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善結人緣是成功的橋梁 第九章 如何借助上司、同僚與下屬
事業成功而有作為的人不僅善於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主要的是他能夠靈活機智地運用他人之力,創造自己的偉業。在成功的征途中,他首先借用的一類人就是上司,成功者運用上司的職權和勢力為自己的升遷鋪平道路;運用上司的影響和勢力,為自己的斂聚取物而架通橋梁;運用上司的幹預和信任,為保存自己的實力,打擊異己而尋找堅強的後盾。不能借助和利用上司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成功之人,在利用上司成就自己的同時,他也能借助同僚,擴大自己的成果。借助同僚,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成就的影響;同僚的幫助,是自己成功的階梯,又是避風的港灣,不能利用同僚的人,就如海浪中的孤帆難達彼岸;也如沙漠中的荒草總是鮮活不起來。
同時,一個領導者,也應善於運用自己的下屬,隻有用好下屬,運用他們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廣益,才能凸現自己,駕馭局勢,使自己在前進的征途中立於不敗之地。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每一個成功者都能借用他人,使自己成功。
巧借上司權威,實現自我理想
1.讓上司成"伯樂",自己成為"千裏馬"每一個人都會參加工作,而在工作中都會有上司。無論你是在政府機構中任職,還是在企業或公司中謀生,對你影響最大、對你的前途和命運握有生殺予奪權力、對你的實際利益具有至關重要意義的人,當然就是你的上司。
因此,如果你能令上司產生好感,並且讓他賞識你,那麼,你的前途一定無限光明,生命的色彩也會絢麗多姿。
在一個單位裏,身為上司的人隻是少數,更多的人則是作為下級和職員而存在。由於上司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因而每一位下級和職員幾乎都會想方設法讓上司發現自己,肯定自己,以便得到上司的賞識,打開自己的升遷之路,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
然而,在位於金字塔尖之下的如此眾多的人中,能夠得到上司肯定的人畢竟隻是少數,而能夠得到上司賞識的人則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怎樣做才能排眾而出,受到上司的格外青睞呢?
這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花一番心血、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到。但這並不是說,你就可以"知難而退,收起你千裏馬的駿蹄,坐等伯樂出現。
如果你的上司還沒有慧眼識駿馬,那麼,趕快行動起來,把他培養成你的伯樂吧!
(1)讓他發現你的理想
做為上司,幾乎都是一些具有遠大理想和非凡抱負的人,無論他是身為官員,還是身為老板、經理,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這是因為,如果他們不具備這一特征,就無法坐到上司的寶座上去。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英雄惜英雄",因此上司所賞識的人,必然是那些與他們一樣具有遠大理想和非凡抱負的人。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優秀的士兵。"因此,他所讚美的士兵,就是那些"想當元帥的士兵。"
很多上司與拿破侖都具有同樣的心理。他們為什麼這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身為上司的人,都想把自己所管的多項事務一一處理好,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用優異的人才,判斷一名下屬是否為人才的標準,首先就是看他是否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一個毫無理想、每天隻知道吃喝玩樂、遊戲人生、無所事事、渾渾噩噩、混天聊日、得過且過、對任何事情都顯得無所謂的人,絕對算不上人才。
因此,若想得到上司的讚美,首先必須讓上司知道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也就是說,要動之以"想"(即理想)。
那麼,怎樣才能讓上司發覺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呢?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讀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睿智,知識廣博與否是一個人能力大小的體現之一。
因此,當領導知道你是一個勤於用功讀書的人時,必定會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認為你比其他下屬都要優秀,是一個可以培養和造就的人才。
但是,一定要注意,你千萬不要在工作時間讀書,以免使領導對你產生工作不認真的壞印象,這樣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償失。你應該在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讀書,比如午休時或下班之後,不要害怕領導不會發現你的這一優點,俗話說得好:"紙裏包不住火"、"真金不怕火煉",即使領導不能立即發現你愛好讀書,久而久之,他也會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到的。
