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UFO靠什麼自由翱翔(1 / 3)

第三卷 世界性的話題:UFO之謎 第八章 UFO靠什麼自由翱翔

1超凡古怪的飛行性能

UFO具有超凡古怪的飛行性能,飛碟專家曾就這方麵的問題廣泛研究多年,並特別注重對那些準確的觀測資料的研究。

UFO既是人們用肉眼看得見的物質性形態,又具有按地球原理人們根本接受不了的奇妙的形態特征。當然這奇妙特征不僅表現在形態上,而重要的是在飛行能力上。從飛碟飛行形態來看,根本不符合物理法則,它具有超越想象的特征:

第一,像落葉,按"之"字形落降運動、波浪形態的飛行、螺旋式飛行等,連能直線或曲線飛行的地球航空機也模仿不出那種飛行形態。

第二,自由自在地選擇超越想象的高速和低速,突破時音速不受任何衝擊波影響;貼地麵高速飛行時根本沒有衝擊波。若在這種情況下,地球航空機飛行時要發出超音速衝擊波。

第三,直接回轉飛行,在驚人的高速飛行中無回轉半徑就瞬間轉換方向。它不受物理原理中慣性法則的限製。隻有質量為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做出如此超常的驚人飛行。

第四,外部無確認分解物情況下,可以做加速運行。按地球科學技術來說,在空氣中飛行必須要有分解物。根據作用與反作用法則,具有分解反作用所發生的推動力,才可能飛行。但是,飛碟不受物理法則限製。

還有一個運行特征是,當飛碟出現的時候,附近經過的汽車飛機能被"麻痹",發電廠的電動機靜止,飛碟消失後,才恢複正常運轉。

整體不明飛行物運行特征中最神奇的特點就是瞬間消失的現象,或出現在雷達或出現在肉眼視線中的它當場瞬間消失。有時鑽入地下,軀體變成雲,同時雲消物滅。以上我們看到的飛碟運行特征,同作用與反作用、慣性法則、質量保存法則等物理現象完全相違背,遠遠超出常識水準,按地球科學技術無法解釋。

在一個晴空萬裏的中午,飛碟專家仲道發現一個銀灰色飛盤在約3000米高空正沿一條正弦曲線狀軌跡飛行,盡管它的速度約是噴氣式飛機的4倍,但絲毫聽不到聲音。它完成幾個方向陡變的空中"特技"後,懸停在半空中,一動不動地呆了約10分鍾。後來,它來了個慢轉彎動作,然後朝仲道站的方向俯衝下來,飛行高度降至30米,最後降到離地1米高--它下降時的姿態就像一片落葉一樣輕飄飄地落了下來。後來,它同仲道"親近"了一下後便猛然升到樹頂,然後又以夢幻般的速度疾馳而別,轉眼即逝。飛碟專家仲道說:"在我一生中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怪物。"

(1)淩空懸停,穩如泰山

常見的一種UFO的飛行姿態是,紋絲不動地懸停在空中或離地不高的半空中,而且絲毫見不到能確保這一淩空懸停的任何機械作用的表現形式。很顯然,無論如何,UFO也不會利用普通飛機所借助的那種空氣動力學上的升浮力來飛行。看來,UFO並非憑借像直升機那樣的螺旋槳來懸停。UFO飛行時既無氣流又無煙團,從而排出了它使用普通噴氣發動機噴氣推進力的可能。幾乎每一個UFO研究者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UFO擁有能抵消引力的某種機械裝置。事實果真如此。

(2)升降變換,神奇莫測

站在UFO乘員的角度來研究UFO的升降問題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UFO開始下降時,懸在半空中的UFO的升浮力將垂直向上起作用,從而靠向下起作用的重力達到平衡的目的。假如不改變飛行器本身的升浮力,UFO乘員就會一下子倒向不同方向。隻有UFO改變了自身的升浮力,才會產生一種力確保UFO平穩地向不同傾斜方向運動。UFO乘員隨時可將操縱手柄置於中間位置,然後繼續向相反方向機動飛行。在UFO繼續朝不同方向作下降機動性飛行的同時,靠其精確的駕駛係統可使UFO下降到任意高度,又可通過把操縱手柄固定在中間位置使UFO懸停在這一高度,因而可避免出現失誤的危險。看來,對UFO來說,無論它按照"落葉"式還是"擺錘"式下降飛行,其總的飛行姿態更加明了,UFO乘員就是選擇了這種能控製下降飛行的最佳方法。

