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情愛論壇
第一章 禁欲和縱欲之間
年輕的朋友們,當你在豐盛的筵席上,偶爾品嚐一下茅台酒、五糧液的醇味,感覺無比陶醉時;或者,當你透過精品櫃的玻璃,望著那封存百年、價值上萬元的西洋名酒感到驚歎時,你是否聯想過,釀酒過程與人類本性存在某種關聯?
酒精的本性是揮發。然而,為了釀成珍貴的美酒,恰恰不能讓這種本性過早地揮發,而必須將它封存起來,讓它在壓抑的狀態下慢慢發生一種醇化性的結構改變。壓抑的時間越久,其醇化的程度也越高。
人類在生命的生長過程中,也有與釀製美酒相似的規律。生命的本性是要結成果實,但同樣的果實,快速催成與緩慢成熟,其內在的韻味和價值就大不相同。性能量的發揮環境是寬鬆還是嚴格,對人的精神的成熟和人格的價值也有至關重大的影響。
宗教禁欲主義、封建道德觀念,對正常人的性是一種桎梏,人性在極度壓抑中既得不到生命的動力,又得不到神聖的超脫,就會扭曲、畸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達,人類粉碎了關於性的古老神話,但與此同時,又出現了縱欲主義、性解放和性自由的開放文化。這種文化本意是把人性從禁欲主義的封閉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人類的性獲得健康而合理的發展。但不幸的是,當社會還普遍處在性蒙昧的混沌狀態中時,其中的大多數人對開放式文化的理解往往是片麵而狹隘的,很難找到一種內在的合理尺度。於是,借助開放式文化的衝擊力量,一些人把性解放推到了性自由、性無序甚至性淫亂的另一極端。如同一壇未經封存的酒,性烈、辣口;一株過早瘋長催熟的果子,酸澀味苦。性的過早、過度開放,就使一些人陷於沉淪、空虛,從而缺乏文明時代的人應有的人格特質和進取精神。
人的生命是雙重的。作為純粹的個人,你可以享受自己歡樂的人生;但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一員,則還必須體現自我存在的價值,必須為人類社會的繁衍進步創造新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
性,是人的生命中最根本的自然能源。這種能源像酒精一樣,一旦形成就具有揮發的本能。不讓它揮發,就會給人帶來壓抑的痛苦,但過早讓它揮發,將這一份寶貴的能量純粹用於肉體的享受,就很難再將它轉化為實現人生更高價值的動力。對於社會來說,也是一種創造力能源的流失和浪費。
反對禁欲,也反對縱欲,這是任何時代育人的基本常識。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既不能壓製他的積極性,也不能讓其隨心所欲。適當的壓抑,對於培養一個人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忍耐性格,開發人的內心世界、創造能力,都是極為重要的。而在人的各種性格氣質中,對性的適當壓抑尤為重要。過去,人們往往以為壓抑性的需求,隻是一種社會道德倫理的需要。事實上,隨著對人本研究的科學發展,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在一個人能夠忍受的限度內壓抑性的需求,對陶冶一個人的氣質情操,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開發一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
性,是人性自然中最深層次的能量。而性的開發,又與人生理想中最美好的戀愛情景相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性是支撐人生的主脈。在青少年時期,嚴格地壓抑性的滿足,促使其人性向完美成熟發展,並為實現高層次的性理想而創造條件,這是非常必要的。