與那些有理想、有抱負,有工作能力的同事交朋友,而不是與那些隻知混日子的庸俗之輩為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往往會根據一個人交往的朋友來判斷他本人的性質與特點。領導在判斷下屬時,當然也會受這種思想左右。
因此,你務必讓領導看到,你所喜歡交往的人都是有遠大理想的人。通過這一點,可以相應提高你的身份。
當然,與那些有遠大理想的同事交朋友的同時,也要與其他同事保持比較友好的關係。要知道,他們雖然不可能對你有什麼幫助,卻極有可能對你造成某些危害。因此,與人為善是正確的選擇。
通過與領導進行談話的機會顯示自己的理想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你都有許許多多的機會與領導接觸和進行談話。每當此時,你不妨顯示一下自己對人生和事業的獨特看法,談一下你內心高遠的追求與奮鬥目標。
這樣一來,你的上司就會對你留下與眾不同的深刻印象,那麼獲得他的賞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不過,應當注意一點,在你向上司表現自己的理想時,一定不要讓他誤認為你的理想是虛無漂渺,不切實際的,而應讓他認為那是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是你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實現的。
有些人在向上司談論自己的理想時,往往喜歡高談闊論。他本來是想增加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分量、提高自己的聲望,可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實現自己最初的願望,反而讓領導認為他所麵對的隻是一個會吹牛的人,因而根本不想要重用這種人。
還有一種讓領導把你的理想當夢想的危險,那就是"隻說空話、不辦實事"、"光說不練"。
當你有了理想時,不僅要把這種理想說給領導聽,還要做給領導看,後者比前者顯得更重要。隻有給領導腳踏實地、務實肯幹的印象之後,他才會認為你是一個真正具有遠大理想的人。
總而言之,讓領導知道自己有一個遠大理想,並讓他看到你正在為此理想而努力拚搏奮鬥,使他避免認為你的理想隻是空想、夢想,這是下屬獲取領導賞識的第一步。
(2)讓他了解你的實力。
隻有具備相當才幹的下屬,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的確,那些毫無才能、濫竽充數的下屬,雖然可以充一時,暫時得到上司的讚美,但他們不可能充一世,長久得到上司的賞識。
但是,不要忽視這樣一項事實: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懷才不遇的人,他們雖然有極有才能的"千裏馬",但由於並非每一個上司都是"伯樂",具有伯樂的非凡眼光,而他們自己又不善於主動向上司顯示自己的才幹,所以隻能長期被埋在地下,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
這種人的結局之所以如此不幸,與其說是把責任歸咎於上司,倒不如說是把責任歸咎於他們自己。
本來嘛,如果你的能力不被上司發現、承認和接受,那麼上司是不會主動賞識你的,同時,他也就喪失了充分有效地發揮這些才幹的機會。
我們不能奢望別人都來主動地關注自己,尤其是作為眾多下屬中的一員,我們更不能奢望上司會主動地來關注自己。因此,若想讓上司知道你的才幹,必須把才幹主動展示給他看。
下麵,為你介紹幾種向上司顯示自己才幹的小竅門。
借助於上司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幹。
誰都知道,如果你的談話簡單明了,那你就會得到別人"該人思路清晰"的好評。
假如上司對你產生這種印象的話,那麼他一定會讚美你。
然而,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講話簡明易懂,讓人感到你的思路清晰呢?
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容易的。
如果你在開始與上司講話時就預先告訴他:"今天,我主要想向您說3個問題......",把全部內容分為若幹個部分,再概括地一一介紹各部分的內容,那麼,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為什麼這種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說句略帶誇張的話,那是因為人是惟一具有預測能力的動物。這種能力可以使上司在傾聽你的講話時,能夠大致把握其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預見你的談話的展示。有了這種心理準備,上司就可以較為輕鬆地理解你,不致於認為你是一個連最起碼的表達能力都不具備的庸碌之人。
在講話開始時,先提綱挈領地將內容告訴上司,便於幫助上司了解你所講述的內容。這樣,即使你講述時言語稍有混亂或者節奏較慢,上司也不會因此而對你的話產生晦澀難懂的感覺。
這是一種借助於上司的能力來印證自己的思路,從而主動顯示自己才能的方法。
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多運用短句可以給上司留下幹練敏捷的印象。
為了弄清文章難於理解或易於理解的原因,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讓一些人看同一幅漫畫,然後請他們把漫畫的意義寫文章表達一番。這些人寫完後,試驗者把他們的文章交給另一部分人,讓他們閱讀之後把那些易於理解的或難於理解的分別挑出。
結果,試驗者發現,易於理解的文章多由簡單的句子構成,而那些由冗長的句子寫成的文章就很難看懂。
換言之,由於短句具有主謂語前後相隨的特點,看起來清路明了,加之文章的整體節奏較快,閱讀起來也會朗朗上口,當然就不會使人感到吃力了。
這樣的文章不僅使讀者感到鮮明、清爽,還會給他們一個好的印象:作者真是一個幹練敏捷的人啊!
