民都傳開了,說夥漿仔的眼睛能看到海底的魚群。大夥都歡喜跟夥漿仔出海,他說哪裏有魚,漁民就往哪裏撒網,網網不落空,次次滿載而歸。
燕窩島上的漁民日子越過越興旺,人人感激夥漿仔。這可嚇壞了東海龍王,急忙找來龜丞相商討對策。
龜相搖著頭說:"這事難辦!夥漿田救了三公主,三公主贈他一對神眼珠。"
他把三公主如何聽到笛聲,如何落網遇救的經過說了一遍。龍王聽罷,沈吟片刻說:"每天奉送幾擔海產以報答救命之恩未嚐不可,但怎可贈送神眼珠!不行,神眼珠要收回!"
龜相為難地說:"收回神眼珠,夥漿仔雙目要失明,恐怕三公主不答應!"
龍王不耐煩地說:"那該怎麼辦?"
龜相湊近龍王,如此這般地咬耳細語一陣,龍王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說:"事到如今,也隻得如此了!"
一天,風和日麗,海天蔚藍。夥漿仔帶著島上的漁船揚帆出海。他日吹漁笛,眼望海底。船剛到洋地,迎麵就遊來了魚群。夥漿仔手持漁笛,指點撒網,誰知魚群嘩地一調頭,順潮而去。夥漿仔把櫓搖得像陣風猛追不放。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外洋。突然,天上升起團團烏雲,海上刮起陣陣猛風。風呼呼,浪嘩嘩,一個巨浪卷走了夥漿仔。大夥焦急地呼喊著:"夥漿仔!夥漿仔!"
夥漿仔隨浪飄蕩,隻覺得天昏昏,海茫茫,不知飄蕩了多少辰光,不知飄到了什麼地方:他定睛一看,眼前有一幢富麗堂皇的宮殿,龜相站在宮門前迎接:"浪花跳,貴客到,快進宮裏歇一歇!"
接著,宮門裏閃出一群宮女,簇擁著夥漿仔進了宮殿。宮殿裏早就擺下了一桌酒筵,龜相請夥漿仔入席,端起酒杯,滿臉堆笑地說:"恭喜!恭喜!"
夥漿仔穩了穩神說:"遇難落海,還道啥個喜?"
龜相說:"龍王招駙馬,這不是天大的喜事嗎?"
夥漿仔輕蔑地說:"我是個窮漁郎,龍王招婿與我何關?"
龜相嗬嗬笑道:"通靈性的黃神魚就是美麗的三公主。患難相救,終身相配!"
夥漿仔一聽,又喜又驚。但轉而一想,門不當,戶不對,公主怎能配漁郎?
他淡淡一笑說:"公主金枝玉葉,到人間吃不起苦工"說罷就要離席而去。
龜相忙伸手一欄:"既然來了,何必再走?"
夥漿仔不依,一定要走。龜相急了,把臉一沈,喝道:"龍王有旨,不願留住龍宮,隻好收回神眼珠!來呀!"
隨著喊聲,一隊墨魚圍了土來,猛地噴出墨汁。
夥漿田隻覺得雙眼一陣劇痛,昏死在地。
過了很久很久,夥漿仔才緩過氣來。他慢慢睜開眼睛,隻覺得一片漆黑,摸摸地上,全是沙子。夥漿田雖然回到了家鄉,卻雙目失明了,再也不能出海捕魚了。他心裏充滿著憂傷和憤恨,常常獨自一人無聊地坐在海邊,吹著心愛的漁笛。
夜深人靜,三公主被一陣笛聲驚醒。她側耳靜聽,不覺雙眉緊鎖,心裏不安起來:以往的笛聲是那麼悠揚愉快,今天卻如此憂傷淒側!她匆匆離開龍宮,循著笛聲來到海邊。猛見夥漿田雙目失明,頓時明白了父王許婚的用心。
她又恨又愧,扶起夥漿仔,一字一頓地說:"走,我們回家去!"
夥漿仔隻是呆呆地站著,臉上毫無表情,好像什麼也沒聽見。三公主急了:"既已許婚,你我就是夫妻!你不帶我回家,叫我到哪裏去?"
夥漿仔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我兩眼摸黑,怎好連累你?快回龍宮去吧!"
"不!我絕不回龍宮,寧可守你一輩子!"
夥漿仔心裏萬分感激,嘴裏還是一個勁地催她快走。
三公主低頭沈思良久說:"好吧!一定要我走,那就讓我再看看你的眼睛!"