處於青春妙齡的男女,在性的壓抑下,會產生出一種性的幻想。由於性在文明中總是以戀愛的方式來表現的,而戀愛又是充滿理想色彩的,因此,當性在壓抑中不斷產生出幻想時,戀愛的理想色彩就會不斷濃厚起來。
生活是需要理想之五色彩虹的。當一個人的生活中充滿了理想色彩時,人就會將所有內心的激情調動起來,為實現理想、為創造理想中的現實,努力培養自己的一切優點,學習掌握各種技能本領。無數詩人、作家的著名創作,都有著為那未得到或尚未得到的愛人而激發出來的內心動力。試想,如果德國作家歌德從一開始就不壓抑自己的情欲,私下裏和夏綠蒂有了性的關係,那麼,還會有震動世界文壇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嗎?歌德不能得到夏綠蒂,作為個人生命的過程,他確實經曆了難忍的痛苦,但作為社會的人,他因此從痛苦中磨練出了一種更具創造性的人格特質,顯示出一種更高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第二章 性的嫉妒與仇恨
嫉妒,是人人熟知的一種心理。但嫉妒到底是什麼,卻又很難斷言。有人說,嫉妒是人性自私和狹隘的表現;有人說,嫉妒是平均心理的失衡狀態;也有人說,嫉妒是刺激競爭的興奮劑。但無論怎麼說,嫉妒是與人的內心感受中的得失相關的。觸及人的本質越深刻,內心的得失感越重,嫉妒心理的產生也就越是強烈而難以克製。性,是人性本質中最底蘊的部分,因而性的得失所激發出來的人的嫉妒情感,常常會達到瘋狂和仇恨的程度。
性的嫉妒猶如地下的礦藏,並不自行顯現,而是由愛情的產生和失落來激發的。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無論其嫁娶了怎樣美貌理想的配偶,都不會激起自己內心真正的嫉妒情仇。而一個自己正在愛著的人,如果與他人結合成親,抑或僅僅與他人比較親密,就會激起自己內心無法抑製的嫉妒情感。
人們常常以為愛情是嫉妒的原因,從而產生"愛情既美好高尚,又自私卑劣"的矛盾評價。其實,愛情並不是嫉妒產生的直接原因,而隻是導火索或催化劑。愛情以人格的優美、無私、奉獻而獲得對方的好感和共鳴,在這種共鳴中和好感中,產生出要互相結合的性占有欲。這種時候,愛的高尚和性占有的狹隘自私確實難以區分,容易被混為一談。
但是,愛與性,畢竟是有著根本區別的兩種人性。愛是一種可以創造和升華的理性情感。無知的人們企圖通過分離戀人來割斷戀情,卻不知越是人為地給愛情擴大距離,愛情就越會迅速增長。隻有當理性的創造和升華跌落在庸俗的生活中,愛情才會自己失去生命活力,枯萎死亡。而性的占有欲是一種消耗愛情能量的活動方式,它可以被外來的力量所割斷、取消。有一首題名為《你怎麼說》的流行歌曲中這樣唱道:"你說過兩天來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不好過,你心裏根本沒有我,把我的愛情還給我。"確也道出了那些以性占有為目的的人,盡管在期望性占有時,會信誓旦旦、甜言蜜語,一旦分開,便會把性占有的目標轉移他處,表現出對愛情的遺忘。
正因為愛與性是兩種截然不同又相互交融的東西,因而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把人心緊緊纏繞在愛情與仇恨、奉獻與嫉妒的兩難漩渦中無法自拔。比如,當你深深愛著自己的心上人時,你是否希望他(她)幸福、愉快,是否願為他(她)奉獻一切呢?從愛情的角度,你或許會毫不猶豫地作肯定的回答。