現在,我們仍然站在UFO乘員的角度來討論和推斷:UFO怎樣以完全幻想般的性能更好地使自身達到飛行高度。很顯然,UFO在達到飛行高度時不存在飛行失誤的危險,因為UFO乘員會考慮到樹木、電線和樓房等可能出現的障礙物。UFO乘員由於竭力抵消引力進而減輕了飛行器的重量,從而確保飛行器具有升浮力,UFO才能開始平穩上升,達到安全高度,最終安全而準確地飛抵指定地點。在UFO飛離著陸地點的幾乎所有目擊者事件中都能發現,UFO總是作兩階段機動飛行:先謹慎地緩慢升到15~30米高度,然後再以驚人的巨大速度遠離。

理論上的計算表明,UFO以極高速度遠離飛行時所耗用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原子彈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能同時伴有溫度高達85000℃的熱效應,還應伴有放射性增強和放射性沉降物沉降的現象。因此,研究人員據此得出結論:UFO不可能是地外生物駕駛的航天器,因為UFO不符合物理學定律,假如UFO乘員果真是來自外星的生物,代表著高度發達的文明,他們就應該有符合相對論的定律,因為相對論對任何一個物理學部門都是絕對必不可少的。相對論的正確性在回旋加速器、線性加速器、核反應堆和原子電站的工作中,每天都得到驗證。今天,相對論被用作天文學和宇宙學上闡述引力場的基石,還用於解釋所有現代觀測。如果UFO能使引力對其質量的影響"歸0",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UFO的慣性也必然同時"歸0"。包覆在UFO周圍的引力防護屏應像其周圍的慣性防護屏一樣地發揮作用,那麼,失去質量的UFO怎樣控製自己呢?

很顯然,即便最小的力也能產生極大的加速度,實踐證明了這一點--UFO隻用幾秒鍾時間便消失在目擊者的視野中。此外,UFO還能以肉眼無法跟蹤的加速度開始運動,所以能在人的視覺中產生一種瞬間即逝的錯覺,即閉燈時燈光刹那間消逝的一瞬。目前已知,人的肉眼不可能跟蹤上加速度超過20g的物體的運動。

要對我們所研究的與UFO有關問題的所有觀點是否正確進行全麵評估,就需要有遠遠超出現代水平的知識。但不管怎樣,我們沒有任何根據對UFO瞬間即逝的現象采取某種神秘學方法予以解釋,也不必擔心UFO中的乘員會甩出來,因為他們受到"慣性防護屏"的保護。

(3)起伏飛行,應變無阻

UFO水平飛行時,甚至以某種奇特的方式沿著一種"不合理的"正弦曲線軌跡運動。如果UFO飛經引力強度大的地區上空時,重力就會增大,這時,UFO會出現某種下滑飛行,從而降低飛行高度的現象。與之相反,當UFO飛過引力強度小的地區上空時,其飛行高度就會增大。如果我們沿著大陸表麵運動,就會發現這樣一種幾乎常見的引力強度變化趨向:海洋上空的引力強度小於大陸上空。此外,地球自轉也能引起這一引力強度的某些變化,該變化也取決於引力強度測量地點所處的地理緯度。

對某些罕見情況下UFO起伏不定的飛行可作具體分析加以解釋,如,當出現UFO時就認為它在偵察地形,所以在山巒起伏地區上空保持固定高度飛行。在諸如此類情況下,對UFO的駕駛可能是利用類似雷達的地麵信號反射係統自動進行的。這種通過信號反射係統實現對UFO的自動駕駛,對繁忙中的UFO駕駛員來說特別便利。