作文是這個道理,說話也是這個道理。
假如你想通過文章和談話向上司展示幹練敏捷的才能,就不能在他麵前喋喋不休地嘮叨那些拖遝冗長的言語。這樣,會使上司不知所雲,甚至會因此對你產生不快之感,就更談不上會賞識你了。
當你回答上司的提問時,先作一次深呼吸,以便顯示你正在慎重考慮,並讓他覺得你是一個沉著穩重的人。
聽說在就職麵試時,不少應試者往往不等主考人的提問落音,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回答問題,從而引起主考人的反感情緒,懷疑對方已經調察了自己的意圖。
同時,主考人還會因此認為對方是個自以為是、盲目武斷、不愛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或者是個草率行事的馬大哈。
不僅在麵試時這樣做不好,就是在進入單位後,回答上司的提問時這樣做也會產生不良後果。
反之,如果你在回答上司的提問之前,有意識地先做一次深呼吸,就不僅不會顯得失禮,而且還會使上司產生這樣的想法:你在認真,慎重地考慮他的問題。
不過,如果"呼吸"的時間太長,同樣也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他認為你缺乏應有的準備。
提高辦事效率。
下屬的辦事效率是高還是低,是影響其在上司心目中評價好壞的重要因素。一個頭腦敏捷、手腳麻利、工作勤快、決斷迅速、辦事效率高的下屬,無疑能夠經常得到上司的賞識。
因此,下屬必須時時刻刻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
提高辦事效率的方法,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向別人學習處理各種各樣事務的豐富經驗。
這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多讀書,向書本學習;二是多觀察和模仿,向同事甚至上司學習。
當然,應當注意的是,無論是向書本還是向同事或上司學習,都應做到融彙貫通、化為己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生吞活剝地運用,更不能被書本和別人的經驗所限製和左右,那樣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其二,從小事做起,逐漸培養出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
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那些不注意處理工作中的細微之事的人,每當碰到關鍵時刻,需要自己顯示才能的時候,則會顯得毫無主張,猶柔寡斷,不知道從何處著手去解決問題。
因此,當你在處理各種小事上逐漸變得得心應手時,那麼你也將會在辦理其他事務時相應地提高效率。
其三,和同事(或自己的下屬)保持良好關係。以便在需要他們幫忙時輕而易舉地得到他們的援助之手。
與同事(或自己的下屬)關係不好的人,其處理事務的效率一定不高。這是因為,別人很可能會給他製造某些障礙,至少不會給他提供應有的幫助。如此一來,其辦事效率當然會低得多。
2.反彈琵琶,推動上級重用自己
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下屬對於上司的話言聽計從,隻懂被動適應上級,不懂怎樣去主動地利用和推動上級。
這種俯首貼耳的"老綿羊式"的作風,反而不易得到上司的讚美。
因此,為了讓上司賞識自己,身為下屬的人應該知道利用和推動上級的各種方法與技巧。
這是發揮自主性、能動性,擺脫依附性、服從性,從而表現自我並獲得上司賞識的有效途徑。
下麵介紹幾種利用和推動上司的方法。
(1)領會上級的真正用意。
N君剛調入T公司時,科長對他說:"你才來到,恐怕對此處的各種情況都很生疏,不妨先走走看看,等你把各處的具體情況熟悉了之後再說。"
這位科長似乎十分通情達理,N君也信以為真。他在公司裏悠閑地逛了3個月,沒做什麼具體工作。
沒料到,有一天科長突然把A君叫去,用一種十分不快的口吻說:"我是欣賞你的工作能力才推薦你來T公司的,可是許多職工都反映,你整天閑逛,懶懶散散,大家因此而滿腹意見,你可要注意影響,有點作為呀!"
N君聽了以後,啞口無言。但他在心裏卻暗暗地想道:"不是你叫我走走看看,熟悉情況的嗎?我現在完全按你的吩咐去做,你反而責怪我了。"
這件事究竟是誰的過錯呢?
