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民間長詩
序
民間長詩是民間文學的一個門類,它包括史詩、抒情長詩和敘事長詩三大類。由於史詩具有比較獨特的地位,一般可將其分離開來,本書就是這樣的,這一章主要介紹各民族的抒情長詩和敘事長詩。
民間長詩一般都是在詩歌、神話、傳說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社會進一步繁榮,這時需要一種容量大、能表現曲折情節,能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形式。這樣,民間長詩也就應運而生了,它已逐漸擺脫了神話裏美妙的幻想,走向了自覺表現人生的藝術道路,因此,它在題材的選擇、主題的表達、人物的塑造等方麵都比民歌、神話、傳說等文學體裁來得深刻和完善一些。
民間長詩產生與發展的時期也是民間文學相對比較繁榮的時候,其數量浩如煙海,十分豐富,其中不乏一些較有影響性的長篇詩歌。如:彝族的《阿詩瑪》、苗族的《娘阿莎》、傣族的《娥並與桑洛》、侗族的《珠郎與娘美》、土家族的《錦雞》、哈尼族的《不願出嫁的姑娘》、白族的《出門調》、景頗族的《凱諾和凱剛》、藏族的《在不幸的擦瓦絨》、羌族的《木姐珠與鬥安珠》、布依族的《六月六》、壯族的《嘹歌》、《傳揚歌》、《馬骨胡之歌》、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維吾爾族的《艾裏甫與賽乃姆》、回族的《馬五歌與尕豆妹》等等。
民間長詩中,有豐富的愛情長詩,這類長詩多取材於青年人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對舊有婚姻製度的反抗。人類的婚姻製度經曆了多次的變革,在婚姻製度的交替時期,往往會產生一曲曲摧人淚下的愛情悲歌,這類悲歌貼切人生,直敘人生。其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語言樸實而生動,在民間流傳不斷,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麵主要介紹幾部具有影響的優秀愛情敘事長詩《阿詩瑪》、《娘阿莎》、《娥並與桑洛》等。
第一章 《阿詩瑪》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口頭流傳的長篇敘事詩。自譯成漢文出版後,影響很大,又被譯成英、日、德等多種文字,已被列為世界優秀長篇敘事詩。
《阿詩瑪》講敘的是阿詩瑪與阿黑兄妹倆反對不合理婚姻的故事。全詩長達1500行。分為"應該怎樣唱呀"、"在阿著底地方"、"天空閃出一朵紅"、"成長"等四部分。在一個叫阿著底的地方,有兩戶人家,一戶是阿詩瑪和阿黑兄妹的格路日明家,這一家清貧而善良,"院子裏的鬆樹直挺挺,生下兒子像青鬆,場子裏的桂花放清香,生下姑娘像花一樣。"。另一戶是財主熱布巴拉家,這家富裕而凶惡,連螞蟻都不敢進他家。他家"場子裏的樹子長得格叉叉,生下個兒子長不大,他叫阿支,阿支就是他,他像猴子,猴子更像他。"阿詩瑪勤勞而美麗,她繡的花"鮮豔賽山茶";她趕的羊群"白得像秋天的浮雲";她是"千萬朵山茶中最美的一朵,千萬個撒尼姑娘中最好的一個"。她迷住了許多撒尼小夥子,他們"沒事每天找她三遍,有事每天找她九遍。"財主熱布巴拉也看上阿詩瑪的聰明與美貌,企圖讓阿詩瑪與他的兒子阿支成婚,卻遭到了阿詩瑪的拒絕:
清水不願和渾水在一起,我絕不嫁給熱布巴拉家,綿羊不願和豺狼作夥伴,我絕不嫁給熱布巴拉家。
