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走進納西人(1 / 3)

第54章 走進納西人

鬥牛

納西村民好鬥牛,這大約是古羌人那裏傳下來的。因為除納西人,還有彝族、白族等古羌人後裔都好鬥牛。

一般來講,同村的牛很少相鬥。一半是它們早晚相處,常在一起耕作,互相熟悉,認作夥伴;一半是因為牛與人相處,把牛人格化,怕傷了牛主人的和氣;因為鬥牛實際上是一種借助畜力展開的人與人之間的爭鬥,這是一種原始的部落爭鬥的延續和再現。你若看到牛主人在鬥牛的時候,為牛呐喊助威,恨不得自己也生出一對尖角,把對方一角挑死的情景,你便會知道鬥牛的真正含義:鬥牛即是鬥人,牛的意誌就是人的意誌,牛的勝利也是人的勝利;說不清是人利用了牛,還是牛成全了人。

雙方派出最強壯的牯牛,為了便於搏鬥,他們把韁繩卸下來或牢牢地盤在角上。隨著呐喊聲,兩條牛便高昂著脖子,斜舉著頭,仿佛是藐視對手,它們從不倉促應戰,瞪著眼,怒吼著,一步一步地逼過去。不時又將犄角在地上拱幾下,好似在磨刀。見對方張牙舞爪,自己也不甘示弱,一步一吼地靠過去,然後以千鈞之力,奮猛的一擊,真有電閃雷鳴的氣勢。緊接著頭對頭,角對角,悶聲相搏,死不相讓。也有一擊便把角擊斷,血淋淋依然拚死相鬥的。若一方鬥敗,便跳出場子,夾著尾巴逃竄;勝者不悄追趕,隻是吼叫著,仿佛在說:"還敢嗎?"

每年的火把節,納西人便舉行真正的鬥牛賽。這種鬥牛是專門飼養的牯牛,脖子粗壯,犄角短而尖,是主人有意削尖,並用鬆明煙子熏染,用豬油擦亮。鬥牛前半月,要給牛殺小公雞吃。把肉剁碎,拌上炒麵,血淋淋地灌下去。據說,這可以補充營養,激發搏鬥欲。到了鬥牛那一天,在千百人的圍觀呐喊中,牯牛奮力拚搏,直鬥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鬥勝的牛,歸途中依然雄赳赳,氣昂昂,在眾人的簇擁中健步而行,仿佛它是人中一員;鬥敗的牛,仿佛無限羞愧,不敢正眼瞧人,戰兢兢生怕主人發怒,似乎從此就失去了做牛的資格。牛的苦衷,看來不亞於人生之艱難,隻是不會說話而已。

搶婚

搶婚是專屬於男方的一種行為。搶隻是一種形式,實際上男女雙方早有愛情基礎,但因貧窮,送不起禮錢,不能明媒正娶;或因為女方家中不同意,另許人家。於是,雙方約定,以"搶"掩人耳目。納西語稱搶婚為"命實",意為"牽姑娘"或"拉姑娘",沒有強迫的含義。筆者幼時曾聽地這樣一個故事:男方組織人去搶婚,女方尚蒙在鼓裏,大叫大喊:"我是×村×人的媳婦。"而男方卻在後麵大叫:"我正跟在後邊哪"。女方虛驚一場,原來是自己的如意郎君做的惡作劇。一般來說,敢於搶婚的男人是一些敢愛敢恨,敢作敢為,敢於負責的男子漢,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強盜、流氓。

搶回的姑娘,進大門時迎頭潑她一盆清水,就算是洗頭結婚,沒有再跑回去的規矩了。

雖然,搶婚對當事人來說,沒有強迫之意,而隻有半推半就,掩人耳目。但對被搶者的家庭來說,確有強迫就範,強加人意的意思。所以搶婚發生後,女方家族必定到男方家中興師問罪。多數情況下隻是做做樣子而已,但也有引發家族械鬥的,親家變為仇家的。在這種關鍵時刻,納西姑娘的勇敢執著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麵對父母親人的刀斧和怒罵,她挺身而出,挑明是自己願意,自己喜歡,要殺要剮與男方無關。這時候,再凶狠的父母也隻有自認倒楣,敗退而歸,至多當場宣布不認這個女兒,警告她永遠別踏進家門。但這隻是一時之怒,兒女親情總會溶化胸中塊壘,到頭來還是言歸於好,大家又和和睦睦,親親熱地生活在陽光明媚的玉龍山下,隻是給愛議論他人是非之人的嘴上多了一份談資。

