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青少年性犯罪
第一章 青少年性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青少年期和"性"
1青少年期的生理發育
青少年期被人們稱為"急風暴雨"的時期,這一方麵指他們身體的發育發生了一次"飛躍",除一般的生理發育迅速之外,性器官的生長發育也是十分迅猛的。這相應就帶來了心理方麵的劇變。
在青年的生理發育方麵,除身體的普遍迅速生長發育外,生殖係統的發育最為突出,這包括生殖器官和內分泌腺的生長發育。內分泌腺的發育在青年期具有重要意義,它們各自的功能決定著青年的性別和生理心理特點。
腦垂體:腦垂體前葉分泌出多種激素,有刺激其他腺體分泌的功用,因此,它與人的生長和發育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甲狀腺:甲狀腺有提高機體基礎代謝的功能,並且對蛋白質和糖的代謝也有作用。因此,它與人的發育有密切關係。
副腎皮質:分泌副腎雄性激素,這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否則發育就會異常。
睾丸:產生精子,分泌男性激素,即雄激素,它決定著男性發育及男性性格特征。
卵巢:產生卵子,並分泌卵泡激素,即雌激素,它決定女性發育及性格的形成。此外它還分泌主管妊娠、分娩、哺育的黃體激素。
由上述性腺的生長發育所帶來的,是青少年期的第二性征的出現。在男子表現為肌肉發達、身高的迅速增長、體型的變化、睾丸和陰莖變大,長出陰毛、腋毛和胡須,喉結突出,聲音變粗。女子是皮下脂肪發達,皮膚光澤,體態豐滿,臀部變大,乳房隆起,長出陰毛、腋毛等。這時期男子開始遺精,女子開始了月經初潮。
總之,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的發育開始趨於成熟。據國內外有關研究資料,青少年的性成熟期有"前傾"的趨勢,這就帶來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2青少年期的性心理特點
由於生理方麵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性的發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現,給青少年心理上帶來一些變化,出現了種種的不平衡和矛盾。
有的人對自身的這些突變毫無精神準備,感到恐慌,出現一些焦慮不安、羞赧的情緒。他們對異性不僅是疏遠,而且反感,國外心理學家稱之謂"性的反感期"或"思春期的否定傾向"。這常在學校裏男女同學的關係上得到反映:男女同學之間的界限很清,互相常持對立情緒,不願在一起活動等。
另一種傾向是對"性"產生了特別的興趣,開始對異性發生好感,早戀的現象開始出現。有的是抱著對"性"的一種神秘感和好奇心接觸異性。
還有的由於性發育趨於成熟,性欲衝動開始出現。男子已經有遺精現象,這時往往出現手淫。如不及時加以引導,容易接受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
由於青年期內分泌的旺盛,使得他們容易興奮,表現活潑、好動,性格開放、明朗,情緒易激動而又難於自控。但另一方麵,由於前麵提到的種種心理矛盾,使得他們又有情感"內向"的一麵。這就形成了他們開放性格和閉鎖心理的矛盾。他們往往不輕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沉入內心體驗之中。有時他們的情緒變化無常,難以捉摸,過分的自信,有時變得狂妄,因為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尚不足,這使他們看事物常流於片麵而又固執己見。
青年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通過正常的教育和引導,青年會健康地度過這一時期,使其身心向著積極方麵發展。他們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欲強,表現出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引導得好,會成為富於進取心的人。但也要看到,他們也容易接受來自各方麵的消極影響,特別是那些在早期就形成不良個性傾向的人,更是如此。由於青年期各方麵剛趨成熟,還處在繼續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具有較大的可塑性。隻有不僅考慮到青少年期的這些生理、心理特點。同時還要聯係其他種種因素來研究和探討青少年犯罪特別是性方麵犯罪的問題,才是客觀的。
二、性犯罪心理的形成
前麵幾章,對青少年的犯罪的原因和形成過程已經作了一般的論述,青少年的性犯罪心理的形成過程,除了前麵章節中所談的那些規律外,還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1性犯罪動機分類
(1)性意識偏離,性欲亢進的縱欲型動機。性意念強烈而頑固,常不能自製而犯罪。這種人缺乏起碼的教養和豐富的精神需求,"泄欲"是其犯罪的主要動機,多見於男性的強奸犯罪和女性的流氓慣犯。
(2)腐朽的玩樂型動機。在資產階級腐朽的享樂觀支配下,追求低級庸俗的感官刺激,以玩弄異性為樂趣,多見於流氓團夥內部的性亂和多種形式的流氓行為。
(3)頹廢的戀愛觀動機。愛情至上,視愛情高於一切,對"愛"的過分的需求,為得到"愛"而不惜製造種種悲劇,無視法紀,將個人幸福建築在他人痛苦之上,甚至傷害他人性命。此類犯罪動機多見於失戀的殺人或奸情殺人等。
(4)逞能型動機。為逞強顯能的虛榮心驅使,一味地勾引和玩弄異性。
在性犯罪中,女性占有特殊地位。女性的犯罪動機比較複雜,它除有與男性共同的一部分動機之外,還有它特殊的動機。主要有:
①為滿足對錢、物的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這在多種形式的性犯罪中都可見到;
②為了尋求精神寄托,為了尋找"溫暖"而犯罪;
