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國烹飪藝術的特征與創作(1 / 2)

第六卷 科學藝術的烹飪方法 第五章 烹調知識

一、煎

先醃主料,然後掛糊(或不掛糊),放入油勺裏反複煎熟或煎成金黃色,再加佐料或輔料,謂之煎。煎製菜肴別具味道,一般適合於魚、蝦、雞肉、蛋等。

煎菜又分為幹煎--主料先醃後煎出鍋。糟煎--主料煎成金黃加入香糟或輔料,火靠到一定程度即可。煎煨--主料煎後加輔料,添少量湯,用慢火煨到汁濃。煎烹--主料用油煎後,加輔料、佐料、稍烹後出勺。煎溜--主料煎透,再稍加底油,兌上配好的粉汁即可。煎轉--隻限於做魚,先煎,然後加入輔料、佐料和高湯,在慢火上煨透,出勺時稍加粉汁。南煎--味淡稍甜,粉汁較清。

煎菜要根據不同的主料確定不同的作法,一般以溫油慢火為宜,以保證內熟外不焦。

二、炒

凡是炒的菜,主料大多是生的,作法是,在鍋勺內加底油,上旺火,將油燒熱,下主料炒至八成熟,再加輔料。速度要快、時間要短,以保證其色、嫩、脆、鮮。

1.滑炒主料加蛋清、團粉、鹽,過溫油滑一下,勺內即留底油,加蔥薑末嗆鍋,再將過油的主料放入,最後把兌好的汁倒入勺內一炒即成。

2.清炒不加配料,隻有主料的炒法。一般選用新鮮細嫩的主料。刀工要細,一般要上漿,經過滑炒後達到清爽利落,火候要得當。如炒蝦仁、炒肉片等。

3.爆炒此法講究迅速快捷,主料一般要剞花刀,過燙後烹汁爆炒。主料大抵為雞胗、鴨胗、肚頭、魷魚、腰花等。要求做到時間短、動作快,燙、炸、爆三道工序一氣嗬成。

4.抓炒主料要經過抓糊,過油炸透、炸焦後,即勾汁翻炒包住主料的一種烹調方法。關鍵在於勾汁的準確,如抓炒蝦仁、抓炒裏脊、抓炒腰花等。

5.淨炒不加配料,稍加粉汁的炒法。

6.溜炒先將主料滑後,再加輔料,最後溜汁的炒法。

7.軟炒用溫油把主料略炒一下,然後加以輔料、佐料炒。凡是茸、泥(如雞茸、裏脊泥)作主料的都屬於軟炒。

三、烹

烹的方法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雞、鴨、魚、蝦、肉作主料的烹,掛糊或不掛糊,加工過程比較精細,使用旺火熱油先炸一遍,勺中留少量底油,然後上旺火。將主料放入勺內,加芡汁,快速翻炒幾下即成。

另一種是以蔬菜為主料的,可把主料直接用來烹炒,同時也可以把主料用開水燙一下再烹炒。總之,烹的菜要掌握六個字:旺火、熱油、速成。

四、燒

主料用油炸或用水燙後加輔料和佐料,以火火靠之抱汁的作法為燒。

1.紅燒主料炸後加輔料,用慢火煨到一定時候,加團粉勾汁燒到主料上。如紅燒鯉魚。

2.幹燒主料炸後添湯慢火靠,將原湯盡,不勾汁。

3.南燒主料掛糊炸好,加輔料稍脹炒勾汁。

4.糟燒主料炸或滑後,放入輔料、魚糟湯,用慢火燒到一定時候加團粉勾汁。

5.蔥燒與紅燒大致相同,輔料加大蔥段或小蔥段,如蔥燒海參。

燒菜的作法種類很多,操作複雜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