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如何診治嚴重的學習心理障礙(1 / 3)

第三卷 如何診治嚴重的學習心理障礙

第一章 感知障礙的診治

人的感覺、知覺和感知,既是相互關聯的心理活動,又是各自獨立的心理概念。

感覺,是客觀刺激物的個別屬性,如顏色、聲音、軟硬、冷暖、香臭及大小等,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是人類認識過程最原始和最簡單的階段。人類感覺主要是視、聽、味、觸、嗅以及平衡、運動、內髒覺等等。知覺則是將某一事物的各種屬性在大腦中進行綜合,再結合以往的經驗認識事物整體的心理過程,是高於感覺的認識階段。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感覺與知覺常同時進行,故將感覺和知覺聯合進行的心理過程稱之為感知。

感知這一心理活動過程,受著外界客觀刺激、大腦的機能狀態以及經驗、知識和全身健康狀況的影響,有時難以正確無誤地感知事物。感覺異常、知覺障礙和感知綜合異常,都可使感知心理活動異常或變態。感知變態後,客觀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就不能保證其正確性和真實性,這將給整個心理活動帶來不良影響。

為了保持心理活動的正常,以使人們能正確地生活、學習、工作,糾正變態和其他不正常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活動方式是必要的。在糾正變態心理活動及其行為時,首先應從比較初級和簡單的感覺、知覺以及感知著手。隻有認識並糾正了不正常或變態的感知心理活動,其他高級複雜的心理變態才有基礎。

一、異常感覺

感覺到的事物,與該事物的客觀實際吻合或相符,則可認為感覺正常。如熱的物體,通過觸覺感受到,然後將熱感在大腦中進行精細分析,所得的"熱感覺"與物體的熱度、熱量等相符,那麼其感覺屬於正常。一般來說,大多數人的感覺是正常的,但正常人的感覺卻不是所有的感覺都與客觀事物的刺激一致,或者某一種感覺不正常,或者某一個時間或地點的感覺不正常,這是在所難免的。

1心因性感覺過敏

此種情況,患者的神經係統無器質性病變,而對外界的一般的刺激強度和刺激量難以忍受。常見的心因性感覺過敏有怕冷、怕熱、怕光、怕音響等等。有的人怕熱,氣溫稍一升高,他們脫衣打扇,心煩。其實,怕熱的表現主要是心理上的煩悶,室溫沒有達到相當高度時,並不表現出出汗、體溫升高等軀體症狀,即使有心跳加速、氣急(呼吸加快)也是繼發"怕熱"心理活動以後的表現,隻是一種心理上的怕熱。故稱之為"心理熱過敏"。人們所碰到的特別怕熱、怕冷、怕光等刺激的人,就可能有心因感覺過敏存在,隻是各人過敏的刺激因素不同而已。

對音響過敏者來說,有的音響,如鋸鐵聲可使一些人害怕得掩耳逃跑;而有的人怕錯牙音,有的人怕擦劃玻璃聲。視過敏的人不同,所怕的音響並不一樣。當高度心理性音響過敏者,接受他所過敏的音響時,如鋸鐵聲,即使是很低的音響也足以使他心神不安,甚至恐慌。有一位心理銼鐵聲過敏的工人,他從事的鉗工活,用鋼銼銼鐵是常用的操作工藝,可是他聽不得銼鐵聲。他因此不願作鉗工活,要求調換工作,因此受到車間主任的批評。由於車間主任不理解這位工人的心理銼鐵聲過敏變態,強令他繼續幹這個活。一天,同車間的工人們同時銼鐵,於是銼鐵聲充滿整個車間,此時該工人抱頭掩耳大喊大叫,隨後叫頭痛難受,流著淚在地上打滾。如果不懂得變態心理學,對這個工人的行為混亂是難以理解的。對這種情況,如果不進行心理學治療,該工人就難以勝任鉗工的工作了。

另有一位有歇斯底裏心理傾向的女青年,很怕癢。她怕癢的程度達到心理過敏變態的地步,因此不敢穿絨衣和易引起癢感的毛料衣服。有一次,她穿了條粗毛線褲上班,開始並無感覺,但不多時因毛纖維穿過內褲刺激肉體時,她竟不斷地發出嘻笑,使同事們莫名其妙,她本人也無可奈何。