聰明的下屬隻要稍加分析,就能發現,這應完全歸咎於N君的天真和疏忽。
N君是被科長看中而特地錄用的。開始,科長的囑咐純屬客套,其背後的潛台詞是:新進人員在不熟悉情況時貿然行事,容易遭到老職工的抵製,所以,謹慎小心為妙。
但是,N君對科長的用意居然一無所知,天真的領會科長的客套話,並照辦不誤,因而出現了紕漏。此時,他若不受科長的責備,才是怪事呢!
作為下屬,必須掌握上司對你的期待,並且有所行動,否則的話,辜負了上司的期待,就談不上利用和推動上級並獲得他們由衷的讚美之辭了。
領導或上司對部屬的期待,不會每次都以率直的語言表達出來,有時嘴上說"這樣做",心中卻要求"那樣做"。也就是說,上司有時因為礙於情麵,會用委婉暗示或其他曲折隱晦的方式把自己的要求說出來,因而,他所形之於語言的和他內心所期待的並不完全合拍,表裏一致。
況且,就上麵的事例而言,即使科長真的說"閑散一段時間?"N君也不應以其所言,安然度日,俗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放眼所有的上司來看,絕沒有一人會希望職員無所事事,白拿錢而不幹事。
N君本該料到科長"弦外之音",掌握領導的"真心"。然後,在熟悉環境和新工作的過程中,與老職工廣為交往,多方請教,早日融合在新集體中,並作出一些令上司和同事刮目相看的成績來。
如果領導看到你沒有辜負他的期待,必定會感到滿意,並把你看作是一位殊堪造就的人才。
(2)彌補上司的不足
任何出類拔萃的人,也不可能樣樣都精通擅長,總會有些缺點和不足之處。
因此,傑出的上司若有能夠彌補其缺陷的部屬相輔佐,就會如虎添翼,該公司、企業或機關所取得的成績必然十分可觀。
作為輔佐之才,如果不去彌補上司的缺陷和不足,雙方就無法融洽相處。假設你與上司的關係是爭取權與利、一較高低,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雄無法並立",那必然會給本單位帶來無休止的紛爭,而你的下場可想而知會有多悲慘。
因此,你若想通過運用推動上司而達到讓他讚美自己的目的。就要洞悉他的弱點,在那方麵發揮彌補的作用。否則的話,一味和上司的長處相較量、比高低,你必將以失敗而告終。
有些下屬,才華拔尖,偏偏又遇到嫉妒心較強的上司,那該怎麼辦呢?
一句話,應以大局為重,誠心誠意地認真工作,恰到好處地協助上司,不要鋒芒畢露。以免引起上司不必要的誤解。
著名的M電機公司有一位叫K的下屬,在人事調動中被提升為人事處處長。那裏原來就有3個處長,因此K君上任時,並不引人注目,經理對他的態度也很平常。
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並得到上司對自己的賞識,他把思考的重點瞄準在經理的弱點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經理在人事考核方麵方法單調,效果不佳,職工也屢有怨言。K君便決定由改進這項工作開始著手實行自己的計劃。
他暗中研究和比較了種種考核方式,並向大學的一位專家虛心求教,通過反複修改,一份既體現現代化企業管理理論,又切合電機公司實際的考核製度改革方案完成了。
當經理看到K君呈上來的方案以後,十分賞識,立即就采納了。他因此一舉解決了多年來使他困惑的難題,立即把K君看成了公司中的特殊人才而加以培養。
3.與上司同樂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輝煌、得意的許多時刻,領導也不例外。有些下屬認為,領導的得意與否與自己關係不大。而聰明的下屬則將之視為一種機遇,他們抓住領導的心態,借勢引導,巧妙利用,從而在滿足了領導心理需求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形象,達到了某些目的。
領導春風得意之時,無非就是領導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某種的實現,例如受到了上級的表彰、事業比較成功、聲名鵲起、要高升一步、兒子考上了大學等等,無論是哪一類的事情,領導者的心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我們可將其大致歸納為以下兩點:
其一,願意與人同樂。當領導正處春風得意之時,他會像其他人一樣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希望有人能共同分享,而在與眾人分享他自己歡樂的過程中,事實上又使他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再一次得到了肯定和加強。這也是為什麼領導總被讚美及阿諛所包圍的原因,因為領導需要它。那些被人們稱作"愛拍馬屁"的下屬,與其說是他有道德缺陷,倒不如說他們更懂得領導心理學。
在《孟子》中有一段對話,就表明了處於春風得意狀態下的領導的心態。
