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妙喜不動(完結)(1 / 2)

伊湄輕聲道:“想一想,這世間哪裏有什麼恒常不變呢?就連自小出家的他們,如今都離開了法門寺,天涯海角,各在一方。哎,世間的變化如此之快,真不知我和哥哥還有多少聚合的因緣,還能在這米心湖安遁隱世多久。”

驪歌也是感歎,但她的感歎卻和伊湄不一樣。她抿著嘴,眼眸平靜:“是啊,世事變幻難料,出家修行何其難啊!還好還好,我現在真的慶幸,我從未擾動到他的道心。”

數年前,驪歌立在這湖畔,羨慕著雪源與伊湄神仙眷侶。

而如今,她隻慶幸,她從未擾動到雪慎的心。

故地依舊,心意兩般。

可見,世間變幻的哪隻世事,還有人不一樣的喜樂、滿足和期盼。

“小孩,你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雪慎說。

“可師父沒變,和我認識你時一樣。”驪歌說。

“這世上哪裏有一層不變的,師父也和當年不一樣了。”雪慎說。

“那……師父上次說的可還作數?我可要提個要求咯。”驪歌不懷好意地笑。

“哈哈哈,那自然作數,我也從未說過不許你跟著。”雪慎道。

“如果……如果我並不滿足於做你的侍者呢?”驪歌又問。

“嗯?你還想怎樣,小孩,說說看?”雪慎的眼盛滿溫柔,而他的笑落落坦蕩,驪歌隻望得一眼,便知道,那溫情裏隻有慈悲大愛,沒有貪染私情。

慈悲眼,而無盡愛。

心有菩提,且許你歡喜。

與往日不同,驪歌喜歡這超脫男女情愛的豐沛情誼,她粲然笑道:“師父,那獨孤妃哄騙我學了摩地尼杵,如今可是性情大變,好像……那個……提不出無理要求了。”說罷,又裝作無可奈何狀。

雪慎心中好笑:“小孩子,愈發懂事,也愈發調皮。”

冬夜無風,霜天凍地。

兩人繞著米心湖走得一段。

與夏夜滿天碎鑽星子不同,冬裏的天鋪著厚厚沉雲,也沒有個蟲子聒噪,倒顯得這湖山之間更加靜謐。

天地之間,唯有你我。

驪歌的心已沉澱下來,便更加懂得這靜謐的美好。

“師父,與我和首曲子吧?”驪歌忽道。

“米心湖畔,不著袈裟,我依我性,夜宿蘆花。”雪慎莞爾應允。他如何不知驪歌的心意,卻沒有如上次一般斷然拒絕。

驪歌才將鵝黃笛兒取得出來,雪慎已袍袖施然,調好了琴。

風拂翠柳,月照大江。

高山流水,情深意長。

修行便是要舍棄愛嗎?不,要舍棄的是貪愛。

執念傷人傷己,而當你懂得放手,就一定會是喜樂的開端,就一定會是擁有的開始。

而所謂的愛之深又恨之切,不過是世人為情緒左右,缺乏智慧罷了。故而,把善緣變了違緣,令擁有成為失去。

所以,修行的意義,還是為了愛啊。

隻不過,世間的愛是貪染的,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的,是要求回報的,是欲求充滿的;而修行人的愛,是清醒覺悟的,是利益他人的,是不求回報的,是無所畏懼的。

雪慎何嚐不愛驪歌呢?他的愛,是不舍離地喚醒她、引導她、指示她,出離這一切的煩惱痛苦,去掉私欲雜染,完全地享受一份愛的平靜、喜悅、圓滿。

清淨放下,平等正覺,你以為是為了求得自身的清淨喜樂?不是,是為了有一份慈悲喜舍、平等一切的愛。

所以,佛說:苦空無常;

所以,佛又說:常樂我淨。

當你識得了苦空無常,就能進入常樂我淨。

所以,娑婆世界亦有圓滿的愛。而我們的糾結、受苦全是因為那一點點想占有、想主宰、想貪求的心。多麼冤枉!

好在,驪歌明白了。

雪慎亦知道她明白了。

兩人和得一曲,再是一曲。

琴聲空濛,不著一物;笛音悠揚,不染一塵。仿佛這空山萬物都一齊靜止,仿佛這皎然長夜沒有盡頭。

驪歌興致上來,竟不羈笑道:“師父,天為蓋而地為席,萬物皆備於我,想一想哪裏還有什麼外在需要的呢?我真想就宿在這天地穹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