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1 / 2)

第五卷 國內外體育鍛煉測驗製度簡介 第一章 國外測驗製度簡介

一個國家國力強弱,不僅表現在經濟、政治、科學、軍事等方麵,而且也表現在民族體質方麵。為此,許多發達國家為了增強國民的體質,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設置專門的研究機構,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青少年兒童參加體育鍛煉,並逐步形成了體育鍛煉和體質測驗製度與辦法。現將比較有代表性的日本、美國、前蘇聯等國家的有關情況作一概括的介紹。

一、日本的《體力測定》

1、發展簡況

日本政府十分重視國民體力的增強,他們認為國民體力的強弱是整個民族和國家盛衰的一個重要標誌。從明治5年就開始進行了身體活動能力的調查,在明治33年按政令公布的學生身體檢查的章程,開始了全國各學校所有年級學生生長發育狀況和疾病狀況的調查,把調查結果作為國家的基礎資料收集起來。以現存資料看,日本全國性的體力調查和測定已有百年的曆史。

《體力測定》是1939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向外侵略的需要,由日本厚生省作為戰時國民體力的國家管理製度製定的。這是日本當時規模最大的體力測定。達到級別標準的,由國家按級頒發紀念品,他們把這項工作統稱為"體力測定"。1948年,日本政府由法律定出"指定統計第15號學校保健調查報告書",稱為"健康診斷"。1949年初,文部省又編製出一套運動能力測驗指標。到1964年開始製訂出新的《體力測定》,它包括"體力診斷測驗"和"運動能力"兩個方麵的內容,即6~9歲年齡階段的小學低中年級兒童"運動能力測驗";10~29歲年齡階段的小學高年級、大中學學生和勞動青少年"體力診斷測驗"、"運動能力測驗";以及30~59歲年齡階段的壯年"體力診斷測驗"。目前,日本已將青少年的《體力測定》作為中小學體育課中法定的測定內容。每年於5~6月份在全國範圍內分別按各自的《實施要案》進行統一的體力測定。並由文部省提出本年度《體力、運動能力報告》,公布全國體力測定的概況和結果。此外,還規定定期進行形態,機能的檢查測定,經日本國民體力科研中心--築波大學計算機處理後,由文部省定期公布。日本政府對這些資料極為重視,將它作為體育科學研究和衡量學校體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據。

日本各級學校的體育教學和課外群眾性體育組織,都參照《體力測定》的各項指標,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全麵身體鍛煉。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人均一冊的體育課本後麵,都附印有《體力測定》的項目,記錄表格和各項指標的全國平均值,以便學生把自己體力診斷測驗和運動能力測驗的結果填入相應表格內,並根據各項指標評定得分(點),繪製相應圖形與全國同性別和同年齡組的平均值相比較,評價出自己的體力水平,據此選擇適宜的運動手段進行有針對性的身體鍛煉。因此,日本中、小學生的"體力測定",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國民體質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