阿詩瑪認為"隻有窮人知道窮人的苦,窮人愛聽窮人的話","不嫁給有錢人","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個不嫁!"她有自己的愛情觀,她說:"會盤田的人我才中意","真心的人我才喜歡。"熱布巴拉為兒子提親的事遭到拒絕後,便仗著自己的權勢,乘阿詩瑪的哥哥阿黑遠在外地放羊之機,強行搶走了阿詩瑪。阿黑得知自己的妹妹被搶後,趕來營救,他與熱布巴拉進行了對歌、砍樹、接樹、撒秋、拾米等各式各樣的較量,都取得了勝利。熱布巴拉不甘失敗,又放出老虎來傷人,被阿黑用箭射死。熱布巴拉家仍不放人,阿黑又射三箭,一箭釘在熱布巴拉的祖先牌位上:"阿黑回頭射一箭,一箭射在大門上,嚇壞熱布巴拉家,全家拔箭拔不下。"熱布巴拉不得不央求阿詩瑪:"你家的金箭你能拔,拔出箭來你回家"。待阿詩瑪將箭拔出後,他又想耍賴,隨著神箭一次次的射出,熱布巴拉不得不認輸:我認輸來你家贏,一定讓你轉回家。
可就在阿詩瑪與阿黑回家的路上,熱布巴拉又縱容岩神放洪水來淹沒他倆:滿天起黑雲,雷聲震天裂,急風催驟雨,大雨往下傾。走到十二崖子腳,洪水滾滾來,小河變大河,兄妹二人不能過。
麵對這滾滾的洪水,兄妹倆人毫不畏懼:兄妹倆人啊,不管大河還是小河,不管水淺還是水深,都要一起過。但隨著阿黑神箭的沉落,阿詩瑪也被淹沒了:洪水滾滾來,河上起大波,阿黑遊到河中,神箭突然沉落,可愛的阿詩瑪,從此卷進漩渦
阿詩瑪最後變成了山穀裏的回聲,"你們來叫我,我就應聲回答。"這回聲在撒尼地區的重山峻嶺中永遠回蕩著。撒尼人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位可愛的姑娘:天空放紅花,石崖映彩霞,十二崖子上,站著一位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愛的阿詩瑪。
長詩塑造的阿詩瑪和阿黑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他倆成了撒尼人小夥子與姑娘的楷模,也成了撒尼人性格、品德的典範。
《阿詩瑪》以它極高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它在民族民間文學中的地位,是我國優秀的民間敘事長詩之一,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第二章 《娥並與桑洛》
《娥並與桑洛》是傣族著名的長篇敘事詩。與《葉罕佐與冒弄央》、《相秀》一起被稱為傣族三大悲劇敘事詩,在群眾中影響很大。全詩共13章,1600多行。故事是這樣的:
桑洛是有錢人家的兒子,住在景多昂,母親為他訂了一門親事,要他娶表妹為妻。桑洛不樂意,為了尋找自己的愛情,便借做生意之機離家出走,在外結識了一位叫娥並的姑娘,娥並不僅善良,而且十分美麗:
街子上的人們看見她,想買東西的人忘了買;想賣東西的人忘了賣;拿著秤杆的人,忘了把秤錘掛上;吃飯的人放下碗,錯把菜盆端起;喝茶的人見了她,往碗裏丟進煙草;抽煙的人見了她,煙葉掉了還不住地吸。
桑洛與娥並深深地相愛了,愛情把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兩對眼睛都對愛情發光,說不完的話,表白不盡的情意,好像一口深深的井水,舀不盡,打不幹。"桑洛向心愛的人求婚,娥並給了他熱烈的回報:猛根的花好戴啊!你可以連根挖走。
桑洛與娥並私定了終身,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桑洛回家,把事情告訴母親,要母親答應他娶娥並為妻。母親一聽發了火,將他痛斥了一頓:"你是景多昂沙鐵家的兒子,怎麼會愛上猛根的窮姑娘!"