跑婚

跑婚是專對於女子而言,納西語稱"命興各道",意為姑娘上人家,是姑娘主動到男方家中成婚。跑婚者有自己的意中人,但由於父母不同意,或給她另擇婆家等原因,自己采取主動,使婚姻變成既成事實。跑婚是一種秘密行動,有雙方事先約好的,也有女方一怒之下臨時決定的。或趁上街,跳舞之機去跑婚;或密謀策劃,謹慎行事的。一旦跑婚成功,男方家長中便請族中長輩,主動到女方家陪禮道歉,請求女方父母寬恕,承認這樁婚事。這種說客極善於言辭,且具威望,既要充分肯定女方的好人品,又要適當表現男方才貌相當,極力推崇這樁既成婚姻為老天安排的美滿姻緣,誰拆散都是罪過之類。這時候,女方父母情知無奈,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飯,但礙於麵子,一般要表示極大的憤慨,擺出不可通融的樣子。有時還會提了斧子到男方家中尋釁鬧事。但通常情況下,父母們總要考慮到現實,在鬧過以後,給予默認,追認。因為父母們知道,對任情的女兒不加理睬,便會降低女兒的身價,同時也降低自己的身價,會被人瞧不起,女兒要受人欺負。所以,他們要利用對方道歉的有利機會,或指使母親暗中來往,承認這樁婚事,並補辦婚禮,以示明媒正娶。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男人們總要扮演僵硬的角色,他們是權力與尊嚴的象征,永遠不可侵犯。

由於這些原因,跑婚者隻帶一點換洗衣服,似乎全然不顧,一走了之。但事後,該給她的陪嫁物,一樣不會少,親家依然是親家,姑爺更是嶽母的掌上明珠,而民間輿論,對跑婚者非但不輕視,反而視為勇敢者。新婚夫婦自然更珍惜他們奮鬥得來的愛情,所以,跑婚一般以良好結局告終。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象麗江這樣一個婚姻不自由的地方,跑婚比殉情是一個進步。它不僅使非法婚姻合法化,而且對社會更具挑戰性,更具積極性。因為殉情的勇敢僅僅是對生命的藐視,而跑婚的勇敢是對權威和傳統的挑戰。你不讓我辦,我偏要辦給你瞧,看你能怎樣。這一反抗行為,對於視死如歸的納西女人來說,隻不過是一念之差而已。

不怕死的女人

如果說世界上真有不怕死的女人,那就是納西女人。如果世界上真有稱得上情死之都的地方,那就是麗江。

當自己選擇的婚姻不能如願,又無力在現實中抗爭,她們便男女相約,尋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上吊或服毒自殺,這便是古老的殉情風俗。在納西女人看來,婚姻與其湊合,不如與心愛的人一起死去。

傳說"久命"是第一個為愛情而死去的人,她與"羽排"相親相愛,但受到羽排父母的阻撓。久命雖作了種種努力,但都無濟於事,絕望之時,她憤然死去,被居住在玉龍第三國的愛神"遊主"接納,在那裏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後來羽排趕來,也跟著到玉龍第三國去。久命與羽排,便在處處開滿鮮花的愛神的國度裏生活--這是記載在東巴經中的故事。在這裏,久命是第一個殉情者,羽排是隨之而去。納西女人即便在死亡問題上,也象在其它問題上一樣,扮演敢作敢為、敢恨敢愛的主動角色。隻是從此以後,男女雙方盡量爭取同時殉情,一起到愛情的國度裏去。本世紀四十年代,曾發生過六對男女集體殉情的事情,這也許是最慘烈、最悲壯的自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