一般性的感覺過敏很常見,但嚴重的心理感覺過敏變態並不多見。不過,一旦後者出現,不進行治療是會影響生活的。正常的癢感是一種快感,但高度的怕癢則是極大的痛苦。凡有高度怕光、怕音響、怕冷熱、怕癢的心理感覺變態者,均應認真治療。由於這種變態可與癔病、神經衰弱、憂鬱症、更年期、青春期內分泌失調、腦外傷等情況同時存在,並且有因果關係或心理聯係,所以對這些病症應一一處理,然後配合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中,諸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行為療法、領悟療法等效果並不大,印度瑜珈、中國氣功(內功)鍛煉則較有效。練上述兩種功法,可增強心理耐受性,達到出現以氣功抵拒針刺的痛苦的效應之前,癢感敏感就會消失。使用鎮靜藥、麻醉藥也有效,但隻能作為臨時性的控製措施使用,因為單純用藥是難以消除變態心理的。隻有充分運用心理療法,才可望痊愈。

2感覺倒錯

這種感覺心理變態比較嚴重。患者對外界刺激的感覺與正常人的感覺不同,表現出與正常感覺在性質上異常或完全相反。例如,本來是熱的感覺,他感受到的卻是冷;本來是痛的,他覺得刺癢;本來是臭,他覺得香;本來是暗,他覺得明亮度不小......具體情況相當複雜。

在癔病患者當中,感覺倒錯的心理變態現象比較多見。正常人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出現感覺倒錯。例如,在嚴寒之中,用手或身體其他部位觸及冰塊時,可能不是冷感,而以為是"熱冰",即有冷熱感覺倒錯。

感覺倒錯,憑過去的正常經驗去發現其存在是不難的。如過去已知冰塊之冷,突然觸到它有熱感時,自然就知道發生感覺倒錯了。但是,對於未經驗過的事物發生感覺倒錯卻基本上難以認識出來,這對正確認識客觀事物將是有影響的。科學家有可能因這種心理一時變態,而將"發明物"作為"廢物"拋棄。因此,要求人們在進行科學試驗或作其他事情時,應反複體察和驗證,同時找多個人對照驗證,以免因感覺倒錯導致重大的錯誤或疏漏。特別是,經常發生冷熱感倒錯或類似情況之人,除了工作中注意反複驗證和找人對照之外,應加強心理保健。

對感覺倒錯的治療,第一應消除緊張情緒,第二應安排合乎生理要求的環境。因為緊張、疲勞和超出生理適應能力的惡劣條件是引起感覺倒錯的重要原因,若能成功地避免這兩點就能減少發生感覺倒錯的心理變態。因感覺倒錯與神經衰弱、癔病等有關聯,故有這類疾病者應積極治療,其中包括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

3感覺剝奪

感覺剝奪是指隔絕外界刺激或喪失感受時機的一種心理變態。在實驗心理學研究時,用實驗的方法可以造成"感覺剝奪"的模型。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中,就會出現感覺剝奪心理變態。絕對安靜的環境是不容易設置的,但高度"靜"的環境也可產生感覺剝奪。據報道,身處冰天雪地的孤人,可發生不自主地不去感受外界刺激或一段時間什麼感受也沒有(什麼也不"知道")的情況。另有人說,處於孤獨無援的探險者也會有這種體驗。

從理論上看,真正出現感覺剝奪,簡直類似全麻醉的人或大部分被麻醉的人,那對機體和心理活動是極為不利的。但實際上,這種心理變態僅具有心理學實驗研究和理論研究的價值,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並不大。由於持久的感覺剝奪會導致心理活動混亂,出現抑鬱、恐慌、妄想或幻想等情況,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應提醒在荒野、冰川、太空、地球的各種無人區、海洋深水中等環境活動或科研時,應盡量避免單獨行動;即使非單獨行動不可,也應帶上影視、音響通訊聯絡及安排個人娛樂項目,以免發生感覺剝奪的心理變態,進而避免由此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害和影響所從事的活動和科學研究工作。