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王說:"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些。"
孟子說:"跟少數人欣賞音樂快樂,跟多數人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王說:"跟多數人一起欣賞更快樂。"
這段對話說明,春風得意之中的領導是很願意與下屬分享快樂的,在這個時候,下屬應該更多地去讚美他。
其二,心情比較開朗樂觀。俗話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人要是有高興事兒,覺得馬走路都比平時輕快。領導也不例外。正處春風得意之中的領導,事事順利,事事順心,心情就比較愉快,看待問題就比較樂觀、積極,遇事願意更多地往好處想,待人處事也較為寬容、隨和。這種友好的態度是與其安全、繁榮和生存環境分不開的,一旦環境發生了變化,其態度亦會隨之或明或暗。
因此,對下屬而言,這是一個絕對的提要求或進諫語的機會,他會較之其他時候更能以樂觀、平和、寬容和積極的心態來對待你的主張、更願意通過滿足下屬的小要求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目前所處的這種安全而和平的環境,下屬將因之而受益匪淺。
針對領導的這兩種心態,我們認為,前一種心態應該加以滿足,後一種心態值得加以利用,兩者兼顧,則會使你得到比平時更多的收益。
(1)真誠地讚美與祝賀,不要冷處理
雖然我們摒棄無原則的阿諛奉承,但是我們非常強調讚美在上下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不懂得如何讚美領導,你就永遠別想走近他的身邊。
讚美領導是要講究時機的,就像播種不能錯過了農時。在領導春風得意之時讚美他、祝賀他,就好比在合適的節氣裏撒下種子,它會使你到秋季時獲得一個豐收。而錯過了這個時機,則會使你的收成大大降低。
正如我們前麵所分析的那樣,領導在春風得意之時更需要別人的讚美,通過讚美來分享他的歡樂,通過歡樂,來增強他的自我滿足感。而自我滿足感是一個令人感到精神愉悅、難以割舍的東西,一旦被嚐試就會成癮,所以,越是成功的領導就越需要讚美。
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因為它不會讓你有所損失,而一旦你忘記了讚美,你卻有可能付出代價。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道理很簡單。不讚美、不祝賀領導的成功,表明你不願意分享他的快樂,或者說讓領導感到快樂的那些事讓你感到不快樂,這必然會引起領導的懷疑:他為什麼對我不高興?難道有什麼事使他對我懷恨在心嗎?他竟敢公開表示對我的不滿意!我平時對他不錯嘛!......這樣由疑而怨,由怨而恨,勢必會使領導感到不快,從而影響你們彼此已建立的感情。
那麼,怎樣讚美和祝賀春風得意的領導呢?下麵這幾個小技巧也許會對你有用:
第一,讚美中表示羨慕。
人類所彼此羨慕的東西,都是他們渴望得到而得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代表了某些公認的重要價值,因此,羨慕者的目光總會帶著敬慕,而受到羨慕的人則會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和優越感。
羨慕會增加讚美的效果。因為讚美可能隻是表麵之辭,羨慕則流露出下屬對其所讚美的東西的心理認同,更顯示出自己的真誠。
表示羨慕要掌握尺度,否則就會被視為嫉妒。而嫉妒被認為是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它會讓領導提防。
例如,你可以這樣說:"趙局長,聽說你的兒子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我要是有這麼個有出息的兒子,我這輩子也就滿足了。"這肯定會讓領導感到十分的得意和滿足。
第二,讚美中表示欽佩和理解。
讚美領導是"同甘",而表示欽佩則帶有某種"共苦"的意味,它更能深入領導的內心,打動他的情感。
幾乎所有的領導的成功,都要付出超出常人的艱辛和無奈,而這些艱辛和無奈卻常為下屬所忽視。他們對領導大加讚美,其實隻是讚美他所收獲的東西,如權力、地位、名譽等,而往往忽略了其本人的價值,所以盡管溢美之辭頗多,卻很少能說到他的心坎上。
讚美中表示欽佩和理解,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讚美和同情他的奮鬥曆史。
例如,他可以說:"這些年您可不容易呀!""憑您工作的那股認真勁兒,這些年的成績,不提您提誰呀?是誰都難服大家的心。"這些話會讓領導感到你是真正理解的人,言語之間,你的欽服之情也會油然而現。
第三,讚美中表示決心。
讚美,是針對過去的;而表決心,是麵向未來的。你能對未來充滿決心,意味著你對過去亦持肯定態度。較之讚美,表決心是更積極的,確切地說,這旨表忠誠的一種方式。
