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導論 第一章 信息學方法論基礎內容
信息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邊緣學科,經過近50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獨立的學科地位也得到了廣泛的承認。然而,難以否認的是,這門年輕的學科離一門成熟的精密學科還有距離,它不僅表現在缺乏統一規範的理論體係,也表現在其研究方法的缺陷。科學史表明,一門學科如果要成為真正獨立的、成功的科學學科,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還必須有本學科特有的研究方法或表征其存在意義的特征方法存在。因此,信息學方法論的建立和研究已成為信息學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而且在理論上已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體係結構,其應用也愈加廣泛和深入。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什麼是方法論?《中國大百科全書》規定其含義為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方法論有哲學方法、一般科學方法、具體科學方法之分。哲學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一般科學方法論是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是指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係。
信息學方法論則是關於信息學方法的學說與理論。它主要研究信息學認識活動中所運用的所有研究方法的結構、功能與特點,闡述這些方法的應用、發展規律和方向,以及各種方法之間的相互關係,屬於具體科學方法論。信息學方法論的核心是信息學方法,信息學方法論應從整體上把握信息學認識活動。
信息學在建立研究信息學方法論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判斷這一思維形式表達了信息學方法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基本關係,形成了一係列關於信息學方法論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定律。但由於情報學是一門由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而成的綜合性學科,其方法有的源於一般科學,如係統科學、數學、經驗科學、思維科學等,有的是信息學專有的方法,如信息計量學方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整序方法等;其方法的總體又受哲學的宏觀指導,因此,信息學方法論的一些基本原理或基本定律一方麵直接來自於源學科,一方麵是信息學家將引入方法的原理、定律融合於信息學的認識研究過程中,深化綜合而成。例如,係統科學方法中主要有係統論、信息論、控製論、協同論、突變論、耗散結構論等;數學方法中主要有集合論、對數論、群論、模糊理論等;思維科學方法中有抽象與具體、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等;經濟學方法中有投入產出分析理論、邊際效益理論等;信息學方法中有信息檢索原理、布拉德福定律、洛特卡定律、喬普夫定律、文獻增長規律等。上述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定律構成了信息學方法論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定律。
二、信息學方法論的形成與發展
信息學方法論的建立和形成有其必然的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以信息學學科本身來看,要正確深入地研究信息學這一科學認識活動的本質及內在形成發展機製、建立理論體係及動態發展模型、研究開發信息技術及應用,不僅需要建立各種信息學專門方法,引入各種哲學方法及一般科學方法,而且還要深入研究這些方法的產生、演變、性質、特征、適用範圍以及這些方法之間的邏輯結構、相互關係、共同性及差異性,以便使現有的各種信息學方法在信息學研究活動中得到合理的運用,發揮最佳功能。
2.從信息學方法的發展史來看,盡管信息學方法是與信息學這一科學認識活動同生共長、相互依存,並隨其發展而發展的,但信息學方法論卻是由信息學方法的不斷創造、積累發展而形成的。本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是信息學麵向實用研究的階段,信息學主要研究信息的手工存貯與檢索問題,研究方法主要為經驗描述、定性分析;70年代是信息學麵向信息技術與應用的研究階段,信息學將數學方法應用於計算機檢索和文獻計量分析中,形成了以定量分析為主要帶頭方法的研究階段;80年代至現在,在深入研究、發展信息技術與應用的同時,又重新重視信息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因此,信息學逐漸把係統科學方法引入其研究之中,並將已有的大量的信息學方法進行分析、總結,著重研究信息學方法的結構、性質、特征、適用範圍及相互關係等,建立了信息學方法論,以滿足信息學既需定性分析又需定量分析的整體綜合研究的要求。
3.從科學理論的構成要素來看,信息學方結論形成發展至今,已有了關於其方法論的基礎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定律以及邏輯推論,盡管信息學對這三個要素的研究深度還不夠,但已形成的三個構成要素足以證明信息學完全有條件建立自己的信息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