夥漿仔聽她答應了,便順從地躺在沙灘上。三公主張開嘴巴,射出一道異光,噗的一聲,一顆龍珠落在夥漿田的眼睛上。龍珠滴溜溜地打轉,夥漿仔眼珠裏的毒汁一滴一滴的往外淌,眼珠閃爍出一道亮光,越來越明亮,毒汁黏在龍珠上,異光燦爛的龍珠越來越暗淡!
最後變成了一顆小黑球。
三公主失去龍珠,渾身發軟,撲通一聲跌坐在沙灘上。
夥漿仔雙目複明了,睜眼看見三公主癱坐在沙灘上,花容憔悴,喘息不停,一時慌了手腳,忙問:"你怎麼了?你怎麼了?"
三公主兩眼含淚,憂鬱地說:"龍珠失明,我隻好重返龍宮養身。你我要想再見,難呀!"
夥漿仔難過得說不出話來,他一把扶住三公主說"為了救我,如竟獻出寶珠,這可如何是好!"
三公主臉色慘白,微微一笑說:"你雙目複明,我也放心了!待我返回龍宮,懇求父王每日奉獻海產萬擔!"
說罷,漸漸地現出龍形,嘩一聲,向大海深處遊去。
據說,東海龍王拗不過女兒的請求,終於答應每日奉獻海產萬擔,算是報答夥漿仔的救命之恩!
《三戲海龍王》講的是:東海洋上有個島,島上有個村莊叫魯家村。很早以前,這個村子裏住著十幾戶姓魯的莊稼人。他們種著一些依海傍山的碗頭地,在海裏捉些沙蟹魚蝦,勉強過著日子。島上天旱少雨,人們隻好殺豬宰羊,到村外的龍王廟去求雨。倘若龍王高興,賜一點雨水,種田人方能得到一點好收成。這樣年年供豬獻羊,也把人們鬧苦了。這一年又遇大旱,人們生活不下去,便陸續離鄉背井,外出謀生,最後隻剩下魯大一家。
魯大夫婦倆有兩個兒子。老婆說:"魯大呀!山上的草根也焦了,樹皮也軟了,我們還是逃命去吧!""不!我想想辦法。"魯大說:"馬上要開春下種了,季節不能錯過。"
第二天,魯大來到龍王廟,隻見廟堂坍了一個屋角。端坐在上的海龍王,頭麵身腰布滿蜿蛛網,供桌也破了,當中有一個像頭一般大的洞。魯大走到龍王像跟前,作了個揖說:"龍王呀!隻怪你不通人情,弄得如今門庭冷落,香火全無,連個掃掃地、揮憚灰塵的人也沒有。要是你能下一場大雨,讓我今年秋天豐收,我許你一場大戲。你不稀罕人家用全豬全羊供你,我就供你一個活人頭,你看好不好?如好,我們一言為定,今朝就降雨。"魯大說完就回家準備農具去了。龍王廟內,這天當值的是蟹精。他聽了魯大一番話不敢延遲,忙回水晶宮向龍王稟告。龍王捋著龍須沉吟起來:豬羊雞鴨,山珍海味,我樣樣都吃過,這新鮮的活人頭,倒值得一嚐。況且這幾年弄得我廟宇不整,香火不續,合該趁此機會興旺起來。於是招來風婆、雷公,帶了蝦兵蟹將到魯家村來布雨。
再說魯大回到家中整理農具。將近中午,一聲驚雷,頓時大雨直潑而來。這雨勢,好似東海潮漲萬頃浪,天河決口水傾瀉。雨過天晴,魯大忙著耕耘播種。龍王為了嚐人頭味道,也暗中幫忙,叫蝦兵蟹將在魯大田中施肥除蟲。禾苗日竄夜長,到收獲季節,稻穀一片金黃,如碎金鋪滿地。魯大則忙著收割,整場翻曬。龍王穩穩地等著人頭上供。直到大年三十,魯大才拿了一把掃帚來到龍王廟。龍王見他空手而來,心裏正疑惑,隻見魯大作揖道:"龍王呀!我們有約在先,我許你一場大戲,一個活人頭,今天我帶來了,請先看戲,再吃人頭。"說罷,便手執掃帚,在廟內手舞足蹈,前翻後滾地著實戲鬧了一番,弄得廟內塵土飛揚。龍王正想發怒,轉而一想:算了,可能他請不到戲班子,胡亂代替。還是等著嚐人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