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普米族簡介 第103章 普米族節慶活動
普米族主要有吾昔節、轉山節、轉海會和嚐新節。嚐新節沒有固定的日期,各地以當地農作物收獲情況而定,大多以村為主,各村的日子不一樣,但最多相差5-10天左右。嚐新節一般過兩次,也有過一次的,在小春入庫以後和大春收割以後的幾天中進行。
轉山節
在普米族的傳說中,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各地的山神都要集中到一個叫"甲雙巴拉"的山神那兒去打賭,如果哪個地方的山神賭贏,哪個地方的百姓就會豐衣足食;如果賭輸了,這個地方的村寨就不得安寧了。為使本地山神能夠取勝,當日人們一大早就上山燒香磕頭,護送山神去打賭,祝賀山神凱旋而歸,由此形成了普米族的傳統節日--轉山節。
轉山會的當天,人們以村寨為單位,帶著蘇裏瑪酒、牛奶、祭祀麵、祭文、紙幡等祭品,成群結隊、浩浩蕩蕩的前往約定的山頭過節。途中每人都要認真地洗一把臉、喝幾口清泉,稱為"過水";要燃起香火繞身拂過,稱為"過煙"。到達山頭後要舉行隆重的傳統祭祀儀式,朝拜山神。入夜後,人們還會在山頭燃起篝火,跳起民族舞蹈,徹夜狂歡。
吾昔節
吾昔,普米語為"新年"之意,是普米族一年中最熱鬧最隆重的年節。由於聚居的地域不同,各地歡度大年節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生活在怒江州蘭坪縣的普米族與漢族一樣,在農曆正月過大年,以臘月三十為除夕,正月初一為歲首。寧蒗普米族在農曆臘月初六或初七為除夕,臘月初八為歲首。節期各地不同,長至半月,短為三天。
除夕晚上,人們把所有的工具、刀、匕首、斧頭、繩子等物件收拾好,各家各戶在門前、神台及屋頂插青鬆枝,以示四季常青,興旺發達。晚上全家人圍坐在火塘邊一起吃團圓飯。當晚還要派人在堂屋裏住一夜,稱為"守夜"。吃年夜飯前,要喂狗,以此紀念和感謝狗給人延長了壽命。相傳達室很早以有,狗的壽命是60歲,而人的壽命才12歲,人一去世,狗就沒人喂養了。後來,狗為了生存,與人換了壽命。
新年的第一天,當雄雞啼鳴時,就有人登上高坡,舉起銅炮槍對天鳴放三響,稱為"報歲"。接著,各家舉行祭房頭,祈禱平安吉祥、五穀豐收。然後,男女青年爭先跑到溪邊舀水,以最先取得淨水為吉。接著,全家圍坐在火塘邊喝酥油茶,吃糯米飯。家裏若有進入十三歲的男女青少年,父母還要為其舉行隆重的"穿褲子"或"穿裙子"的成人禮儀。大年初二則是鄉鄰們互相拜賀,互贈禮物的日子。此外,能歌善舞的普米人還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主要有對歌、跳舞、打靶、賽馬、摔跤等項目。在歡樂的舞蹈和動人的對歌聲中,人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新一年。節日最末一天,要舉行上山"吃蟲"儀式,男女青年各自帶上炒好的青稞、玉米等食物,圍坐山上盡情地吃,每吃一粒表示消滅一隻蟲,完全吃掉,意味著消滅了當年所有害蟲,預兆農業豐收。為祈保六畜興旺,各家還相約派人上山集體放牧,每人攜帶豐盛的菜肴,在山上共進午餐。
轉海會
轉海會是居住在寧蒗瀘沽湖畔普米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正月十五日舉行。普米人以村寨為單位,分成兩支隊伍,一部分到海島上進行祭祀活動,一部分則沿湖轉一圈,其意在於祈求神靈保佑,賜給人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