例如,你可以這樣說:"跟著您,我們覺得工作的勁頭兒更大了"等等。這些話表明你已承認了領導的權威,並願意保持對他的忠誠,這是領導者們最希望看到的局麵,他自然會十分歡迎的。
(2)抓住時機提要求和進諫。
聰明的小孩子往往懂得在大人高興的時候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這時他的要求多半會被滿足。家長們的心情比較好的時候,為了不破壞氣氛,往往會比平時更加寬容大度。
在上下級相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自然,下屬並不是小孩子,不存在著對領導的人身依附關係。但是,他們之間有權力從屬關係卻是毫無疑問的,下屬要取得的每一分利益都需要有領導的首肯。在中國這種文化傳統下,事實上每個領導都是有一種"家長"傾向的,人們常說的"父母官"中就包含著這種意思。
既然許多領導都有"家長"傾向,都有恩威並舉的心理,那麼下屬就不妨因勢利導,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領導春風得意之時,或提要求,或進諫語,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唐代的魏征,他發現唐太宗在晚年陶醉於承平日久,不大愛聽反麵意見。他很想找個機會進諫太宗。
貞觀年間的一天,唐太宗意興舒坦,十分高興,便笑著問魏征:"你看近來政治怎麼樣?"
魏征覺得這是一個進諫的好機會,馬上回答說:"貞觀初年,陛下主動地引導人們進諫;過了三年,遇到有人進諫,還能愉快地接受;這一二年來,勉勉強強接受一些意見,可是心裏總覺得不舒服。"
太宗聽了有點吃驚,問道:"你這樣講有什麼根據嗎?"
魏征於是便舉出三件事來加以佐證,這三件事反映的是唐太宗和魏征所說的三個時期內對進諫的三種不同的態度。
太宗於是明白了,說道:"若不是您,不能說這樣的話。一個人苦於自己不知道自己啊!"
這裏,魏征的建議之所以能被唐太宗接受,有唐太宗賢明的一麵在其中,但另一方麵,也與魏征善於把握時機,在唐太宗心情最好的時候進行勸諫有關。由於太宗心情比較好,心態平和,他大度清明的一麵就容易顯露出來,從而能夠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批評。
不僅是進諫,在下屬想獲得自己思慕已久的利益時,也可利用領導這種春風得意的心態。
某機關的老王,想調動一下科室,以便能使自己的專業特長發揮出來,盡快地做出些成績來。
有一段時間,他發現領導的心情特別好,眉飛色舞,笑容滿麵的。經打聽才知道,他們領導受了上級的表揚。於是他便瞅準時機準備同領導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一天,他從領導辦公室門前走過,聽到屋裏傳出哼曲子的聲音。於是他估計,領導此時心緒一定非常好,也一定沒有急著要辦的公務,便輕輕敲開了房門,在得到允許後進去了。
果然,領導的狀態很好,精神愉悅,對他也顯得較常日熱情和藹,在讓座之後,便主動問他:"有什麼事要談嗎?"於是,老王便以一種非常婉轉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希望領導能予以考慮。沒想到領導十分痛快,欣然應允要在近期內給予研究、作出決定,並鼓勵老王要進一步努力,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
一件看似很棘手的問題,很出人意料的就有了解決的希望,全靠老王善於察言觀色,善於選擇時機,這使他付出了很小的代價便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領導的春風得意之時更易虛心納諫或滿足下屬的要求這條原則也並不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對此,下屬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究其關鍵,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詳細考察領導心態的微妙變化,在掌握了領導的心理的基礎上,再行動突破的缺口。
有些時候,春風得意的領導會變得更加高傲,沉溺於自我中心主義的"安樂窩"中,他們會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和感覺而不是去聽聽其他人的意見。所以,一個人的事業如日中天,其權威已達到某種高度時,他們便會滋生驕傲情緒和專斷作風,不願聽半句逆耳之辭。
我們前麵曾講過,春風得意的領導事實上較之常人或平時對下屬的讚美有著更強烈的需求。因此,他也總被迎合他的人們所包圍,為各種甜言蜜語、歌功頌德的話所陶醉。此時,哪怕是金玉忠言,隻要有一點兒不合他的口味兒,領導聽了也會覺得刺耳,當下生出不高興來。對此,下屬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