娥並懷孕了,從家鄉到景多昂來找桑洛,桑洛的母親預先得知消息,便打發兒子去上山打獵。娥並到了之後,她把發酸的食物給娥並吃,娥並吃不下去,她便一陣痛打,打得娥並鮮血直流:血滴在白雞上,白雞變成紅雞;血滴在紅雞上,紅雞變成紫雞。
桑洛的母親最後將她趕出家門。在回家的路上,娥並生下一個孩子,孩子變成一隻小鳥飛走了。桑洛回到家裏,得知消息,便騎驢趕去。娥並因傷勢太重,剛見他一麵就死去了。"娥並的眼睛,微微張了三下,......微笑著死在桑洛手上。"桑洛悲痛至極,抽出長刀自盡,"倒在娥並身邊"。
桑洛的母親活活地害死了兩位相愛的年輕人,但她還不解恨,在桑洛與娥並下葬時,不讓他倆埋在一起:"放了三筒竹子隔開棺材,用挑水扁擔擋在中間。"娥並與桑洛變成了蘆葦,花絮飛在一起,根根連在一起,她又放火燒了蘆葦。最後,娥並與桑洛變成了兩顆星星,這兩顆星星每年三月相會在一起。
長詩以愛情這一永久性的題材描述了一個感人至深,摧人淚下的故事。其文筆細膩,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娥並與桑洛為自由愛情而與殘酷的舊封建婚姻製度進行抗爭的那一幕幕,特別是桑洛拔刀殉情,兩人變蘆葦相纏繞,變星星相聚會的場麵,尤為使人難忘,堪稱為傣族悲劇的代表作品。
第三章 《娘阿莎》
苗族古歌中唱道:"最繁榮的是《蝶母誕生》、最長壽的是《榜香由》、最美麗的是《娘阿莎》。"在苗族民間流傳了許多優美的愛情敘事詩,如反抗民族內部禁止通婚舊習慣的《娥嬌與金丹》、反抗長女必須嫁回舅家這一舅權製的《哈梅》都是非常優美的,但最美麗的,還得數《娘阿莎》。它以擬人的手法,塑造了娘阿莎(清水姑娘)、太陽、月亮、烏雲、蝙蝠等一係列栩栩如生的形象,把人們帶進一個美妙神奇的世界:
螃蟹挖井、百鳥扛來彩虹搭橋,娘阿莎誕生了;她從清澈見底的水井裏輕盈地走了出來。娘阿莎生來楚楚動人,櫻花、蜜蜂、畫眉都來找她約會:
櫻花約她樹下坐,蜜蜂請她去吃蜜,畫眉和她同唱歌,大家都愛娘阿莎。太陽是天上一位遊閑浪蕩的闊少,他"水壺煙竿在手,拖著鞋子串寨,象大老爺出衙門,象好馬擺街!"烏雲是位花言巧語的媒婆,她勸太陽娶娘阿莎為妻:"天上發財數你太陽,地上美麗數娘阿莎,雞崽大了要找窩窩,哥哥大了要有個家。"太陽聽了高興,便讓她去說媒。娘阿莎表示:"七百挑田地我不愛,一挑田地我不嫌。隻要人勤快,隻要心腸好,才能快快活活共到老。"烏雲見她喜愛勤勞的人,便騙她說太陽是"扁擔不離肩,鐮刀不離腰。別人一天砍一挑柴,太陽一早割九挑草"的莊稼漢。娘阿莎信以為真,便嫁給了太陽。哪知太陽又懶又無情,他第一天和娘阿莎同桌吃飯,第二天和娘阿莎烤火談天,第三天找來月亮當長工,然後丟下娘阿莎在家裏,自己到東海邊當理老和做生意去了。太陽走的時候,楓葉在發青,可是楓葉已紅了三次,太陽還沒回家。"娘阿莎天天哭,娘阿莎天天氣:'回到地上沒樓梯,這輩子怎麼活下去!'蟬兒在樹上也為她悲鳴,她聽了更是傷心。她請蟬兒捎信去,要太陽回來,可是太陽卻將蟬兒打死了。
冬去春來,娘阿莎守了六年空房,在寂寞與悲傷中熬過了一個個日日夜夜。給她當長工的月亮,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默默地幫助她,日子久了,他倆產生了愛情:拉多手就熱,看多感情生,窮苦的月亮,娘阿莎暗暗可憐他;漂亮的月亮,娘阿莎悄悄愛上他。拉多手就熱,看多感情生,寂寞的娘阿莎,月亮暗暗地可憐她,美麗的娘阿莎,月亮悄悄地愛上她。
娘阿莎找到了愛情,與月亮一起逃到天邊安家,過著甜蜜的生活。這事後來被太陽知道了,他氣得咬牙切齒,拿起弓箭要射死娘阿莎和月亮。娘阿莎的哥哥記莎(泉裏的水鏽)好歹將他勸住,兩人一起找到天邊,想用花言巧語重新騙取娘阿莎的信任,哄她回心轉意。哪知娘阿莎早已看透,回答說:"青草已漚成泥巴,我實在寒心你。"太陽見不能說動娘阿莎,便請來理老評理斷案,理老評斷:娘阿莎給月亮,而月亮把江山給太陽以作補賠。原來白天也是由月亮掌管的,自那以後,月亮就隻管黑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