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學生自我保護常識 第一章 災害概述
一、自然災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災害日益複雜。原始社會人類穴居野處,主要災害是風雨雪電;農業社會是風暴旱澇;工業社會是工交事故、環境汙染;進入原子時代後又增添了化學和核事故。
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與各種災禍作鬥爭。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災難,不但現在有,即使將來科技高度發達也未必能完全消除災難。因此,抗禦災難仍然是人類生活中的永恒主題之一。
1自然災害的種類
我國是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對我國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主要有七大類(家禽生物災害、森林生物災害略):
(1)氣象災害。
(2)海洋災害。海洋災害主要包括: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海嘯(包括分區海嘯與本地海嘯),海浪(風浪、湧浪、近岸浪),海冰,赤潮,海岸帶災害(包括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堿化、海水汙染),厄爾尼諾危害,拉尼娜危害。
(3)洪水災害。洪水災害主要包括: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淩洪水,潰壩洪水,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質災害。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麵沉降,地麵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岩土膨脹,沙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鹽堿化,沼澤化,火山,地熱害。
(5)地震災害。在我國地震主要有構造地震、礦山地震、水庫地震等。
2自然災害的危害
有關資料表明:在各種自然災害中,地震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人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本世紀全球兩次造成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地震都發生在中國,一次是1920年的寧夏海原8.5級地震,死亡23.4萬人,另一次是1976年的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2萬人。據專業部門統計,自1949年至1977年5月,有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我國22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的54%。
目前,我國仍然麵臨地震災害的威脅。本世紀以來,我國已經曆了四個地震活躍期,從1988年開始中國大陸地區進入第五個地震活躍期。據中國地震局今年1月20日公布的信息,我國目前仍然處於本世紀第五個地震活躍期,這一活躍期還可能要持續幾年。今後幾年我國大陸地區5-6級中強地震仍將比較活躍,有可能發生多次7級甚至個別更大的地震。因此說,我們都麵臨地震災害的威脅!
二、人為事故與人為傷害
1人為事故的危害
人為事故與人為災害主要包括環境汙染事故,火災,交通事故,飛機失事,假冒偽劣產品引發事故,工礦企業責任事故,戰爭,經濟危機,民族糾紛,等等。
人為事故與人為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各種災難不亞於自然災害,值得高度重視。
(1)交通事故
我國每年交通事故的發生率都居高不下,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如在1998年,北京市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達1487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645萬元人民幣。
(2)火災
火災是困擾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種較嚴重的人為事故或災害。大興安嶺火災雖然已經過去數年了,但在人們的記憶中仍然不能抹去。僅1998年,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就出動滅火近15萬起,出動警力223萬人次、車輛33萬輛次,搶救被困人員4000多人,搶救財產價值1000多億元。
(3)戰爭的災難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非常深重,兩次世界大戰都使人類社會生靈塗炭,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並使人類社會倒退數十年。在最近的科索沃危機中,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轟炸使86萬多科索沃地區的居民淪為難民,許多無辜的平民被殺死或受傷。轟炸後,由於一些化工廠被毀,當地的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汙染;一些貧鈾炸彈也給當地帶來了短期無法消除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