但是倘若再問你,他(她)和你在一起並不覺得幸福、愉快,而愛上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比你更能使他(她)幸福愉快,你願意滿足、支持他(她)的心願,讓他(她)離開你,投入別人的懷抱,你仍然保持對他(她)的那份愛嗎?或許你在回答前就會感到困惑、窒息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能忍受的,內心會充滿嫉妒和仇恨。從道理上說,嫉妒和仇恨並不出自高尚的愛情,而隻是因為性占有的失落才產生出來,因而人們應該用愛的高尚力量去克服這種卑劣的心理。但實際上,由性的失落產生的嫉妒之情,很少直接以性的理由表示仇恨,而常常借助愛情的理由表現仇恨,於是情況就變得複雜起來了。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愛的理性力量和性占有的非理性力量之間,所占比重是不盡相同的,因而在表現嫉妒與仇恨的方式與程度上,也會各不相同。其中比較具體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三種:一是毀滅型報複,二是陰謀型報複,還有一種是"君子"型報複。
一、毀滅型報複
它一般發生在理性自製程度較低的人身上。這種人一旦陷入性的嫉妒之中,便會滋生一種難以克製的仇恨心理和瘋狂情緒。於是情殺、自殺的惡性事件就會出現。這種毀滅型性嫉妒的表現者,最強烈的念頭往往是: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那份得不到的愛轉向哪裏,仇恨就要將哪裏毀滅。在各地司法部門承辦的各類凶殺案例中,由妒火引發的情殺案可謂屢見不鮮。
事實上,愛是無法通過嫉妒與仇恨的途徑奪回來的。無論你是向對方還是對方心儀的人實行報複或傷害,都勢必徹底毀滅自己在對方心中植下的一份愛情,使自己永遠失去奪回所愛的機會,於是嫉妒心理就會在惡性循環中變得更加瘋狂,最後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隻是,在理性自製力失控的狀態下,一些人對這種事實往往是視而不見的。理性自製力較強的人,一般也可能會在心中幻想自己嫉妒的對象發生不幸,但因害怕受到處罰,故而在現實生活中不至於采取傷害別人的直接行動。而一些人在嫉妒與仇恨完全取代理智的情況下,就會把幻想演變成殺人、傷人等激烈的行為,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如何防範、處理這種性的嫉妒心理的確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一個理性自製程度較低的人,一旦處於仇恨、憤怒、自暴自棄的陰影籠罩之中,就很難想得開。這時,最好有一位當事人所非常信賴、又很有愛心與處事經驗的人,善意地誘導當事人把心中的嫉妒之火與憤怒鬱悶全都宣泄出來,幫助其認識問題,喚起希望。同時,對於被嫉妒的一方來說,則應盡量避免讓對方發現任何可以激起情仇的事情,讓時間來淡化嫉妒與仇恨。如果有誰以為,自己與對方沒有情緣,現在追求新的愛情完全不必躲躲閃閃,盡可以在對方麵前表現自己的瀟灑從容,那就是一種盲目的自信與愚蠢的自負了。在毀滅性情仇沒有發生之前,一切似乎沒有什麼可懼怕的,但如果你除了盲目的自信與自負,沒有足夠的智慧、敏銳與手段克製對方,那麼災難離你可能就不會太遠了。
二、陰謀型報複
這是一種表麵達觀、暗施狡詐的表現形式。處於這種心理狀態中的人,一般較有理性,不會像毀滅型的人那樣,深陷嫉妒的惡性泥潭而不能自拔,但內心深處奪回所愛的念頭十分強烈。理智使這種人明白,愛情的回歸隻有通過公平競爭的方式去博得所愛之人的信服與好感,但嫉妒的仇恨又使這種心理不能容忍競爭的失敗。於是,從背後施展各種陰謀手段,堵截競爭對手的成功,或乘機陷害,或轉嫁災禍,或借刀殺人,幹出種種卑鄙可怕的事情。
由於這種類型的情仇帶有較強的戲劇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圍繞這種性心理展開的故事不勝枚舉。與這種嫉妒心理的搏鬥,主要是一種智鬥。但正如俗話所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類智鬥,人性善良正直的一方常常要吃虧上當,甚至抱恨終身,落下悲劇。在一些影視片中,凡觀眾看到正直善良的一方不能及時識別對手的狡詐,甚至迂腐地將對手的陰謀視作好意時,總忍不住要為這種善良的愚蠢而歎息。因此,在追求愛情的忠貞、純潔與信義的同時,還要學會識別各種陰謀與狡詐,以免上當受騙,遺恨終身。