(4)馳騁天宇,飄飄悠然

1955年的一個夏日,美國一架殲擊機在新墨西哥州烏基克市附近約900米高的上空飛行,飛行員突然發現一個神奇的飛碟--它在飛行員的頭頂高速飛行,呈亮灰色,幾乎是一個球形,上麵至少有4個窗孔向外射出耀眼的藍綠光束,這光束似乎隨著飛碟同飛機的遠離而變換著顏色。根據該飛碟飛經烏基克和波士頓兩地的時間判斷,其運動速度為7250~7700公裏/小時,雖然它以如此大的速度在大氣層中飛行,卻絲毫沒產生衝擊波。

1995年8月,華盛頓上空曾出現UFO列隊飛行的奇觀。當時,美國空軍和民航塔台的雷達都跟蹤到這隊飛碟,它們當時的飛行速度是12000公裏/小時,其中有幾個飛碟僅用肉眼就能看到。4個月後,美國一架B-29飛機在墨西哥灣上空飛行時,借助機載雷達發現幾個飛碟,其飛行高度達5500米,速度為8450~14500公裏/小時。須知,人類製造用於宇宙考察的大型運載火箭,隻有在大氣層外的近地宇宙空間飛行時其速度才達到29000公裏/小時。

1969年11月,美國載人登月飛船在從地球出發飛抵月球期間,一直受到一個神奇的不明飛行物的神秘跟蹤。這些神秘的飛碟以超音速飛行在我們麵前顯示其技術上的成就和優勢。飛碟飛行時不僅避免產生衝擊波,還極大地提高了飛行時的能量利用率。很顯然,它飛行時能有效地抵消衝擊波。它如何抵消衝擊波的技術細節我們還尚不清楚,不過,其中有些奧秘已被揭開:似乎飛碟逼近飛行的信息立刻被傳導給前方空氣,從而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提前接到這一信息,進而為飛碟即將路經的空域"開道讓路"。待飛碟順利通過後,其後麵"開道讓路"的空氣立刻又閉合恢複原狀。UFO就是以這種方式暢通無阻地穿越大氣層的,這樣其能量消耗極小,因此,在飛碟行進的前方永遠也不會形成衝擊波。顯然,所有這一切確保了飛碟表麵出現等離子體光暈或某種光能效應。

(5)自旋變換,奧秘無窮

據觀測,飛碟有時或整體或部分地作自轉運動,這自然要提出一些問題:飛碟為何以這種方式運動?飛碟的旋轉部分發出某種聲音嗎?有哪些固定類型的飛碟作自轉運動?

有時,著陸飛碟的上部開始旋轉直至它離地升空,同時其旋轉速度逐漸加大,最終轉速達到極高值。

大量觀測表明,飛碟整體旋轉的這一特點同一定的飛碟類型沒有關係,會旋轉的飛碟既有球形的,也有卵形的,還有圓盤形等形狀的。

不難設想,無論飛碟的整體旋轉還是其下部機構旋轉,其用途都是為了保證其在空中的高度穩定性。大量實驗性研究證明,這一推斷是正確的。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要使坐在飛碟內的乘員平安無事地飛行,飛碟的旋轉部分隻能是它的外表部分,因此,隻能作出這樣的推斷,在飛碟的外部機構與內部機構之間裝有某種交連裝置,當然飛碟壁殼上的舷窗可能不隨其旋轉部分同時旋轉,因為飛碟乘員需要向外了望觀察。

一天夜裏,一個農場主驅車行駛在野外。他突然發現一個快速墜落的"隕星",而這"隕星"一下子又懸停在附近的半山腰。原來,這是個旋轉的飛碟。這時,農場主發現,飛碟上隻有唯一的一個舷窗。他好奇地用汽車燈光向飛碟乘員發出幾次光信號,這時他發現,這個正在旋轉的飛碟卻頓時停止了旋轉,它上麵唯一的那個舷窗一下子對準了農場主的方向一動不動。當飛碟飛離前,它又恢複了旋轉,然後做了幾個機動飛行動作後轉眼離去。

