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娛樂心理測評

課間十分鍾

測試題

課間十分鍾,你通常喜歡進行何種活動:

A.在課堂裏,忙於做作業或預習

B.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

C.和同學邊散步邊討論,複習上課的內容

D.與同學談論昨晚電視上的鬧劇笑話

分析

選A的人:是崇尚做事就認真地做.玩就痛快地玩的人。對學習缺乏合理的安排,因而往往會陷入被動.緊張的狀態。有時會過於自信,認為自己精力充沛,課間十分鍾即使不休息也無所謂,因此拚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以便課餘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喜歡利用片斷的時間去處理零星雜事。

人的大腦功能和潛力雖然是巨大的,但不是一架"永動機",不可能永無休止的運轉。大腦活動如同肌肉活動一樣,有一個興奮.抑製的交替過程。人在學習時,大腦皮質興奮區的新陳代謝逐步加強,血流量和耗氧量都增加,同時,代謝的廢物也越來越多,達到一定程度,興奮就要減弱了,大腦將由興奮轉入抑製狀態,此時會產生疲勞感。疲勞是一種信號,一種保護性的反應,疲勞了就應該休息,以防止大腦過度疲勞。有關研究表明,課間十分鍾從事戶外活動的同學,比坐在教室裏繼續學習的同學,學習效率一般要高出百分之十,課間十分鍾,坐在教室裏學習,往往會影響下一節課的學習狀態。

建議

了解大腦活動的規律,學會科學用腦。

選B的人:是懂得科學用腦的人。同時也是認真好學的人。不僅有良好的學習願望,同時也懂得怎樣學習。

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生上課學習一小時後,應休息一小會兒(如課間休息)。休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安靜的休息,即睡眠和閉目養神。一是積極休息,即進行文娛活動和戶外體力活動。至於課間十分鍾,進行戶外活動是比較合適的,如散步.做操.輕鬆的遊戲等。這樣,有利於讓大腦由興奮轉入抑製狀態,同時,又為大腦再一次進入興奮狀態做好準備。大腦的工作有其規律,譬如兩山之間有一穀,兩浪之間有一伏,在兩次緊張的學習之間,進行一次休息,符合世間萬物一張一弛的規律,也符合大腦工作的規律,注意興奮和抑製的適時交替,是科學用腦的一個要點。據觀察,許多品學兼優.興趣廣泛的學生,往往都很注意十分鍾的休息。他們都是非常善於安排時間的人,即使短短的十分鍾,也會過得輕鬆而有意義。他們注重效果而不注意形式,他們知道,不是坐在桌前手棒書本就表明自己在學習。這也並不表示這些品學兼優的學生不珍惜時間,而是因為他們懂得科學用腦的方法。

選C的人:是有高度學習意願,學習主動和認真學習的人。

這是一種相當有情調的學習方式,但作為課間休息的方式,存在較明顯的缺點,即互相間容易引起爭論,從而使大腦依然處於興奮.緊張的狀態,使大腦未能得到適當的休息,而這激動的情緒必然會影響下一節課。因此,課間休息應以舒適暢快為宜,輕輕地哼哼歌曲也好,愉快地談論也好,目的都是為了讓大腦得以休息,為下一節課做準備,而不是多"學"點知識。

建議

記住列寧的話--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如果要討論,也隻適宜於互相提問輕鬆的問題,而不宜於討論那些容易引起爭議的內容。

選D的人:是容易受幹擾.難以抑製興奮的人。潛意識非常排斥課業內容,甚至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沒有集中在課業的內容上,大腦的興奮點仍然停留在昨晚電視上的鬧劇笑話上,而並非課業內容。

本來,課間休息換個話題,是符合張弛更替的用腦規律的,但由於腦中的"興奮灶"從昨晚一直持續到現在,而未能得以抑製,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也未能及時得以轉移,老師所講的內容也就聽不進去。這種持續的興奮,是用腦的一大誤區。

建議

學會適時地抑製大腦的興奮點,進行注意力的轉移,做到科學用腦。

你的星期天

測試題

你是怎樣度過你的星期天的?

A.一如既往地學習,整理筆記或演算課外題

B.經常進行郊遊或戶外活動

C.從事業餘愛好(如學彈琴.學唱歌.集郵.看小說等)

D.星期天"三部曲":上午睡懶覺,下午消磨時光,晚上開始學習

你的選擇

分析

選A的人:是具有良好家庭教養的人,從心理年齡上來說,比其他同學早熟,懂得怎樣支配自己的時間,具有很強的自律精神,無須以種種的"熱鬧"來填塞自己時間上的"空閑"和心靈上的空虛。學習意願很高,學習自覺性很強,學習目標非常明確,是居裏夫人式的人物。精力非常旺盛,心境平靜,學習情緒穩定,要不,難以在星期天一如既往地學習,這需要對學習有著很投入的態度。如果在星期天的學習依然很有效率的話,成功一定屬於這類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