三、"君子"型報複
由於性愛追求失敗造成的內心痛苦一般比其他痛苦來得更深,故常常會引起人們的報複心理。但大多數人的報複心理往往表現為一時的衝動,待時過境遷以後,也就淡漠了。可是有少數人,尤其是一些男性,在殘酷的性愛失敗麵前往往能保持理性的沉穩,這是一種頑強人格的表現。但也正因為這種頑強性,其內心為此承受的巨大痛苦,以及為克製這種痛苦而產生的仇恨心理無所宣泄,內心就會積聚起不可磨滅的報複念頭。
性愛中稱得上"君子"型報複的,決不是那種一般的讒言中傷或給人以穿小鞋之類的報複,而是與性失落相對等的那種觸及心靈深處的報複。這種報複,甚至也不是情殺、毀容之類的直接打擊所能達到的,因此,它必須通過極大的忍耐與等待時機來實施,所以,看上去似乎是一種文明的形式。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種報複心理往往是眼前理性的強大支撐力。這種支撐力可以使人加倍努力,不斷競爭去獲得優勢,並時時觀察對方轉為劣勢的每一時機,為報複作準備。一旦成功,重操主動權後,這種人便會把自己曾經受過的精神痛苦讓對方慢慢償還,並且在欣賞這種痛苦的償還中,享受自己成功的傑作。
近年來,來自台灣和新加坡的電視連續劇中,經常有這樣的角色。一些人心愛的女子被情敵吸引過去以後,他們表麵上裝得禮貌周全,誠懇祝賀;實際上恨得咬牙切齒,設計報複。於是有的通過政治陷害,把情敵推入法律的深淵,乘機對心愛的人倍加關心,親眼目睹情敵的痛苦,享受著自己一手報複的傑作;有的通過經濟競爭,把對手搞得一敗塗地,家庭內部矛盾四起,於是乘機離間,把心愛之人奪回身邊。
當然,報複也並不局限在情敵的身上,如果被愛的人自己背叛了戀人,也會成為被報複的對象。80年代,北方某名牌大學有一對戀愛中的大學生,麵臨畢業分配時,因為男方的職業和去向不很理想,女方在結識了一位港商後,背叛了愛情。不想這位初戀的男性感情用得特別真,如此狀況下的失戀,對他幾乎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痛苦使他差點自殺,但終因命不該絕,自殺未遂。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從此,他開始了發憤圖強,事業迅速成功,成了南方一個頗有實力的公司老板,找到了一位相當漂亮而又賢慧的妻子,美滿的人生可謂達到了高峰。然而,其內心惟一的遺憾就是初戀打擊的怨恨無法徹底驅除。幾年後,報複的機會終於來到了,他在香港經商時,遇到了初戀的情人,交談中知道她活得不愉快,就假裝仍然非常愛她,並稱還是獨身一人,他向她炫耀了自己的事業和成功,希望她回到自己的身邊來。這個自恃過高而又貪圖享樂的女人,輕易地相信了他。經過一番小小的周折,她離開了香港老板,回到了初戀情人的懷抱。最後的結果便是在被初戀的情人滿足了性報複以後,拋棄在另一個陌生的城市,陷於兩頭落空、孤獨無靠的悲慘境地。
因此,對於曾經被你拋棄、傷害過的戀人,不要因為其表麵上的寬容而掉以輕心。尤其是當你在境遇不佳重返其懷抱時,更要當心落入這種報複心理的圈套之中。當然,防止這種報複的關鍵不在他人,而在自己的人格與自尊。如果一個人在對方困難或處境不佳時毫不留戀地離去,而在對方得勢時又返回,那麼落入報複圈套也可謂咎由自取了。這是應該引以為戒的。
總之,愛情之花的開放都一樣需要時間,而開出後的命運卻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花開自謝,結出果子;有的中途夭折,遺恨傷感;也有的移花他處,一喜一悲。但既然涉足愛河就不能隻是期待天堂,沒有落難的準備。一旦經過自己全身心的真誠努力,無法挽回愛情的失落,那麼,失落有時也能成為人生一份難得的財富。隻要你以寬大的胸懷和冷靜的理性去麵對,命運終將不會虧待你。