③為了找靠山,求保護的安全需要而犯罪;
④為了滿足其他方麵的需要,如就業、職務升遷等等方麵的需要而犯罪等等。
性犯罪動機在某些人身上是很複雜的,往往不隻存在一種動機,而同時存在幾種動機。如既想通過性關係得到錢,而又有性的需要。
2性犯罪動機的形成
性犯罪的心理形成的過程也是個人需要與客觀現實之間矛盾運動的結果,是個人的非法性欲動機與社會規範之間的矛盾鬥爭的結果。性欲作為人類本能之一,它是人人皆有的。古人說:"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矣"。青少年期在性發育方麵的特點,隻不過為青少年在性行為方麵提供了一個基本前提條件,而不能決定其在性問題上的態度和行為性質。如何對待性的問題,如何對待自身的性欲衝動以及如何處理婚姻愛情等問題,這是一個道德和法律問題,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修養和法製觀念。這當然是在過去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人們把那些違法縱欲的行為叫作"獸性",這說明,隻要是一個"人",就應當懂得並能夠支配和控製自己的性欲,而不應去觸犯道德和法律。否則,就不能算一個"人"。因為在人類,沒有哪一種需要(從需要的對象和滿足需要的手段)能和動物等同。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之所以成其為人,就在於其社會性。因此,性犯罪行為的出現,一是反映主體在以往從周圍環境和教育中接受了壞的、消極的影響,另方麵是本身沒有形成穩固的道德觀念和法製觀念。前者在犯罪之前已經在變壞,犯罪心理結構是逐步形成的,而後者往往是在誘因作用下而突發的。前者多為主動、自覺的犯罪,後者多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客觀存在對個體意識起決定作用。來自外部因素的影響,對青少年性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導致性犯罪行為的內驅力是性欲衝動,而性欲衝動在任何一個正常發育的人都是可以產生的,但並不因此而都去犯罪。性的成熟雖然從生理方麵提供了產生性行為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但不能以此來解釋犯罪。性成熟前傾現象固然對青少年性意識的早熟有一定影響,而性意識早熟與青少年犯罪年齡的降低有一定關係,但對性意識的早熟和前傾起決定作用的是外在因素的影響,即心理社會因素與生物學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人類的性意識和性行為是後天習得的,性犯罪行為和意識也是在後天的不良因素影響下形成的。遵紀守法更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教育的結果。反過來,除某些精神病患者外,性犯罪也反映了他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問題和嚴重缺陷。否則就不能解釋,解放初期和十年內亂前,性犯罪(特別是女性犯罪)為什麼大大低於十年內亂後。這顯然是外因,首先是社會因素的影響。性意識和性衝動極容易在某些外在因素的刺激下被喚起和加強。不僅如此,消極因素還會綜合地對人的思想意識起作用,動搖人的道德信念和意誌而將人引向犯罪。比如,不良環境的熏染,黃色書刊的腐蝕,壞人的教唆等等。
與其他犯罪相比較,性犯罪動機形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性欲衝動比其他生理需要產生的內驅力更為強烈,它往往通過人的第二信號係統被喚起;
(2)性犯罪行為的實施,伴隨著體驗,對犯罪動機起著強化作用,性犯罪行為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為頑固的性癖和惡習,因而難以改造;
(3)性犯罪過程中,極容易因情境變化而發生動機轉移,一般是向惡性發展者多,如在作案時遭到反抗或怕被揭發而殺人滅口;
(4)性犯罪中,突發性案件也不少見,這是因為青年人的性衝動容易因強刺激而激發。另外,還有在行竊中,見到適當的對象又進行強奸的,亦屬因刺激而引起的動機轉移。
第二章 男性青少年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一般特征
男性青少年在性犯罪中也在心理上表現出明顯的特征,這主要是:
1性愛意識強烈,自我控製能力軟弱
性愛意識是男性青少年性心理活動的核心和主導,性愛意識的狀況決定著性心理活動的內容和方向。一般來說,男性青少年在進入青春期以後,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會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對異性萌發好感和興趣,這是正常的性愛心理,也不會發展成不可抑製的性衝動。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發展情況不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由此所形成的性愛意識也有很大差別,同時,還由於男性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特點,比如早熟、內分泌增多、情緒不穩定、性生理易衝動等,都會使他們形成強烈的性愛意識。這種性心理活動持續增強,反過來又造成生理上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新陳代謝更加旺盛,大腦皮層性中樞神經經常處於亢奮狀態。按一個男性性犯罪者的話說,"渾身有一種難以言傳的不自在感覺,無論做什麼都想著那事"。因此,出現了自控能力、認識水平與性心理活動嚴重失調的狀況,使理智無法承受這種急劇變化所帶來的性欲衝擊而遭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