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案例及分析 第1章 案例:擁有一顆奔騰的“芯“--美國英特爾公司的“超越“經營術
〔案例介紹〕
英特爾的微處理器是幾百萬台IBM型個人微機的大腦,1995年,當高級微型器件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Cyrix以及別的公司跑來爭搶時,英特爾趕緊開始生產新型奔騰芯片,同時,掀起了一場1.5億美元的電視廣告戰。此外,英特爾每個季度還有高達35%的削價。結果,奔騰的銷售額比486芯片初期銷售額的增長速度快了8倍。
對英特爾而言,它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對手們正在加速。AMD公司的486產品比英特爾晚了3年,但在奔騰麵世僅兩年後它就向市場投放了自己的586級芯片。Nex Gen公司隻比英特爾晚18個月就開始出售奔騰級芯片。所以英特爾必須刺激對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尖端芯片的需求,以保障它55%的利潤率。
安德魯·格羅夫的策略是以加速對加速,P6就是這場戰鬥中產生的第一個產品。過去,英特爾習慣以4年為周期,一個接一個地開發微處理器。格羅夫決定將不同產品的開發周期重合起來:在奔騰投放市場前24個多月就開始P6項目的開發。同樣的,現在工程師們已為P7的開發投入了兩年時間。據傳聞,P6微處理器是自1985年386麵世以來,英特爾在技術上取得的最大進展。芯片每秒能處理2.5億條指令。這幾乎是奔騰最快速度的兩倍。為做到這點,P6事實上組合了兩個芯片--本身的微處理器及一個處理數據速度極快的特殊內存芯片。它們被綁在一個兩英寸見方的陶瓷組件裏。為了讓P6在危險的高速下對軟件仍能遊刃有餘,英特爾從RISC先驅者如惠普、MIPS技術公司及太陽微係統公司那兒,吸取了一些複雜的技術。P6工作時就如同一位國際象棋大師,能看得很遠。P6可以預見將以何種順序處理哪些軟指令。P6提前把軟指令分配出去,以便讓芯片裏的4個並行處理單元忙個不停。這種"動態執行"使芯片每滴嗒一下就可以同時處理4條指令--首批P6型每秒1.3億次。"英特爾生產了一台高速馬達,然後就圍繞著它研製出了一輛跑車。"
是的,英特爾還要花1年左右的時間,因為工程師們還必需開發出一整套可利用P6威力的計算機係統。英特爾清楚地記得,為了推動電腦生產廠使用P5,英特爾不得不自己生產包括母板在內的一些關鍵部件。事實上英特爾現已成為這些線路板的主要製造商。
為了讓P6買主們快點到位,英特爾還必須擴大它近些年來一直充當的木偶操縱者作用:促使軟件和個人電腦公司開發新的急需大功率的應用軟件,如多媒體及高容量通訊等,從而逼著個人和公司購買最快速的芯片。英特爾也開發了自己的電視會議產品及網絡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