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體質測定與評價的概述 第一章 體質的基本概念與範疇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一九五二年毛澤東同誌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一九五四年黨中央強調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一九八二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麵全麵發展。"可見增強人民體質已成為我國一項全民的事業,是關係到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和國家、民族興旺發達的大事。
"體質"一詞的含義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麵,這是首先要明確的基本概念。
概念,是對某一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它反映一個事物區別於另一事物的特性。研究體質的概念,是為了認識體質的範疇、特征及其與有關事物的聯係。它涉及對於體質有關的一係列重大問題的認識。例如,增強人民體質的具體目標、任務是什麼,體質研究的對象是什麼,從哪些方麵檢查增強體質的效果,體質測定和評價的內容、方法如何規範化,以及體質研究與有關學科的聯係等等。這些問題,都和體質的基本概念有關。所以,對它進行探討是十分必要的。
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顧名思義,體質是指人的機體的質量,它是和人體的形態、結構、成分和機能分不開的。構成人體的最基本單位是細胞,一個人的身體由幾百萬億細胞構成。人體的細胞分為上皮細胞、結締組織細胞、肌肉細胞和神經細胞四大類。各類細胞和它的細胞間質構成了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通過這些組織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人體內具有特殊形狀和作用的"器官",如肌肉、骨骼、腦、脊髓、心髒、血管、肺髒、胃髒等。各種有關器官結合起來,就構成了人體的各種"係統",即:運動係統、血液循環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內分泌係統和神經係統八大係統。這些細胞、組織、器官、係統都各自具有一定的質量和功能,它們組成了人的統一整體,體現著人體的不同質量,執行著人體的各種功能。不同個體的體質差異,就是受這些細胞、組織、器官、係統的質量和功能製約的。所以,構成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係統的質量和機能愈高,人的體質也愈強。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們不僅從細胞的結構和機能來認識人體及其生命現象,而且將進一步從生物高分子特別是蛋白質及核酸的結構和功能方麵進行深入探討,從而開辟了從分子水平上認識和探討體質的前景。
體質的範疇。體質的範疇包括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方麵,體質的強弱就是由這些方麵綜合反映出來的。一個人體質的好壞,通常表現為機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狀況及身體組成成分等。
2、生理功能水平。即機體新陳代謝水平以及各器官、係統的效能。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柔韌等素質及走、跑、跳、投、攀爬等身體活動能力。
4、心理發育(或發展)水平。即本體感知能力、個性、意誌等。
5、適應能力。即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應激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以上五個方麵,決定著人們的不同體質水平。在進行體質測定和評價、檢查增強體質的實際效果時,必須看到體質的綜合性的特點,以及測定和評價的多指標性質。
體質與遺傳。遺傳是人體發展變化的先天條件,對體質的強弱有重大影響。現代分子生物學證明,存在於細胞核的染色體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遺傳的物質基礎。親代把自己的特征傳給子代的過程,就是子代從親體得到一定結構的DNA,從而得到和親代相同的一定的遺傳性狀。人體存在著種族和血緣的特點,人體的形態、結構以及相貌、膚色等受遺傳的影響,這是眾所周知的。人體有氧代謝能力、最大吸氧量的最高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遺傳。還有些身體素質(如速度)、運動能力與遺傳也有密切的聯係。這些事實,說明人的體質是受遺傳影響的。但是,遺傳對體質的影響隻提供了可能性,而體質強弱的現實性,則有賴於後天的環境條件。譬如,優良的稻種隻提供了高產的可能性,而能否獲得高產,還取決於水、土、肥、氣候、陽光以及耕作技術等許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