無論哪種類型的飛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著陸後靜止不動,也不旋轉。通常,觀察到飛碟旋轉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可見,大量事實和研究證明,自旋並非是飛碟飛行時的一個必然的固定屬性,它是否需要旋轉取決於飛碟駕駛員的願望。

2對UFO飛行原理的推測之一

(1)飛碟驗證的主要思路

①飛碟需要一種極特殊的能源,這種能源事實上必須是永動機。

②正統科學界徹底否定飛碟的症結是對能量守恒的盲目信仰,因此在飛碟的能源和反重力問題上陷入了空前的絕境。磁能裝置能否造出來是飛碟驗證的關鍵和核心。

③磁能裝置在1980~1983年,短短幾年間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說明飛碟既沒有違反什麼物理定律,也不像絕大多數飛碟研究者一直所想象的那樣遠遠比我們先進,相反,飛碟技術不僅沒有超過我們幾萬或幾千萬年,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倒比我們落後150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假如沒有能量守恒觀的影響,在一種正常的軌道上,地球文明本應當在法拉第之後不久就有能力在磁能問題上取得突破了。通過對美國發明家紐曼的電磁型磁能裝置的分析,可以異常清楚地看出這個問題。

④為什麼說隻有把飛碟本身看成一個巨大的靜態磁能發電裝置,飛碟研究才會真正走上正途,否則再過1萬年也無法理解飛碟呢?飛碟--一個靜態磁能發電裝置,是正確理解飛碟的決定性的一步,達到這種認識既是一種靈感,也代表著一種極艱苦的思維過程。因為飛碟問題錯綜複雜,並不僅僅是一個能源問題。從深的一麵看,飛碟和磁能之間所具有的內在的邏輯性和必然性的含義是極其深刻的,必須從科學史、人類曆史的整體發展,宇宙統一論、宇宙文明的分布和可能存在的豐富多采的曆史等等諸多方麵去深入思考,才能準確地把握;從淺的一麵看,首先要考慮它怎樣飛,為什麼會飛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反重力的研究,特別涉及到反重力的特征、本質以及反重力與磁能之間的微妙關係了。我們知道,反重力技術在80年代中後期也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表麵上看,這似乎是一種巧合,甚至沒引起大部分飛碟研究者的重視。其實不然,正是通過對各種反重力技術和特異功能的深入研究,我們才終於明白了深藏在飛碟中的一連串的奧妙,搞清了反重力場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並在反重力的理論上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提出了幾條重要的原理和假設,推導出在飛碟模式中,計算人類壽命的一般公式。根據這個公式,按最保守的估計,人在飛碟上的壽命也要達幾萬年以上了。這裏有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為什麼大多數飛碟研究者竟然也看不出反重力研究的重要性?答案其實很簡單,反重力技術可製造更高層次的永動機。這恐怕是許多反重力研究者都沒想到的。

⑤飛碟研究中有一連串的混亂思想和錯中錯,全是從能量守恒這種模式中派生出來的,從反能量守恒和飛碟的模式看問題,一切都是顛倒的。

(2)靜態磁能發電與飛碟

①缸型磁路:缸型磁路是最典型最理想的一種磁路。結構特征是中心有一個直通上下的主磁路,線包繞在這個主磁路上,缸形外殼構成一個完美的磁回路。

②靜態磁能的典型特征:從1985年開始,通過研究得出了靜態磁能裝置在磁路上非常可能與一個特殊的缸型磁路一樣的結論,並且同飛碟的外形、內部結構有極密切的聯係。1993年能量放大磁路的發現,完全證實了這些猜想。按照這種磁路的技術特點和要求設計出的裝置,最自然理想的形狀也是碟型,隻有在這種形狀上(或滿足其技術特征的類似形狀上),磁路的電壓放大倍數才能達到最高。在其他形狀上,電壓放大倍數都要不同程度地下降,僅此便足以說明許多問題。