第三章 性的吸引和追求
男性和女性因為有了肉體上的顯著區別,所以才有追求異性的明確目標。然而並非任何一對男女都能成為相互追求的對象。當熱戀的男女真正達到心靈的溝通時,會突然發現原來對方就是自己尋找的另一半,追求對象其實就是追求自我的一種高級的遊戲。真正吸引異性間相互追求的並不是由上帝製造的肉體的差異,而是戀愛雙方心靈深處發生共鳴的被上帝分割開來的精神自我。不過,這個隻有站在哲學智慧高度才能認識的愛情本質,即使在今天也遠不是大多數人都能夠明白和理解的。
由於認識的進程首先從物質領域的表象開始,所以,人們對性的認識也就首先從肉體的差異開始。這種差異在文明的發展中,被種種服飾和生活方式掩蓋起來,逐漸地就成了主宰兩性交往關係的神秘領域;而潛藏在兩性差異中的那些隱晦的心理區別,在人們的認識還沒有深入了解以前,人們隻能根據外貌長相、生活條件、功名成就、門第等級來考慮男女間的婚姻,根本無視兩性心理契合、協調的重要性。而當近代文明逐步進入關注心理領域的階段,出現自由戀愛的形式後,許多青年男女卻由於本身對這一領域的無知、對自我意識的缺乏,隻是本能地受著長期形成的肉體性神秘觀念的支配,對戀愛過程中複雜的心理區別無法自覺,從而在人類性神秘的領域中找錯了方位。
初戀的人常常以為性的秘密就是那掩飾在華麗衣服後麵的性器官,因而把追求那份性器官的裸露當作愛的目的,而忽視了在公開交往中發掘性心理秘密的意義。
其實,在早期人類中,當男性和女性像其他動物一樣赤裸身體,隨意裸露性器官時,人們對異性的肉體神秘感也就無從產生,性的衝動便不會由於見到肉體而引發。這種現象,在靈長類的動物世界中同樣存在。但是,自從人類開始用服飾遮體後,這種自然心理便幾近消失,很難保留了。然而,當人類文明進入高級的返歸自然階段時,這種自然心理便又會一點點萌發出來。如在現代西方一些公開的裸泳場所,這種自然心理便可略見一斑。
由於上述兩種性秘密在實際生活中的位置倒錯,因而在人類性愛的交往方式中就出現了各種真真假假、變幻莫測的場景。涉世不久初入情場的年輕人,常常會被弄得暈頭轉向,有時則誤入歧途或掉入各種陷阱。這就要求追求愛情的男女青年,在精神世界中具有一份自覺。
愛情追求將兩顆心融為一體,但由於男女性別的差別,畢竟帶來了追求心理上的差別。對於最後的結合來說,這種差別或許是沒有意義的,反正隻要有一個美滿的結果,追求中的千差萬別和追求方法的千奇百怪都可以不加關心。然而對於產生戀情的男女,對於尚未有戀愛結果並且不知走向何處的人們來說,了解愛情心理上的差異,把握微妙的戀愛心理,或許就是一件至關重要甚至決定命運的大事了。
從生理結構看,女性具有守護型的特點,男性具有進攻型的特點。這種生理特點伴隨著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使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相應養成了談情說愛時的被動形態。但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女性從戀愛追求中的被動角色轉為主動角色,或者由被動的形態變幻出各種積極主動的追求方式,已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女性的這種積極主動與男性有所不同,它是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從被動的形式中逐步演變過來的。在被動中隱藏著主動,在主動中隱藏著被動,這兩種形式的交替轉化,構成了男女戀愛追求中的繽紛色彩。它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吸引意識,另一種是追求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