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1 / 2)

第四章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

1976年,生活在美國洛杉磯動物園裏的21隻活潑可愛的小鳥,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全部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活得好端端的鳥兒,為什麼會忽然盡數死去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了揭開其中的秘密,動物學家解剖了小鳥的屍體。解剖的結果表明,死鳥體內DDT的含量竟然要比健康鳥類高出幾十倍。DDT到底是怎樣一種物質?死鳥體內的DDT又是從哪兒來的?

DDT是一種殺蟲劑,有一定的毒性。它的化學名稱叫做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在常溫下它是一種白色針狀晶體,非常穩定,直到195℃時才會分解。它不溶於水,隻溶於丙酮、乙醇等有機溶劑,因此很容易積聚在脂肪組織內。DDT的殺蟲範圍很廣,所以又被稱作"萬能殺蟲劑"。在本世紀的40~50年代,一提到殺蟲藥,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DDT。DDT確實也為人類造過不少福。例如,DDT曾為人類殺死馬鈴薯甲蟲、傳播斑疹傷寒的人虱和臭名昭著的蒼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東南亞作戰的美軍士兵還曾利用DDT殺死了大批瘧蚊......

DDT是禍首

那麼,DDT怎麼會跑到小鳥的身體裏去呢?科學家經過反複調查,發現這些小鳥食用了生活在南加利福尼亞河裏的魚類,而這些魚類的脂肪和肝髒就積聚起大量的DDT。進一步的調查發現,這些DDT來源於南加利福尼亞的一家農藥廠。這家農藥廠將含有DDT的廢液排放到附近的河流裏,廢液中的DDT就被河流中的水生動物攝入。魚類或者通過吞食小型水生動物,或者直接把DDT攝入體內並積累起來。鳥兒吃了這些含有DDT的"毒魚",最終便導致了死亡。原來造成鳥類暴死的罪魁禍首就是曾經為人類造過福利的DDT!

一般來說,動物大多具有分解和排泄一定量毒素的能力,然而,對DDT卻不能。首先,由於DDT的分子結構中含有非常穩定的苯環,所以不容易被分解成無毒物質。其次,由於DDT不易溶於水而極易溶於脂肪,所以一旦攝入就溶解在脂肪內,再也難以排出。魚類食用了含DDT的水生動物,它們的脂肪內就會積聚起大量DDT,鳥類食用了這些含有DDT的魚類,它們的脂肪內DDT的含量就會增加。一旦脂肪被消耗,大量的DDT進入血液,就會導致死亡。科學家還發現:DDT在脂肪中的溶解度竟是水中的5000萬倍;它不僅可以在動物體內積聚,而且還可以在糧食、蔬菜和水果中積聚,食用了受汙染的糧食、蔬菜和水果,也會造成慢性中毒。對人體內DDT含量的同樣檢測表明,DDT在人體的血液、大腦、肝髒和脂肪中的含量比是1∶4∶30∶300。DDT大量積聚在人體的脂肪組織中,就有可能使人的肝髒腫大,肝功能異常,甚至導致癌變。

DDT對人和動物產生的不良影響終於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對DDT所產生的副作用進行了廣泛的監測。結果,他們幾乎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查到了DDT的蹤跡。甚至在以往人們認為是"淨土"的南極洲和格陵蘭冰層中,也測到了DDT。我國的科學家們幾乎在被抽查的所有中國人的肝髒裏,都查到了DDT。

目前人們已經知道,在所有的受害者中,鳥類受到的危害最大。這是因為鳥類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攝食量比較大,體重相對較輕,這很容易會引起DDT慢性中毒和下一代的畸變,嚴重的便中毒死亡。因此,在大量使用DDT的地方,鳥類被大批毒死,使本來應該是鳥雀齊鳴的春天,變得寂靜無聲。

本世紀50年代末,一個名叫卡爾遜的美國女科學家通過調查,看到了DDT的巨大危害,寫出一本名叫《寂靜的春天》的小冊子。書中指出,如果我們對DDT的危害不予重視,那麼,鳥類將首先被滅絕,到那時,原來生機勃勃、百鳥爭鳴的春天將呈現死一般的寂靜,人類的生態環境將遭受嚴重的破壞。這本書揭示了汙染造成的生態危機,重新喚起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普遍重視,所以,它的出版被認為是環境保護運動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禁用毒物

從本世紀70年代起,發達國家相繼禁止生產和使用DDT以及其他一些有機氯農藥。在我國,從1982年起,也明令禁止使用DDT和六六六(六氯苯)農藥。

進入80年代以後,人類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為重視,明確地提出了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並重的方針。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1995年,有102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開會,與會者一致要求采取措施,禁止將12種毒物倒入海洋,這12種毒物中,包括DDT在內的有機氯農藥赫然在目。

DDT雖然對人類作出過貢獻,但它留下的危害卻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才能消除。可以相信,經過人類不懈的努力,這種危害是可以消除的。百鳥爭鳴、百花齊放的春天是不會寂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