4其他感覺異常

其他感覺異常有感覺遲鈍、減退、缺失及體感異常(內感不適)等等。這些異常與軀體疾病關係密切,雖然也是感覺心理活動異常,但我們以為作為疾病的症狀進行研究更為有利,所以不擬在變態心理學中作過多的贅述。其治療以治療相應的軀體疾病為主。

二、變態知覺

變態知覺,即異常知覺。常見的異常知覺有錯覺和幻覺兩種。心理學對這兩種異常知覺研究者極多。

1錯覺

人通過感覺感受到的事物屬性,在大腦中進行綜合後認識到該事物的整體,這個"事物在心理上的整體"如果與客觀事物相一致,這便是正常的知覺;如果感知的"事物整體"與客觀真實事物不相符,那就是錯誤的知覺,簡稱為"錯覺"。錯覺是對客觀刺激事物的歪曲和錯誤的知覺,或者說是對真實事物的一種虛假錯誤的心理印象。

錯覺,是健康人和病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活動的異常情況。《精神病症狀學》將錯覺分為:

(1)物理性錯覺:又稱被動性錯覺,是感覺器官因外界的物理條件變化而造成的錯覺。如,由於繪畫的線條不同,使得畫麵呈立體感;遠望鐵軌,顯得軌距越來越窄等等。

(2)生理性錯覺:又稱自動性錯覺,常由於驚慌、期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引起。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或"杯弓蛇影";見遠處來人而視為久別的親人;以及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時將書中的字認錯等。

(2)病理性錯覺:多見於感染、中毒及衰竭等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時,以視錯覺或聽錯覺為多見。如高熱病人看到陽光認為是烈火燒身,聽到叩門聲認為是開槍聲等。中毒時也可有顏色的錯覺,如黃視症、綠視症、紅視症、無色視覺等,即看到的東西都為單一的顏色。精神分裂症的錯覺常與妄想有關。躁鬱性精神病的譫妄性躁狂時也可有錯覺,此與意識障礙有關。

(4)幻想性錯覺:這是一種特殊而複雜的錯覺。病人將實際存在的形象,如牆上的斑點或天上的雲彩等,因幻想的作用而錯誤地感知為他人意識不到的山水、人物、花卉及鳥獸等,並隨著自己幻想的內容而改變其形象。所以幻想性錯覺的內容,與當時的幻想關係密切。以上奇特的改變在正常人也可見到,尤其是見於富於幻想的人。

由錯覺引伸出的心理活動異常是較為嚴重的。由於錯覺可招致工作的失誤,科研的失敗。對人際關係和社會活動現象的錯覺,可造成誤解、冤屈及各種各樣的錯誤言行。因此,錯覺是人類心理活動中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也是變態心理學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

心理學上的錯覺常錯綜複雜,有時兼有生理性、病理性、物理性和幻想性的錯覺呈"混同狀態"出現,加上多種心理因素和條件的影響,患者常不能自識其錯。對於發生錯覺的人來說,總是不利的。正因為如此,在戰爭中和破案之類的活動中,有不少人以造成對(敵)方的錯覺的心理學方法取勝。在這方麵,諸葛亮的"空城計"的確是造成敵人錯覺的一個絕妙例子。運用心理的方法具有相當的威力,有的心理學家曾認為,"心理造勢"可與原子彈比威力,其實運用錯覺抗爭的威力同樣很大。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似乎研究避免錯覺的損害更具有實際應用意義。

避免和糾正錯覺的方法,盡可以列出千百種,但真正實用的則是"錯覺匡正術"。具體方法是進"多感覺和多人群驗正"。如果要想知道自己的知覺是否是"錯覺",首先可利用視、聽、觸、嗅、味、運動、平衡覺及特異功能等八種感覺去盡可能地從多方麵去接受事物的刺激和信息。這樣,當一種感覺異常時,可從另幾種感覺中獲得糾正。這是個人匡正錯覺切實可行的方法。如果想不發生錯覺,就應盡可能地運用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和感覺能力,不要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觸而不動。綜合運用感覺能力,如有某些特異功能,也一並用上,其錯覺便會大大減少。進行多感覺驗正之後,再將自己的"知覺"(也可能是錯覺)拿去同別人或更多的人對照,如果大多數人的心理活動相同,則該"知覺"可認為是知覺而不是錯覺;如自己的"知覺"與大多數人在相同條件下的知覺不一致,則該"知覺"就可能是錯覺了。

