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如何培育健康的愛情心理(1)(1 / 3)

第三卷 如何培育健康的愛情心理

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自然地萌發了和異性之間的交往吸引力和戀愛的要求。從這時開始,他們興奮而又有些膽怯地向愛河走去,愛河那溫暖的水流中就出現了雙雙對對情人的身影。戀愛,是人們的性行為正式的開始;愛情心理豐富、複雜而又微妙;愛情的經曆,可能畢生難忘--難忘它的甜蜜或是難忘它的苦澀。對青少年來說,戀愛的結果可能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響,如果處理得好,生命之花會開得更加豔麗;如果處理得不好,生命之花會過早地凋零。也是這個原因,我們應該引導青少年重視性心理的健康,尤其是保持愛情心理的健康,因為保持性心理健康是青春期心理健康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一章 戀愛性心理

一、愛情行為的男女差異

千千萬萬個少男少女渴望著愛情,千千萬萬個人思考著愛情,千千萬萬個學者研究著愛情。

那麼,愛情究竟是什麼?愛情,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十分特殊的心理現象。人們一般都把愛情理解為男女之間的情愛,實際上人類之愛具有多方麵的內容,有人把它分為血統愛、敬愛、撫愛、友愛、性愛五種。對青少年來說,除了對撫愛體會不深以外,對其他四種愛都是有所體會或將開始體會,其中在青春期以後特別感興趣的是性愛。

司湯達把性愛這種感情分為理智的愛、精神的愛、激情的愛、肉欲的愛......

休謨在《人生論》裏說:"兩性愛最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感情在它的最自然的狀態下是由三種不同的印象或情感的結合而發生的,這三種情感就是:1由美貌發生的愉快感覺;2肉體上的生殖欲望;3濃厚的好感或善意。"

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說:"情侶的快樂是一種複雜的感受。它總是既包括同性欲本能、同感覺密切相關的最基本的情感,也包括同人的精神生活的審美、道德等高尚內容有關的那些情感。""與此同時,尊重、友誼、好感、讚賞、敬慕、陶醉、眷戀、自我犧牲、純潔、細膩等情感完全主宰著肉體接近感、皮膚敏感,主宰著本能的生理實現。高級的愛的情緒包含著低級的情緒,但使後者處於一定的從屬地位。"

從以上這些論述,我們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理解愛情。

第一,愛情是兩性之間以情欲為基礎的純潔而崇高的情感。愛情不能沒有生理基礎,男孩、女孩在進入青春期前,性發育還未開始時是談不上什麼愛情的,愛情的產生與生理上的衝動有一定的聯係,戀人之間身體接觸能激起很大的愉快,愛情的理想發展總要以"合二而一"(肉體上與精神上的)而告終。

第二,愛情雖然有它的生理基礎,但它決不等同於動物式的性欲,它是一種十分崇高的情感,它遠遠地高於性欲,並統率性欲。這種精神上的東西主要表現在思想、興趣、追求方麵的一致。愛情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可歌可泣,不是由於情欲,而是由於愛情的精神內容十分豐富。在兩性之愛中,精神的內容越豐富,這種愛情的層次就越高,而且也越鞏固。當然,情欲與精神內容不能割裂,如果兩個人隻有思想、興趣、追求方麵的一致,而沒有情欲的吸引力,那麼他們隻是誌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兩個人隻有情欲的吸引力,而沒有思想、興趣、追求方麵的一致,那隻是萍水相逢,如果稱得上是"愛情",那麼,這種"愛情"很可能是短命的。

第三,人類具有多種愛,有許多近似性愛的美好情感,如尊重、友誼、好感、讚賞、敬慕、陶醉、純潔、自我犧牲等等,男女之愛與這些情感有區別,但又密切聯係。對相愛著的男女來說,如果他們的愛情與這些情感是相互排斥的,例如一方雖說"愛"另一方,但是他根本不尊重、不讚賞另一方,他們之間也沒有什麼友誼,那麼這決不是真愛,即使嘴上說"愛"也是"愛"不長久的。愛情這種美好的情感決不能脫離其他美好的情感而單獨存在,一個對父母、對朋友、對國家、對人民都不愛的人,在男女之間也決不會有純潔的、崇高的、持久的愛。

第四,愛情之所以崇高而偉大,還表現在能為所愛的人作出一切犧牲。愛不是占有,愛是奉獻。這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夠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這當中得到快樂。"正因為有這種精神,所以有些人的愛情至死不渝,曆經風浪不動搖、不改變。

在人類曆史上,留下了許多這樣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它使人的價值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中國、外國,忠貞的愛情火焰使人類曆史更加熠熠生輝。

追求真正的愛情與幸福,這對於男子和女子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一般說來,男子和女子對愛情的理解與態度也略有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

1對漂亮的異性人人都會產生好感。美,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男人比女人更多地為對方的外貌所吸引,"一見鍾情"的男人遠比"一見鍾情"的女人為多,這也說明在愛情問題上男人的識別能力比女人要低一些。

2正因為以上這個原因,男子陷入情網比女人陷入情網要快。西方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研究者對250個青年男子和429個青年女子做了一項"浪漫愛情的測驗",發現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男子在4天之內就匆匆地愛上了某個女子;但是匆匆愛上男子的女人隻占15%。有將近半數的女子在她們的報告中寫道,要讓她們最後看中一個男子,20天不夠,她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考察意中人。