當然,可以動態的在今後的實踐中驗證"知覺"是否錯誤,但事後的驗正不能完全避免錯覺的危害,故及時使用上述"錯覺匡正術"有實用意義。

2幻覺

幻覺是指在沒有客觀現實事物刺激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是虛幻的知覺。《精神病症狀學》將幻覺按其結構的完善程度和性質分為如下數種:

(1)原始性幻覺:這種幻覺無一定的結構及形態。如閃光、火花或顏色的幻象,稱光幻視;聽到某種不明確的音響且來源不明,稱聲幻聽。

(2)真性幻覺:真性幻覺的內容與真實事物完全一樣。幻覺來源於客觀空間,通過病人本人的感官而獲得,故患者堅信不移;伴有相應的思維、情感和意誌行為反應。

(3)類幻覺:幻覺特征不完全齊備的現象。病人雖能聽到詞句,但自知這並不真實,隻是自己主觀上的感覺而已。

(4)假性幻覺:幻覺來源於主觀空間,不通過感覺器官即可獲得;幻象不明顯,也不生動。這類形象和聲音的出現不依賴於患者的主觀意識,其具有知覺的性質,又與生動的表象很相似。這可看為知覺至表象的過渡的一種特別形式。

(5)精神性幻覺:是患者腦內一種無聲的言語及無聲的音樂,它有表達能力,其內容以及出現和消失均不受患者支配。這是單純的想象活動所產生而又缺乏感覺刺激的介入。

(6)思維鳴響:在病人感覺到思維活動的同時,其腦內有與思維內容一樣的言語伴隨著思維活動而出現。因之,病人覺得自己的思想是聽得到的,故又稱之謂思考發聲。

(7)思維回響:病人聽到自己的腦內有言語緊隨著思想而出現,此言語在重複著剛才的思維活動的內容。

(8)思維顯形:在病人思維活動的同時,還有相應的形象出現在他的眼前。也叫視心症。

(9)讀心症:患者從客觀空間聽到一種言語,而該言語正在不斷地訴述他自己思維活動的內容,又稱注釋性幻聽。因此,病人感覺他自己的思維活動早已為別人所知悉。巴甫洛夫認為讀心症也是反常相的結果,即病前患者要保密的事情,於病時自覺一切思維活動均被他人知道了。這也是"逆轉現象"。

讀心症與思維鳴響及思維回響不同。前者聽來的言語是不屬於自己的,而是來自客觀空間的;後二者則相反,其言語均來源於主觀空間。

讀心症與假性幻覺的區別在於前者所聽到的言語與自己的思維內容吻合,並隨自己的思維活動而改變言語的內容;後者不具備這種特點,且存在於"主觀空間"。

(10)強迫性幻覺:患者腦內經常有一種無法擺脫及令人苦惱的幻覺映象在不斷重複出現。此一現象常由強迫觀念或強迫性窮思極慮發展而來。

上述分類,對心理學研究幻覺有較高的價值,但如下幾種幻覺的形式卻最為常用於實際心理活動的分析和探討:

(1)幻聽:又稱之為聽幻覺,是各種幻覺當中最多見的一種,也是心理學家們常常提出研究的主要幻覺之一。有幻聽的人,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如言語聲,物體的響聲,蟲、鳥或獸類的叫聲等。其聲音可十分清晰,也可十分模糊;有的來自體外,有的來自體內。對此,有些患者信以為真,有些患者將信將疑,有些患者可受支配而發生衝動、自傷、傷人或出走等行為。醫者應注意幻聽的頻度、時間、清晰度、來源和患者對幻聽的態度等。幻聽多見於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憂鬱症、精神偏執症或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等。中耳或內耳疾病可聽到哨笛聲、嗡嗡聲、擊鼓聲或打鈴聲。中腦性耳聾時也可有此現象。丘腦投射至聽皮質部位的損害能產生巨聲或音響快傳形式的感覺改變。Sylvian裂後1/3的深部、中央溝前沿或Brodmann第41、42區的幻聽常為刮風、汽車或火車聲,這於病灶對側的耳部或兩側耳部均能聽到。顳葉側麵的損害則可產生複雜的幻聽。就其內容來分,幻聽有如下三種:

①爭論性聽幻覺:聽幻覺的內容與患者本人無關;患者聽到的是另外兩個人的爭論,有時舌戰的內容可以患者為中心,其中一個人揭露患者的錯誤,另一個人則為患者辯護,但均以"他"來稱呼患者。

②評論行為的聽幻覺:言語性聽幻覺的內容常為謾罵、誹謗、威脅、批評、諷刺、迫害或命令等,且對患者的行為一一加以評論。

③命令性幻覺:病人聽到有人發出命令並一定要自己去執行不可,如一次服下大量藥物,不吃飯,自傷、傷人或毀物等。

(2)幻嗅:即嗅幻覺。有幻嗅者,多嗅到令人討厭的氣味,如屍臭味、血腥氣味或焦臭味等。病者以手捂臭、吐唾沫等。

(3)幻視:即視幻覺。其幻視較豐富,內容生動、恐怖及逼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無意識模糊狀態下出現單調、平淡的幻視,其不易引起患者情感反應。殘缺性視幻覺可看到有頭無足或有足無頭的人,或殘缺不全的物體。

(4)幻味:即味幻覺。少見。患者可嚐到討厭的味道如金屬味或藥味等,因而拒食,並加深被害妄想等。

(5)皮膚粘膜幻覺:即觸幻覺。患者皮膚粘膜有異常的感覺,如蟲爬、通電或撫摩等。頂葉皮質或其鄰近的皮質下區域損害可有感覺異常、身體相應區域的分離感或不愉快感。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時,患者堅信有昆蟲或動物在體表蠕動或爬行,或寄生於自身體內等,這稱為妄想性動物寄生感。

幻覺是一種心理變態,又可認為是病態的主觀感覺。這種心理異常嚴重地影響和支配著幻覺者的思維、情感和行為,可使一係列心理行為發生異常。疾病、情緒改變、某些藥物,尤其是致幻劑,是引起幻覺的常見原因。從變態心理學的實際應用來說,治療軀體疾病,尤其是精神神經方麵的疾病對防止發生幻覺是必須的。此外,防止過度的疲勞、虛弱,保持情緒活動正常,可大大減少發生幻覺的機率。

值得重視的是藥物、毒物及致幻劑等,如某些精神科藥物、驅蟲藥、大麻、LSD、毒草堿、仙人掌素等引起的幻覺常較生動,並由此造成多方麵的心理活動紊亂。曾有一位教授因患瘧疾服用了兩片阿的平,出現了幻視:看到他的書架著火,並立即全力以赴地向書架潑水。當家屬趕來時,他的書全部淋濕,整個書房也被水浸漬得不能插足。由此可見,一些致幻的藥品應當控製使用。

人在精神疲勞和情緒緊張、悲愁、憂苦時可出現幻覺。有的文學家在寫作某一形象時,可出現與他創造的形象相似的某些幻覺。如果作家很累時小憩,這種幻覺出現的可能性更大。我們不能斷定中國古代文學家蒲鬆齡是否經常出現幻覺,但他的著作卻顯示出強烈的幻覺色彩。更多地見到,人在極度悲痛時出現形象很逼真的幻覺。例如,一個孤女在悲痛時忽然看到她死去多年的父親。