3女人對愛情的態度遠比男子實際。男子對愛情往往很浪漫,而且很狂熱。女人對愛情通常要考慮婚姻與將來。她們評估愛情關係時更麵向現實,對經濟問題與環境影響考慮比較多,當然,這是正常的,並不能說這就是"功利主義"。男子在愛情問題上卻容易"不顧一切"。

4在求愛的問題上,男子一般比較大膽、主動,富於進攻性,有時甚至陷於魯莽;而女子則往往瞻前顧後,欲進又止,有時甚至會有與內心相反的行為表現。

5在戀愛交往過程中,男子往往表現得更加狂熱,甜言蜜語很多,而且"愛情的溫度"一下子會升得很高;可是多數女子卻喜歡"溫熱",要求適度,過"熱"的愛情反而可能使她們有顧慮,甚至被嚇壞了。

6相對地說,女子更易被對方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在墜入愛河前,女子的重重考慮比男子多,但在墜入愛河後,卻更容易輕信對方。有人說,陷入熱戀的男人,一半是理智的,一半是熱情;而陷入熱戀的女人,全部都是熱情,有時就不考慮其他問題了。所以,陷入熱戀的女人可能是最"愚蠢"的女人。

7在戀愛中,男人更容易產生性衝動,從而提出性交要求。女子在這方麵一般不處於主動地位,並有自然的抗拒心理;但是如果屈從了一次,以後就完全依附於對方,一發而不可收拾。

8在愛情問題上,男子比女子多變。一是在戀愛過程中的角色地位易變,在男追求女時,男方會把女方尊如公主;在追求到手後,男方就可能成為女方的主宰。二是愛情在生活中的比重會變,在戀愛階段,愛情似乎是男子生活的全部,而在婚後,愛情隻是男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這一部分往往小於事業。可是女子則可能恰恰相反,愛情在婚後所占的比重有時會比戀愛時更大。三是在婚後愛情變異的可能男子比女子為大。所以,人們常有"癡心女子負心漢"的說法。

9在愛情問題上,女子比男子更富於自我犧牲精神。

10對失戀的痛苦,女子遠比男子為大;男子由於失戀所受的痛苦在開始時雖然可能也很劇烈,但持續的時間一般較女子為短。

以上隻是一個大致的分析,隻是一般如此、多數如此。男女在愛情心理和態度上的這些差別和氣質差異、社會觀念和環境要求的不同有很大關係。在這些差別中,長處和短處往往攪和在一起,了解了這些情況,就可以對愛情理解得更深刻,使愛情心理更健康,使戀愛行為更能正常發展。

二、尋找意中人的正確路徑

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產生了戀愛的要求,於是就開始尋覓意中人了。可是,事情發展的結果是找到稱心如意的,還是頗不如意的,還是未盡如意的?對有些人來說,張開雙臂迎來了幸福,可是對另一些人來說,歲月悄悄流逝,意中人卻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如意的才郎淑女,似乎是件大難事,難怪有些擇偶者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感歎:"心靈的空間,很大,很大;現實的空間,卻很小,很小。"

其實,擇偶是否能夠稱心如意,除了一定的機緣以外,主要在於當事人的擇偶心理是否健康。有不少這樣的青年男女,本身條件很好,也有很好的機會,可是就是由於擇偶心理不夠健康、正常,意中人失之交臂了。

在擇偶心理方麵,以下幾個問題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1要有正確的審美能力

美,誰人不愛?性愛與性吸引力有很大關係,而性吸引力又和美有很大關係。漂亮的、麵目姣好的男女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什麼是真正的美,有許多青年男女並不了解。美分形象美和內心美,前者是外在的,後者是內在的,最好是兩者都能兼得。《詩經》上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指形象美,"淑"指有好的品德,即內心美,兩者結合,這樣的人才值得愛。在這兩者之中,後者更為重要。一個外表很美、內心很醜的人,美也會變成醜;一個外表不美,內心很美的人,醜也會變成美,這是經過生活反複證明的真理。

對於青年男女來說,在擇偶問題上,既要追求真正的美,又要創造真正的美,可以這樣說,真正幸福的婚姻,是真正的美的結合。在形體美方麵,五官、身體是天生的,人一般很難改變,可是適度打扮,氣質風度卻是可以塑造的;至於內心美,更可以培養、提高。青年男女在擇偶時,往往隻注意五官、身體那一部分,而且刻意修飾,卻忽略了氣質、風度與內心美這些重要方麵與本質方麵,這就會走入歧途了。

有位名人說過,一個人並不是因為美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變得美。這句話很有道理。什麼是可愛?真正的可愛不是刻意修飾、裝腔作勢,而是品德高尚、內心充實、不斷進步。有些女孩,自恃外表美麗而白白地消磨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美貌漸漸消失,她也隻好江河日下,虛度人生;另外,有些外表不那麼漂亮的女孩卻因為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鑽研業務工作,變得很有成就,顯得越來越有光彩。一個人外表漂亮,這是好事,可是隻有和內在美結合起來,才能成為真正的美。否則,好事也許反而變成壞事。有的青年男女,特別是有些女孩自恃外表漂亮,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價值"所在,僅滿足於此,不求進取,結果變得不求上進、十分庸俗,到頭來後悔莫及。前麵講過的那個例子,美國有幾位心理學家做過調查,他們把女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容貌較好的,另一組是容貌較差的,結果發現前一組女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畢業後的工作成就,普遍沒有後一組的女學生好,這就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