由於幻覺的存在,人們對一些事物更覺神秘,於是某些觀念、信仰、宗教就更具有吸引力。一些人被某種宗教或觀念所牢牢控製,某種有關的幻覺可能是其"被攝於"信徒之列的心理學原因。如果能科學地闡明幻覺的存在,可有效地解除一些人的某些信仰。這種個別的心理學處理,有時比泛泛宣傳迷信的謬誤所發生的效果顯著得多。一個曾幻覺與死去的父親會麵多次的婦女,如果她不知道幻覺現象的存在,你怎麼能叫她不相信"死神"或"還魂"之類的迷信言論呢?同樣的道理,有"性幻覺"的人,如果他在幻覺中有與"狐狸精"性交的體驗,他就可能相信"狐狸精"是存在的。一個單純幻覺變態者,在心理上就可出現許多糊塗觀念,並且難以用簡單的方法加以解除。如果是精神活動多方麵不正常者有明顯的幻覺,該幻覺所致的精神混亂就可以大大加重病情,而且難以解脫。

因為幻覺是相當複雜的心理活動,人們很難用物理或其他科學的方法造成幻覺,但可借用"海市蜃樓"等自然現象(這不是人的幻覺)來解釋幻覺,讓幻覺者知其虛幻的存在。這是一種心理學治療方法。雖然可用藥物或電療等方法消除幻覺,但由幻覺所致的異常觀念卻不易被消除,隻有讓人們了解幻覺的科學事實,人們才不會被幻覺所迷悟。

三、變態感知

變態感知與錯覺不同。錯覺隻是對事物屬性的錯誤感受,而變態感知則是對事物整體及本質的異常"感知",實際上是對真實事物的一種錯誤感知。常見的異常感知有如下四大類:

1時間感知異常

在對時間感知方麵,心理變態可出現"變速"、"停滯"及"時間陣發性流逝"的異常感知。精神病學提出了相應的病症:

(1)外物"停滯凝固"症:患者感到世界停滯不變,歲月不再流逝,時間過得很慢,度日如年。虛無妄想的病人能逼真地體驗到時間停滯不前。

(2)外物"速變"症:患者感知所處的世界正在異乎尋常地"速變",於瞬息之間完全兩樣,時間在飛逝而過。

(3)時間陣發性流逝症:病人認為時間似乎以陣發性的和鬆散脫節的形式流逝,時鍾受到了幹擾。有的病人時間概念障礙是因為缺乏自我連續性的體驗。

2空間感知異常

在對空間感知方麵,可出現如下病態:

(1)視物變形症:患者看到外界的人及物的形狀發生了改變。如某患者看到一位護士的頭上長了牛角,桌麵上高起一塊等等。這又稱視物畸變症。可由視網膜病變、眼球調節和會聚障礙或顳葉損害等引起。

(2)視物錯位症:患者對周圍的人及物與自己的距離不能正確地估計。如視物過遠,稱辨距失認症;也可將遠方的景物看成近在身邊等。

(3)視物顯小症及視物顯大症:即看到某些人或物變成了微小或巨大的形象。

(4)非真實感:患者對外界事物的屬性感覺沒有變化,但對事物的印象不生動、不明顯及模糊不清,常如隔帷幔、虛無飄渺及缺乏真實感,故又稱為現實解體。

3運動感知異常

當感知在時間和空間同時發生心理變態時,可出現運動方麵的異常感知:覺得運動的事物靜止不動,或感覺到靜止的事物正在運動。這樣將導致對客觀事物的從感知到更複雜的心理活動的錯誤和變態。

4體形感知變態

感知變態者,有的對自己的體形的感知發生心理異常體驗,覺得自身體形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客觀並不存在,或有其他異常體驗。下述二種病態即屬這種範圍:

(1)自身變形症:患者感到自己的體形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如臉變長了,額部高起來了,頭部裂開了等。因此,患者常不斷地照鏡子,以觀察自己體形變化的情況,稱自身變形症。這類患者常有窺鏡癖的表現。

(2)第二自身症:又稱雙重自體。病者感到自己為兩個同樣的身體連在一起,並一同行走或休息。

有嚴重時空感知變態的人,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麵將因心理活動的多種異常而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

5感知和識別能力缺失症(不識症)

患者不能把客觀物體作為整體來感知,不能識別物體的性質和含義,不能說出物體的名稱,這種感知異常現象稱為"不識症"。它大多發生在腦器官疾患的病人身上。關於視覺不識症已有很多研究,有人把它分為:物體不識症,即病人不能認識物體及其圖形;顏色和字形不識症,以及空間的不識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